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然想著都看完1了,接下把後麵都看完吧,反正也才兩分多鐘的混剪…
於是打開【華夏曆史上的“至暗時刻”2】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評論區不要再吵架了。
視頻畫麵中儘現大唐的盛世繁華,長安城來往人群除了漢人還吸引了四麵八方的胡人,或是外賓外商。)
【安史之亂】
【從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到公元763年史思明之子史朝義自儘,“安史之亂”才終於結束。
安史之亂前唐王朝的統治範圍寰宇四海管轄民族眾多,給予了少數民族相對平等的地位,除了宰相其他朝中官職以及國防軍政要職均向少數民族人開放。重新控製了絲綢之路掌握貿易主動權,使華夏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流往西域、歐洲,換來金銀珠寶葡萄酒等經濟作物,長安也順理成章的成為當時的國際化大都市。
行走在長安城的突厥人,吐蕃人,契丹人,波斯人,高句麗人,阿拉伯人,日本人,羅馬人有數十萬人,他們在長安或從商或做官。胡人彪悍,開放,灑脫有活力的特點也在當時的大唐所表現。
安史之亂爆發前一年由朝堂控製的納稅戶大約有共5292萬人加上隱戶、佃農、奴隸、士兵、僧道等不統計人群,史學家猜測全國人口應該有8000萬人。安史之亂五年後這個數字銳減到1700萬人,這場戰爭使唐王朝元氣大傷。據粗略統計這場曆時七年多的變亂中約有3000萬人流離失所,死於戰亂或饑荒。
安祿山、史思明在範陽起兵,至河北南下,一路攻占洛陽再下潼關,逼近長安,玄宗出逃。
這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麵深重的震蕩,無人幸免,昔日繁花似錦的大唐已是哀鴻遍野,幾乎整個黃河中下遊人煙斷絕,千裡蕭條。“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風流雲散,再難中興。】
<路過進來先罵一句李隆基再說……>
<安史之亂的影響非常大,安史之亂後社會上再也沒有唐初胡漢包容和諧的氣氛,皇帝和節度使相互不信任相互猜忌,經過五代十國武人政權的跋扈,這也導致了宋朝和明朝中後期采取以文抑武的政策,文官統馭軍隊。>
<嚴格來說,唐王朝在武周時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再往前的話高宗晚期就已經弊政初顯了。玄宗前期的盛世,隻能算是唐帝國的一次中興。安史之亂是將唐代前期百餘年的弊端爆發出來了,就是玄宗晚年的騷操作太多了,自己喜歡微操讓本來隻是一場猶如漢代的“七國之亂”最終演變成泱泱大唐由盛轉衰的不可逆局麵。>
<怎麼還有人洗李隆基啊,他就應該早死二十年!>
<這個時候唐王朝還年輕正在向上,感覺安史之亂更多是決策失誤和執行力不行。>
<安史之亂中有很多朝堂失意人,唐朝雖然實行了科舉,但是依然被世家門閥掌控,寒門子弟根本沒有出頭日,隻有去各個邊鎮手下效力…所以安史之亂不好打,安祿山和史思明他們裡麵也有很多能打的人>
<安史之亂與河北世家脫不了關係>
<都說李隆基開創的是盛世,可杜甫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盛世都是這樣,那麼在戰亂時真正的底層老百姓又該怎麼辦?>
<古往今來,真正的草根真正的底層隻有一個朱八八,不過他在當皇帝後也淪為新的統治階級…>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玄:前明後暗>
<李隆基這一生啊,前半生超神後半生超鬼>
<簡單來講就是安史之亂後由開放變得保守。>
<李隆基要對安史之亂負絕對責任>
<安史之亂直接把盛唐乾到中晚期>
<把唐玄宗換成唐太宗哪兒有這些事兒>
<不說換李世民來了,就是將年輕版的李隆基丟那裡也不會是最後那個結果…>
<唉,算了,李隆基就是該早死,早死後還可以是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一個檔次,結果一個安史之亂就把自己搞得人人唾棄。也不怪不論是喜歡李隆基的還是討厭他的,都希望他早死二十年。>
<來談談安史之亂後的影響吧,讓中晚期的唐不配擁有姓名…>
<現在一提到唐想到的是盛唐,天俾萬國,昭昭有唐!>
<安史之亂感覺很一般啊,因為有很多文人詩人在記在寫,就搞得好像影響很大一樣…>
<個人覺得安史之亂確實影響很大,但也不能說是至暗時刻吧,五胡亂華、蒙古入侵、滿清入關哪兒不不至暗了?>
<相比起安史之亂,感覺還是五胡亂華對整個中華影響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