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仁沒有拒絕李白的請求,讓他進入中書省對自己也有好處。
現在中書省的官員都是李隆基留下的原班人馬,與自己離心離德。想要將政令傳達下去困難重重。
既然李白送上門來,願意幫自己分擔一下火力,何樂不為呢。
司仁入駐長安後,並沒有大肆罷官。甚至為了朝廷能夠順利運轉,不惜自降身份與這些官員拉近關係。
他隻希望在接下來的決戰中,這些家夥不要扯後腿。
可經過了一段時間磨合後,他發現自己有些想當然了。這些老油條陽奉陰違,趁著時局動蕩中飽私囊,任用自己親信占據主要職位。
李白這次的毛遂自薦,讓司仁找到了突破口。
他親自帶著李白來到了中書省。
“各位手上的活先停一下,本王身邊的這位想必大家都認識,我就不過多介紹了。
我先把他放在中書省,擔任中書舍人,直接對本王負責。
也請各位多多幫助他,讓他儘快適應中書省的工作。”
司仁的這個提議按道理來講沒有人會反對,畢竟中書舍人隻是一個五品小官。
但李白卻不一樣,他本是翰林學士,正三品,而中書令也是正三品。從品級上來看,中書令與翰林學士同級。
中書令一般都由宰相擔任,那燕王這一舉動,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看來不僅要把中書令的權力收歸己用,還想把李白培養成當朝宰相。
“燕王,此舉恐怕不妥。
李白雖然才華橫溢,但隻是展現在詩詞一麵。
治理國家不是兒戲,決不能如此草率。”
中書省內的其他官員全都附議,畢竟這關係到他們未來的幸福生活。
一旦李白進到了中書省,就相當於在這裡安插了一個釘子,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司仁獲知。
這樣一來,嚴重侵害到了他們的個人利益。
司仁也不惱,來之前他就想到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各位,李白隻是一個中書舍人罷了,對中書省的運作並不能產生影響。
哪怕他真的什麼都不會,我相信隻要你們肯教,最多1個月,就能把業務弄熟。
如果他1個月後還什麼都不會,對中書省的業務還不熟練,那本王隻能認為你們是在排除異己。
相信你們應該很清楚,結黨營私在大唐是個什麼罪過。
當然,本王還是願意相信各位的。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希望你們能夠相處的愉快。”
司仁離開了,留下了滿屋大眼瞪小眼的官員。
排除異己,結黨營私,這兩個大黑鍋扣下來誰敢接?誰也接不住。
現在長安已經落到司仁的手中,雖然暫時沒有大開殺戒,那是因為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和借口。
現在,李白來到了中書省,就是來找借口和理由來了。
他們要是敢不答應,那就等於是自己把刀送到了司仁手上。儘管他們心中百般不願,但也隻能低頭認命。
自從李白入駐中書省後,司仁便明顯能感覺出來自己的命令傳達非常流暢。
乾元1年,9月中旬。安祿山與李琩大軍在洛陽城下會合,雙方總兵力近60萬。
同一時間,楊國忠也從吐蕃回到了長安,並麵見了司仁,將赤鬆德讚的回信交給了他。
得知吐蕃不日將會對回紇發動進攻,司仁徹底放心了。沒了後顧之憂,他便可以拿出全部精力對付洛陽城內的60萬聯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