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慕等了一會兒,見大家沒有人發言了,才說道。
“第一,大家沒有問題了,說明技術就沒有問題,輸出就算通過了。
第二,就是進入技術準備和施工階段了。
我建議今年十一月一日開始至明年四月三十日,香山公園閉園,作為施工階段,請香山公園管理處做好安排。
另外,請王老向有關
方麵征求意見和協調相關事宜,尤其是在香山高原的相關設施全部撤離。
第三姑父負責香山公園的總體施工和材料準備,於今年十一月一日開始至明年四月三十日期間確保項目完工。
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如果沒有休會,明天進行頤和園恢複工程方案評審。”
子慕將事情有點武斷地定了,大家好像也沒什麼意見,都該乾啥乾啥去了。
王道明和姑父則不淡定地站在子慕旁邊不走,子慕隻好將他倆帶了劉文萍的辦公室,坐了下來。
王道明首先急著問到,“小慕,你到底能不能行?”
“什麼能行不行,肯定能行,您老就放心吧,保準超出您的想象。”
“好,那我就不多說了。”
王道明也知道在這時候說什麼都是蒼白無力的,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就讓子慕折騰吧,但願他不是湖來的就行。
說完,便頭也不回的走了。
姑父則對子慕抱有太大希望,因此他是見過子慕創造過太多的奇跡的。
“小慕,我們乾啥?”
“姑父,到時候你把香山公園的範圍全部圍起來,不讓人隨意進入就可以了,其它的交給我來做。”
“好的,我知道了。”
第二天的頤和園修複方案評審會,項目負責人的陳述,與會專家就沒有提出更多的疑問了。
如果香山公園的公園的修複工程能完成,那啥都不用說了,如果香山公園的修複工程完不成,那說啥也沒有用了。
因此,大家都沒有發言,方案很快就通過了。
不過,子慕倒是對項目組提出的方案好好地思考了一番,頤和園的結構大家都知道,北有萬壽山,南有昆明湖,中間有長廊連接。
北京西北郊原有甕山,為燕山餘脈,山下有湖,稱七裡澧、大泊湖、甕山泊、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後,為接濟漕運用水需要,水利學家郭守敬開辟上遊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勢增大,成為保障宮廷用水和接濟漕運的蓄水庫。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澱一帶的園林增多,大量的園林用水使得耗水量與日俱增。
當時園林用水除了流量較小的萬泉河水係外,多來自玉泉山發源、流入西湖之水,而這也是明代以來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係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灌溉用水,並將西湖更名為昆
明湖,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甕山,名為萬壽山。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取名為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麵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
這三個島在湖麵上呈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
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裡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
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位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
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
石橋兩邊欄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