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崇禎朝末次勤王令
崇禎十七年農曆二月中旬
寧武關的戰報傳到京城,被寄予厚望的總兵官周遇吉,經過拚死奮戰以後,力竭被俘,李自成的好心勸降,遭到了周遇吉的大罵,加上順軍在寧武關城下,死傷高達九萬人(其實主要是陝、晉兩省的降兵),大順將士對周遇吉是恨得咬牙切齒,最終將周遇吉亂箭射死。
周遇吉的妻妾和兒子,也隨同遇難。
周遇吉履行了他的誓言,毫無疑問,他是條好漢。
但是備受崇禎皇帝信任的監軍太監杜勳,卻選擇了率先打開關門,放順軍將士進門,從而間接害死了周遇吉。
崇禎皇帝接到寧武關的敗報後,是痛心疾首,他沒有質疑自己派遣監軍的責任,隻是覺得是時運不濟。
事實上杜勳在去浮山,給張鹿安下旨後,就被崇禎皇帝任命為周遇吉的監軍,到任後的杜勳把貪汙腐敗做到了極致,使得周遇吉所部士氣大衰,可以說杜勳有著絕對的責任。
崇禎皇帝痛定思痛,決定將孤懸在外的遼西寧遠軍民撤入關內,百姓可以充實順天府和北直隸,關寧軍可以為大明抵擋咄咄逼人的大順軍。
大明的內閣首輔陳演毫無疑問,率先站出來表示強烈反對
“我大明唯有死戰到底,怎麼能夠輕易放棄祖宗的七百裡地?”
“你來說,該怎麼守?怎麼辦?”
“臣愚鈍,這是兵部的責任,應該由兵部來決定。”
“可是兵部也認為應該把關寧軍給撤回來。”
“臣認為兵部的提議是錯的,身為臣子,怎麼能允許輕易放棄故土的行為出現?誰提議的?臣認為該斬。”
陳演義正言辭地說道,那一刻仿佛他就是正義的化身,光明的使者。
崇禎皇帝強忍著怒氣,再次心平氣和的問道
“那麼陳愛卿作為首輔,認為應該怎麼辦?”
“陳愚鈍,堅持認為應該上下一心,共度時艱,反正堅決不能放棄祖宗之地,要與敵人寸土必爭。”
平心而論,崇禎皇帝的涵養算是很好了。
一般人遇到這種人,真的有種想去直接呼臉的衝動。
崇禎皇帝揮揮手,示意眾人退下,然後一聲不吭,親自寫起了詔書,下詔將陳演罷免內閣首輔的職務,因為陳演善於溜須拍馬,並沒有得罪崇禎皇帝,所以也沒有進行處罰。而是直接任命蔣德璟接任內閣首輔。
此時出現了非常滑稽的現象,被罷免的陳演喜笑顏開,被提拔的蔣德璟如喪考妣。
麵對著新任內閣首輔蔣德璟的不發一言,崇禎皇帝罕見的自願擔責,拍板立刻將整個遼西的軍民全部撤回關內,同時向全國發布了崇禎朝的最後一次勤王令,號召天下勤王。
但是這次勤王令發出後的效果反響不大。
究其原因,此時的大明北方幾乎均為大順所占據,除了東麵和海路,道路被大順軍所阻隔。
勤王令可以發出的方向隻剩下向東的寧遠城,和從天津入海後再向南了。
而此時的大順的兵鋒已經兵分兩路,一路以李自成親自率領主力人馬,從山西縱穿而過,等攻下居庸關後,就能夠兵臨北京城下;
而另一路由順軍大將劉芳亮統帥,率軍攻下保定後,向北進攻,並且分兵趙應元部東略山東各地。
革裡眼賀一龍死後,他的部下包括趙應元在內,就開始死心塌地為李自成賣命。趙應元接到命令後,為了截斷大明皇帝可能的南下通道,率部攻下了運河重鎮臨清,並且分兵占領了臨清以東的各縣,一路上不斷宣傳順軍的政策:“三年免征,一民不殺”,深受各地軍民的歡迎,各縣幾乎都是望風披靡,紛紛投入大順的懷抱。
所以哪怕崇禎皇帝想要南逃,留給他的機會也是不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