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挑花結本,即通經斷緯,用絲線俗稱“腳子絲”作經線,用棉線俗稱“耳子線”做緯線,對照繪本製好的意匠圖,經線對應意匠圖上的縱格,緯線對應意匠圖上的橫格,挑製成花紋樣板。
上機織造時,使每根腳子線與織錦上的每一根經絲一一通過織機大纖相連接,織造時,通過耳子線提起應該起花的部分,織入彩緯或灰、銀線,美麗的雲錦就織出來了。
挑花結本是雲錦生產工藝中的重要環節,是紋樣由圖紙過渡到織物上的橋梁,這個也是要有一個專門的工序來完成。
不過在實踐的過程中,張彬他們利用機械加工中加工中心的思路,也想製造一台紡織
中心,這也是他們這次設計的重點。
絲綢織造的潛到工序是製絲。
製絲工藝包括混繭、剝繭、選繭、煮繭、繅絲、複搖、整理等工序。
混繭就是對不同地區生產的繭質相近的蠶繭,按繅絲工藝要求的比例均勻混合,以擴大批量,穩定繅絲生產。
有人工混繭和機械混繭兩種方式,還有采用風力輸送混繭的。
剝繭是蠶繭的外圍有一層鬆亂的絲縷,通稱繭衣。
它的纖維細而脆弱,絲膠含量多,不能繅絲。剝繭就是剝掉繭衣,以利於選繭。有繭衣的繭稱毛繭,剝去繭衣的繭稱光繭。
選繭是從光繭中剔除不能繅絲的下繭或難以繅絲的次繭,餘下的繭稱上繭。
雙宮繭、黃斑繭、穿頭繭、柴印繭、爛繭、薄皮繭等屬於次繭或下繭。
上繭因繭形大小、繭層厚薄等有差異,可按繅絲工藝要求進行分型,以解決立繅中的尷尬纖度。
煮繭是利用水和熱的作用,有時也添加化學助劑,使繭絲外圍的絲膠適當膨潤和溶解,以減弱繭絲相互間的膠著力,有利於繅絲。
桑蠶繭絲膠組成中難溶性物質少,煮繭後即可繅絲。
繭絲膠常與草酸鈣混在一起,單靠煮繭不易膨潤溶解,還須經化學藥品處理,進行漂繭。
繅絲是製絲過程中的主要工序。
根據產品規格要求,把若乾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合並製成生絲或柞蠶絲。
繅絲工藝過程包括煮熟繭的索緒、理緒,繭絲的集緒、拈鞘、繅解,部分繭子的繭絲繅完或中途斷頭時的添緒和接緒,生絲的卷繞和乾燥。
柞蠶繭繅絲有乾繅絲和水繅絲兩種。
乾繅是使煮、漂後的繭脫除部分水分,在繭呈濕潤狀態時置於台麵上進行繅絲。
水繅與桑蠶繭立繅工藝基本相同,將經煮、漂後的繭直接置於熱水鍋內進行繅絲。
複搖就是將繅絲後卷繞在小籠上的生絲重新卷繞成大籠絲片或筒狀生絲的過程,又稱揚返。
複搖前要進行小籠絲片平衡,再使絲片充分吸水,均勻給濕。
複搖中要掌握車廂溫濕度和大籠速度等工藝要素,以保持大籠絲片成形良好。
整理是指蠶絲複搖後的大籠絲片還需經過平衡、編絲檢查、絞絲、稱絲、配色、打包和成件等過程。
要求絞裝或簡裝生絲成形良好,手觸柔軟,生絲疵點和斷頭少,便於運輸和儲藏。
絲綢織造的主要原料除了蠶絲外,還有金線、銀線、孔雀羽線等,這些都需要在建造工廠的時候考慮進去。
另外就是顏料的製造、蠶絲和絲綢的染色,都需要配套形成能力,整個的工藝過程設計,工藝路線的選擇都需要精準的安排和計算。
一時間,張彬他們忙了個不亦樂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