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評價道光皇帝旻寧?
明清兩朝沒有宰相,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若是這種集權在精明的皇帝下操縱,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但此舉將皇帝徹底“神”化後,一個王朝能出幾個英明的皇帝?
道光帝旻寧是嘉慶帝的嫡長子,年輕時曾親執鳥槍迎戰闖入皇宮的天理教造反者。1819年,他順利地登上皇位,但接手的卻是嘉慶帝留下的爛攤子。
他勵精圖治卻資質平庸,很有趣的是道光他勤政,節儉,多疑,喜歡找大臣背鍋,大清從他手中開始簽訂一係列的不平等條約。我個人是覺得他很像明末帝朱由檢,但是他又比朱由檢幸運,他登基之初花了七年解決了西北張格爾的叛亂,大清也沒亡在他手中。】
【道光帝不知道,大清處於時代洪流中,舊的製度已經再無法適應了,你落後,就要挨打。很可惜,他隻想“守成”恪守祖製。道光帝沉浸於天朝上國迷夢中,康乾盛世過去沒有多久,也不願承認清朝此時已經病入膏肓。
他喜歡把錯誤推給是臣子們對他的欺騙,也常常懷疑大臣們的忠誠,獎懲分明。這個使得道光一朝的大小官員們無不謹小慎微,於官場上粉飾之風大盛。
道光帝從不認為自己有缺陷,所以在選人上更偏向於選“老實聽話”的這類人。道光朝臣子們戰戰兢兢的伴君,揣摩帝心,隻說皇上愛聽的話,而不說真正事實。】
【清朝雍正時就有禁煙了,但效果不佳。1838年10月25日,道光帝對於莊親王奕誆、鎮國公溥喜吸食鴉片的事情大發雷霆!
此後在11月8日,道光帝收到了來自琦善的奏折,說在天津抓獲了鴉片13萬兩,琦善還奏明稱,這些鴉片是廣東商人在廣東購買從廣東運來的。於是11月9日,“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鴉片戰爭開始後,道光帝主“撫”意向的萌生是因為中英雙方的翻譯出現嚴重錯誤,且道光帝自己的“天朝”觀念仍存在。他看到英方對林則徐的指控,於是就打算對他們予以“伸冤”,但對於英方的各項無理要求又自覺是“施恩”或“不施恩”。於是林則徐當了替罪羊。
道光主“撫”不願有戰爭發生是因為不想再花錢造成財政困難。
道光帝將琦善任為欽差大臣,但琦善的主“剿”信念在親眼看到英軍的“船堅炮利”後動搖了。
琦善談判不利的消息,讓道光帝決定開戰。在鴉片戰爭中官員們隱瞞真相,他們清楚知道道光帝的性格,也清楚明白官場上的是非,他們的所有標準應該是以皇帝的喜惡來判斷。
官員們所想的不是怎麼對付英國人,而是怎麼對付道光帝。前線大臣們想的不是怎麼打贏英國人而是怎麼扯謊。整個廣州戰局,完全成為一個騙局。
甚至說過
“你也不要放炮,我也不要放炮,誰都不要放炮。我可以放六次沒有炮彈的炮,給皇帝留麵子,然後走掉。”】
【前線的各種謊言也終於在廣州戰敗的消息傳來時被拆穿了,但道光帝沒有繼續詰問下去,他似乎已經傾意於各種官員們粉飾下的“太平”,不願繼續打下去了。1842年八月英軍退出長江,兩年多的戰爭終於結束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道光帝下令:立即下令沿海各省撤軍,以節省浩繁的軍費。
道光也終將因為自己的反複和多變,在戰場上付出相應的代價。
於是,中英《南京條約》、《虎門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相繼簽訂。
從此清王朝的對外關係發生嚴重改變:鴉片戰爭前清王朝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鴉片戰爭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鴉片戰爭結束後,道光選擇了擺爛,將這一爛攤子留給了下一任>
<就道光最後竟然還是宣宗?>
<反正明清的宣宗都是丟地…>
<明宣宗還好吧…仁宣之治?>
<道光節儉是真節儉,但是錢全花在了陵墓和賠款上。>
<過生日請大臣吃北京打鹵麵[狗頭]>
<三十兩銀子的雞蛋[狗頭]>
<道光那是省過頭了,軍費怎麼能省!!!而且省下的錢又全賠出去了…>
<所以是摳[吃瓜]>
<鴉片戰爭前的道光“守成之君”,鴉片戰爭後的道光“昏君”>
<晚清的皇帝說實話是無能,不是昏庸…>
<道光如果在和平時代他也是個好皇帝>
<???這句話似曾相識……>
<道光就不評價了,唉,那個時候根本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問題…>
<道光還選錯了繼承人,隻看孝順了>
<近代史真的好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