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孫文武不是沒有警示,隻是覺得:“除了我們以外都有可能暴雷。”放在當時的背景下,這句話也不全是狂妄。
因為當時,榮創手裡還捏著1300億左右的現金儲備。
他以為自己可以憑此置身事外。於是,100億元的彰泰項目之外,榮創又在全國22座重點城市的首輪集中供地中,斥資700億拿地,成為當年當之無愧的“地王”。
然而,注定是會被載入史冊的一年。全球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頻發,國內又遇到比以往更加嚴厲的宏觀調控,房地產行業下行,瘋狂拿地的風險集中爆發了。
這就意味著,彰泰還未來得及上桌,就已經涼了。
然而,彰泰還不是壓死榮創的關鍵性稻草。
眾所周知,孫文武師承柳專誌,後來又被柳親自給送了進去。
當初進入聯相時,孫文武跟主管供貨的業務部經理矛盾很大,後者是聯相的老同誌,但柳專誌給了孫充分的信任,將後者撤職。
孫文武在後來創業時,對於“充分信任”的管理理念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給予了各區域充分的自主權,而各區首為了回報這種信任,相互之間內卷嚴重。
比如,西南區域的區首商羽直接立下3000億元的銷售目標。
要知道,當時龍國銷售額超過3000億的房企隻有8家。而當年西南區域的銷售額剛剛破千億。
為了博得孫文武的歡心,榮創的西南區和華北區成為首輪供地裡最瘋狂的兩大區域,也由此成為拖垮榮創的關鍵稻草。
華北區域在下轄城市銷售日益蕭條的情況下,仍大舉買地,資金問題嚴重,被西安、上海和華中區域搶救了好幾次,區首遲迅的管理也出現了巨大問題,後續因嚴重貪汙而失聯了。
榮創西南集團土地儲備為5217億,其中問題土儲貨值17705億,占比34。這些問題土儲包含了環保督查、政策限製等。
其中一部分問題土地,就是當年並購鄧鴻的環球時留下的。
插向孫文武的劍裡,有來自兄弟的,也有來自友商的。但究其根本,全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後來孫文武公開檢討;追求規模的慣性,讓公司在投資上過於樂觀和激進。以及給了區域巨大的權力,導致公司的安全墊不夠厚,沒有經受住這一輪房地產行業調控的考驗。
有人曾問孫文武,你這麼多並購的線索從哪裡來的?孫文武回答道:多數都是有人來找我的。
他相信自己在行業內的口碑。
得知自己是王堅林甩賣項目的第一約談人時,孫文武很有成就感,認為這印證了柳專誌若乾年前對他“一眼把行業看到底”的判斷。另一方麵,他認為萬達文旅這麼好的項目找誰誰都會接,但王健林先找得他,“這就是信任。”
“這就是我做人的最大成就啊。”
曆儘千帆,那個號稱“不在乎彆人評價”的孫文武在年逾五十之後,成就感仍來自前輩的認可,拋開其中的商業吹捧成分,這多少讓人唏噓,人還是難以免俗的。
孫文武故事的開頭,起源於一場對行業第一信誓旦旦的“超越”。
2003年的某次論壇上,在地產界還是二流角色的孫文武輕描淡寫宣布:順馳將在三年之內超過萬科,成為行業第一。
王石當然不服,這場拉鋸直到2006年順馳因激進的擴張節奏碰上政策的宏觀調控,資金鏈斷裂,孫文武被迫將公司賣給香港路勁基建公司才走進了曆史。
好在江湖夠大,且行業始終處於上升通道,機會多,孫文武很快又卷土重來。
6年過後,孫文武帶著榮創在香港上市。
儘管他嘴裡再也不說做第一,但一位熟悉孫文武的人說:“在他的成長經曆裡,一定有個什麼東西一直逼著他要做第一。”後來,孫文武在微博上說道:多年前順馳莽山會議主題,鴻鵠之誌向,螞蟻之行動是我一直身體力行的。
莽山會議,是當年孫文武挑釁完王石後回公司召開的動員大會。他仍沒有忘記要超越萬科。
事實上,複仇的進度條一度被拉到了95以上。榮創完成了將近6000億的年銷售額。這個數據,榮創用了19年,而萬科用了30年。
不過,就在業內普遍認為孫文武有機會實現當年立下的目標的時候,榮創也暴雷了。
孫文武還是沒能完成自己當年的鴻鵠之誌。
“如果沒有調控,順馳會是什麼樣?”,在順馳被路勁拿走後,孫文武偶爾會想這個問題。如今這場假設或許已經變成:如果在拿地時克製一些,榮創會是什麼樣?
可是紛紛世事無窮儘,天數茫茫不可逃,這個世界終究沒有“如果”。
人類關於疼痛的記憶總是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淡去。順馳失敗的十年裡,孫文武在微博中頻繁提到的兩個關鍵詞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現金流的安全性也是他一再跟投資者和消費者保證的:“我們不會被同一塊石頭拌倒兩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