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定決策公弼獻計
王公弼非常難得地給昔日的部下張鹿安鞠了一躬,張鹿安連忙從座位上彈起,雙手把王公弼扶起來,笑著說道:
“好哇,好哇,王大人能夠來幫鹿安,鹿安真的是感佩於心,隻是時間緊迫,還是希望王大人能夠不拘以禮教,對鹿安不吝賜教。”
“浮山伯,本人曾經添為山東巡按,對這膠東一帶還算比較熟悉。
請恕王某直言,想要完全占領山東,也是有一定可能,因為此時的山東清軍力量非常薄弱。
問題是一旦清軍開始反攻,以眼下浮山軍的軍事實力,恐怕絕對不是對手。
一旦損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到時候就會前功儘棄。
浮山伯能夠冷靜下來,想到固守之策,已經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眼下來看,想要不引起清軍的重視,已然是不可能,清軍的大隊人馬很可能很快就到,那麼如何鞏固現有之地呢?”
“請繼續說。”
“我覺得在浮山軍相對比較弱勢的情況下,更應該揚長避短,把堅決防守的戰線設定在膠水、膠萊新河到大沽河一線,利用水師的優勢,遊弋在河中阻擋清軍的進攻,再在東岸設置堅固的防禦工事,方有可能對清軍進行堵截。
這其實也是當初李九成和孔有德割據登萊的防守計劃。”
王公弼說道,張鹿安當時也是身在登萊,自然也是聽說過孔有德的計劃的,李九成和孔有德一開始都沒有投靠當時的後金的想法,有段時間的軍紀也算是比較嚴明,所思所想,便是在登萊建立割據政權。
而一個政權所必要的特征,除了擁有一定的子民外,就是要有相對堅固的防務和軍力,而按照孔有德的想法,自然是以膠萊運河為界,西麵是大明,東麵是自己的一方世界。
隻是當時的大明調集了大量的軍力,擊敗了李孔大軍,並將孔有德和耿仲明趕跑,才沒有讓孔有德的想法得逞。
張鹿安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當初孔有德的設想畢竟沒有實現,而且當初大明不會允許孔有德在登萊建國,如今的清國自然也不會允許我等在登萊割據。
倘若清軍大舉進攻,以膠萊運河兩百五十裡之長,那得需要多少軍力才能確保這條防線的完好?”
“此一時彼一時,昔日孔有德所部是孤軍,並且不得人心。
浮山伯如今提六師北上,救民於水火之中,為正義之舉,倘若能夠切實做到控製軍紀安定流民,自然是深得民心,此為人和也;
浮山伯南麵還有南京朝廷的支援,擁有外援在,登萊一軍就不是孤軍,自然有堅守的可能,此為外援也;
而清軍雖然驍勇,但是眼下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西北戰場,主要是在剿滅李自成的勢力,沒有過多的兵力投入到山東戰場,此為第三個有利之處。”
“好,那便依王大人所言,有三大有利之處,那麼我等應該如何設防呢?”
“膠萊河水路的主要支點有三個,正中間的為亭口鎮,南麵控製少海(注:即今日的膠州灣)出海口的黃島,北麵則是控製萊州大洋(即萊州灣)的海倉,控製了這三處,便可以保障膠萊河的暢行。
然後再於萊州、平度州和即墨設立後方支點,確保有個緩衝餘地。
以萊州一地,確保整個登州府有個和平安定之環境,恢複經濟生產,來反哺前線。”
王公弼說道。
“但是我們好不容易獲得的那麼多地盤,怎麼能夠輕易放棄呢?”
張鹿安旁邊的曹良臣忍不住說道。
“自然不能輕易放棄,但是要考慮到敵強我弱的整體局麵,可以嘗試將安丘民眾遷居到牟山、箕屋山和岞山,將諸城之民遷居到常山、馬耳山一帶,全部都是依山設寨,可作長久抗戰準備。
至於日照一帶,可以固守沿海的幾個據點,比如安東衛、夾倉鎮、石臼島寨、琅邪山。
至於膠萊河西的膠州、高密一帶,則可以遷移到夏河寨、鐵撅山、古鎮寨、靈山衛、薛索島一帶,依據地利做好防守。
做好防守的同時,一旦發現清軍出現了懈怠,可以襲擾其後。”
眾人聽完王公弼的論述,都是感到心悅誠服,張鹿安於是下定決心,按照王公弼的戰略來執行。
“王大人,朝廷任命的登萊巡撫王瑢大人,還在淮安城,尚未上任,鹿安不敢擅專,違逆朝廷。但是鹿安可以表奏大人繼續擔當山東巡按,不知可否?”
“但憑浮山伯作主。”
王公弼說道。
張鹿安於是開始進行軍政方麵的安排,首先組建浮山軍第六協,以張輿所部人馬為班底,補充了一些膠州和高密的投誠義軍,以張輿為第六協參將,以湯致用為親民官,因為炮兵空缺故不設,下轄有一個騎兵營和五個步兵營,其中第六騎兵營遊擊為程萬裡,第二十一到二十五步兵營遊擊分彆為武印、徐振、管相周、黃宗賢和蔡慶國,總兵力也是三千人,作為機動力量存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