自從座談會上南粵電視台《經濟新觀察》欄目邀請之後,秦懷禮就給司長作了彙報。
司長經常看這個節目,同意大家參加,並說這個節目辦得很好,因為是現場直播,真實性比較強,所以名聲越來越大。
在一次會議上,委領導還提過這個節目。
畢竟,南粵省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領風氣之先,他們的節目特彆是經濟類節目自然會引起各方關注。
在這個節目裡露麵,可以展示一下國家發改委近年來的工作亮點,宣傳一下這兩年出台的政策文件,同時也向外界樹立發改委產業司的良好形象。
於是秦懷禮對這個節目就格外重視。
電視台的人走後,秦懷禮召集大家研究了一下,作了個分工。
“第一個問題,請鄒處長準備。畢竟鄒處長參與起草了不少文件,很熟悉。”
“第二個問題,由國慶準備,對南粵省的製造業發展,國家發改委有什麼特殊的扶持政策。前幾年我們不是和各個省都簽了戰略合作協議嗎?其中最先簽的就是南粵省,合作協議裡麵關於工業的內容都提出來。”
“第三個問題,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個比較寬泛一些,由小江準備。”
“你們三個人在台上,最好不要拿任何資料,最好是脫稿回答問題。相關的數據要爛熟於心!”
“就像小江在座談會上一樣,例子和數字信手拈來,這樣才更具有說服力。”
“其他人並不是沒事了,沒事的時候都要圍繞這個三個問題思考,有什麼心得體會都給他們三個講,還可以在現場進行補充。”
秦懷禮的要求讓餘國慶和鄒維光有些傻眼,兩個人雖然都是學經濟的,但他們高中時都是文科。
大多數院校的經濟類專業都是文理兼收的。
文科出身的在經濟方麵,宏觀上更擅長,在數據、數字和模型等方麵要比理科出身的人遜色很多。
像那天江寒那樣隨口說出數據,並且還精確到小數點後麵兩位數,堪稱恐怖。
鄒維光還專門打電話回京,讓所裡人查了一下江寒所講出的數據,沒想到,一點不差!
此人的腦子裡裝了多少數據啊,就像一塊隨時可以讀取的電腦硬盤。
幸好,自己所負責的問題,數據不算多,完全可以背得下來。
南粵電視台列出的這三個問題,最不好回答的就是最後一個問題。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很不好把握,更不好說透。
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既是經濟理論研究的焦點,也是各國經濟發展實踐中的難點。
讓江寒來講這個問題,將會遇到很大的挑戰。
在這個節目中,最大的挑戰來自於台下的提問,最精彩的部分、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此。
而這次,提問的是華南財大eba的學員,這些人提出的問題,相當難以回答。
一般說來,ba學員都是企業的初中級管理人員。
eba是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而且以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為主,大多數還是企業的創始人或掌舵人。
這些人實踐經驗豐富,經常思考在經濟活動中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並且有切身感受。
對於前兩個問題,大家不會有過多提問,企業家們隻關心他們那一塊,對於全國、全省的事不會有太多關心。
因此,他們會把提問的重點放到第三個問題上。
大家還有一種擔心,企業家有困難的時候緊緊靠近政府,在他們沒困難的時候就遠離政府,政府管得再少,他們都覺得多餘。
企業家說不定還會把火氣帶到節目當中來。
再加上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本身就沒有定論,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情況。
所以,這樣的問題最容易引起爭論。
三天後,江寒將承受更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