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內心煎熬朱皇由崧
話說南明三大案中的首案“大悲案”,其實非常簡單。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有個大悲瘋和尚,自稱是從北方逃出的大明親王,主要的說法觀點就是:
“潞王好,潞王棒,潞王就是比你強,皇帝就應該讓潞王當。”
其實這種人很明顯就是精神不正常,大可不必大動乾戈,但是朱由崧下令九卿會審,經過一番折騰以後,終於得出來一個結論:
大悲和尚是個瘋子。
朱由崧越過三法司,直接下令把大悲和尚立刻處斬。
這個案子暴露出來,朱由崧的應變能力非常差勁,對於大悲和尚這個死棋,壓根沒有很好利用起來,為了自己的所謂的“帝王尊嚴”,就安排自己的人來進行會審,不光嚴重乾擾了司法審判,而且對於“秋後問斬”的傳統置之不顧,難免讓世人覺得他有些氣量狹隘。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跟朱由崧想的一樣簡單。
剛剛被馬士英提拔為兵部左侍郎的阮大铖,自詡真心為弘光皇帝考慮,開始了他的上台表演。
阮大铖在沒有經過弘光皇帝的首肯情況下,以一名優秀的“編劇”觀察角度,認為大悲案的背後有大量的文官支持。
阮大铖因此搞出了十八羅漢、五十三參謀、七十二菩薩共143人的大清洗名單,反正隻要是是阮大铖所討厭的人,基本上都是榜上有名。
但是如果按照阮大铖的觀點,來興風作浪的話,那就是極左思潮了。
因為受到他指控的大臣包括史可法、錢謙益、高弘圖、薑曰廣、吳甡、張慎言、徐石麒、黃道周、解學龍、練國事、呂大器、路振飛和地方派袁繼鹹等,整個朝野的重要崗位的大臣幾乎被一網打儘。
那樣的話,朝廷也沒法開下去了。
弘光皇帝朱由崧著急給大悲和尚匆匆定罪,也是為了安撫諸位大臣們,不想搞的滿城風雨。
隻是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案子,在事實上耽誤了南京朝廷的大量時間和精力,牽涉到邊防的布置和防衛。
第二個案件是假太子案,這個案子是與大悲案前後發生,大悲案還沒有審理結束,假太子案又起。
具體經過就是大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仆人穆虎,在路上遇到了一個看上去英武不凡的少年,經過相談得知其人為崇禎太子朱慈烺。
按道理說當時的信息傳播比較延遲,南方對於對於北方發生的事,還不是特彆了解,發現這種情況,身為國家大臣的高夢箕,應該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給官府吧?
或者如果高夢箕對崇禎皇帝忠心的話,就應該將讓“太子”秘密藏在家中,等確保安全了才帶出來。
但是人家高夢箕沒有那麼做,而是直接將少年帶到了繁榮昌盛的蘇州,主動帶著少年頻繁出入市井一帶,將北京紫禁城內的風光和人文全部都是娓娓道來,再加上一些文人墨客從中渲染,很快江南之人都知道了崇禎的太子南下了。
朱由崧聽到錦衣衛的報告後,再也坐不住,連忙派遣親信錦衣衛指揮使馮可宗,帶人將“假太子”給帶到南京來進行辨認。
高夢箕和穆虎卻以保護“太子”為由,帶著親信家丁緊緊地跟著“太子”左右,生怕馮可宗讓人秘密失蹤了。
馮可宗隻是一個“打工仔”,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隻得老老實實地帶著一行人抵達了南京城。
假太子到了南京後,朱由崧讓曾經作過太子老師的大臣王鐸,以及其他數十名從北方逃難而來的宮人出麵辨認,並無一人認識這名少年。
少年也不認識自己的老師王鐸。
至於崇禎太子的居所的詳細位置、讀書的地方、喜愛的書籍、授課恩師的數量和名稱全都無法應證,很明顯此人就是在信口雌黃。
後來經過簡單的審理,少年畢竟年輕,被恩威並施後,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本名是叫王之明,是穆虎讓他冒充太子,以便於尋求富貴的。
隻是這個證據確鑿的審問結果,卻不為江南士紳和南京百姓所認可,認為是朝廷在搞冤假錯案。
朱由崧無奈之下,隻能下令將穆虎和假太子王之明先給軟禁起來。
但是江南百姓已經對朱由崧的合法地位產生了深深的質疑。
朱由崧這邊則是剛按下葫蘆起了瓢,很快就有第三個案件爆發童妃案。
這個案件簡直把汙蔑和造謠進行到了極致,具體經過就是有個姓童的女子,自稱是朱由崧的妃子,朱由崧一看就傻眼了:
“老子都不認識你!”
當即命有司將該女子下獄審問,調查該女子背後的動機和始作俑者。
按道理來說朱由崧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審問的結果也是很快就出來了,所謂的“童妃”對於福藩舊事說的是“驢唇不對馬嘴”,根本經不起推敲出來。
還說朱由崧“有東、西二宮,還有幾個兒子先後夭折,估計是壞事做儘得到的報應。”
這種說法很明顯更符合東林大佬的胃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