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的是勞動人民用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南方的文化得到了發展和繁榮,這期間人才輩出。
據統計唐代以前,南方的進士比較少,南宋以後漸多。
根據《唐宰相世係表》記載,唐朝宰相共369人,北方人約占十分之九。北宋時做宰相的仍多是北方人,但到了明代南方人做首輔的占絕大多數,從南北方人做宰相或首輔的變化,可以看出是南北方文化水平在發生變化。
曾說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明末大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北卷》中指出“今製,科場分南卷、北卷、中卷,此調停之術,而非造就之方。夫北人,自宋時即雲,京東西、河北、河東、陝西五路舉人,拙於文辭聲律,況又更金元之亂,文學一事不及南人久矣。”
“今南人教小學,先令屬對,猶是唐宋以來相傳舊法,北人全不為此,故求其習比偶、調平仄者,千室之邑幾無一二人,而八股之外,一無所通者,比比也。愚幼時四書本經俱讀全注。後見庸師窳(yu)生,欲速其成,多為刪抹。而北方則有全不讀者。”
南北士人差異,不僅僅是因為金人和蒙元戰亂,還有便是北方的學習環境不同,南方重教育讀書,北方不為這些,就算是讀書也隻為應試,四書五經不讀全注,隻想要快速的完成讀刪減版。
而顧炎武也明確提出“故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二曰人荒。”這便是南北方文化水平差異的真實寫照。】
<江南有稻杆、絲麻業興盛、桑樹又多、竹也不用多說。利用這些為原料,造紙有了新發展,還有各種活字印刷技術。學術濃鬱之風啊!>
<你前麵說的這些,我還不是很認同。直到看見你列的宰相和首輔的變化好直觀的感受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距啊。>
<明朝好像還出現了許多鄉黨,既是同鄉就互相拉一把。抱團太多了。>
<萬萬沒有想到大明都經曆了101novel.com0多年北方還是地方人荒的現象[震驚]>
<看這節奏,後麵應該還要講到南北分卷吧>
<顧炎武啟蒙思想家,從小跟著寡母學習嶽飛、文天祥、方孝孺的忠義,明亡後參加抗清,後麵又累拒仕清!>
[漢武帝劉徹活字印刷技術?是個好東西[點讚]]
[唐太宗李世民明朝這麼做豈不是讓黨爭愈演愈烈了。]
[秦始皇嬴政好吧,收回前麵的話,原來南北的差異彌合並不容易。]
[明太祖朱元璋又是一個我大明的忠臣啊]
…
此時明朝前的南方士人,心生了羨慕。這明朝好似還挺不錯。
朱元璋凝神,不太高興。原來咱沒解決啊。
“因為地荒,所以人慌;因為人慌,所以地方。”
“不好解決啊。”
殿中眾人眼觀鼻鼻觀心,大工程誒,陛下這是又想折騰了。
唉。
秦王朱樉一天不挨罵,心裡不舒服,非要見縫插針去懟朱棣。
“哎,本王記得方孝孺不是被你誅了十族嗎?果然是時移境遷,從明初到明末二百年過去了,你的名聲…也跟著變了啊。”
“對啊,對啊,方孝孺怎麼就成了忠義代表了呢?”說話的人是一個傻白甜王爺。
朱棣的忠實迷弟周王朱橚跟著跳進陷阱,想著方孝孺成了忠義之人,那造反成功的四哥不就成了不忠不義之人嘛!
於是替四哥委屈道“方孝孺一個建文餘孽,後期還被提高到這地步了?!難怪能傳出我四哥誅了他十族的謠言!四哥,你太慘了吧!”
這話一出,讓朱允炆怒視朱棣,哼,你記住了,就算篡奪了皇位,在後世中你依然是個不忠不義的人!
燕王朱棣回以微笑,起碼奪得了皇位。
朱允炆吐血。
…
崇禎二年,16歲的顧炎武還在學院讀書,他的同窗兼好友歸莊驚訝道“!你…我就知道你是好樣的!”
啊啊啊,我知道我的好友有才華,但沒想到他這麼有才華。
書院其他學子紛紛看向“未來的大思想家”顧炎武,啊,天呐,以後不僅能著書立學,還是個大忠臣呢。
聽著四周議論的聲音,饒是顧炎武不在乎虛名,年紀擺在這裡,現在也不由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