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那你先給我說說,那個SWIFT是怎麼回事?”
“由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銀行間經濟活動日益頻繁,賬務往來與日俱增,傳統的手工處理方法已是無法滿足要求。
為了適應市場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要求在一個國家內,甚至世界範圍內的轉賬結算與資金清算能夠快速完成。
於是,便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歐洲七家銀行開始醞釀建立一個國際通信係統,以保證國際間金融數據及其他信息的快速傳遞服務。
經過對通用的國際金融電文交換處理程序進行可行性研究,他們建立了一個國際化的金融處理係統,也就是國際資金清算係統,簡稱SWIFT。
該係統能夠正確、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傳遞標準的國際資金調撥信息。
1973年5月,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的15個國家,239家銀行宣布正式成立SWIFT,其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確定它為,解決各國金融通信不能適應國際間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長而設立的非盈利性組織。負責設計、建立和管理SWIFT國際網絡,以便在該組織成員間進行國際金融信息的傳輸和確定路由。
從1974年開始設計計算機網絡係統,1977年夏,完成了環球同業金融電信網絡(SWIFT網絡)係統的各項建設和開發工作,並正式投入運營。
該組織創立之後,其成員銀行數逐年迅速增加。
從1987年開始,非銀行的金融機構,包括經紀人、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等,開始使用SWIFT。
該網絡已遍布全球206個國家和地區的80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金融行業安全報文傳輸服務與相關接口軟件,支援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實時支付清算係統。
1980年SWIFT聯接到香港。
我國的中國銀行於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組織的第1034家成員行,並於1985年5月正式開通使用,成為中國與國際金融標準接軌的重要裡程碑。
之後,中國的各國有商業銀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證券交易所,也先後加入SWIFT。
進入90年代後,除國有商業銀行外,中國所有可以辦理國際銀行業務的外資和僑資銀行以及地方性銀行紛紛加入SWIFT。
SWIFT的使用也從總行逐步擴展到分行。
1995年,SWIFT在北京電報大樓和上海長話大樓設立了SWIFT訪問點SAP(SWIFTAccePoint)。
它們分彆與新加坡和香港的SWIFT區域處理中心主節點連接,為用戶提供自動路由選擇。
為更好地為亞太地區用戶服務,SWIFT於1994年在香港設立了除美國和荷蘭之外的第三個支持中心。
這樣,中國用戶就可得到SWIFT支持中心講中文的員工的技術服務。
SWIFT還在全球17個地點設有辦事處,其2000名的專業人員來自55個國家,其中北京辦事處於1999年成立。
全世界金融數據傳輸、文件傳輸、直通處理STP(traightthroughproce)、撮合,清算和淨額支付服務、操作信息服務、軟件服務、認證技術服務、客戶培訓和24小時技術支持。
SWIFT自投入運行以來,以其高效、可靠、低廉和完善的服務,在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加速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通和國際金融結算,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現代化和規範化方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中國的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等已成為環球銀行金融通信協會的會員。
這也就是為什麼PP隻支持電彙這幾家國內銀行的原因。
國際資金清算係統(SWIFT)由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管理,SWIFT信用證的格式是標準化的,主要都是用SWIFT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