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李寶軍看向林峰的眼神,沒有之前的考驗,反而多了一種慈祥和寵愛。
說是如老父親一般,看到孩子有出息的眼神,也絲毫不為過。
要真是單純按年齡算的話,現在李寶軍五十多歲,林峰二十多,這年齡差,說是差一輩人,也完全沒問題。
其實真要算起來,林峰的父母,也不一定比李寶軍歲數會大。
早些年,一般結婚都比較早。
即便是從1980年開始,婚姻法的法定年齡就改為了,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但在農村這種情況都是變通執行,準確的說就是按照國1950年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為男二十歲,女十八歲,隻要是到了年齡該結婚就結婚。
隻是結婚的時候隻辦酒席,並不領取結婚證,等到了法定結婚年齡再領證。
這種習俗,直到現在有些地區也仍舊存在。
而官方的態度,也一直是不深查和深究,畢竟這事情深究起來,有時候真的無法收場。
畢竟這個群體太大了,甚至在查這些的時候,有些早結婚的男女都已經有了孩子,多數過得還不錯,不可能強行給人家拆散。
再說了,若是進行某些罰款,以這種方式來警示,效果也不會很大。
其次,如果一對早婚的男女,都已經有了孩子成為父母,那罰款隻能是加劇他們生活的困難。
況且這種早婚多發生在鄉村,尤其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像是安源縣臨清鎮,就很多這種情況的。
在城市裡,經濟條件達到了,反而更多的是晚婚,甚至是不婚。
現在的情況就是,想生的各種限製,不想生的卻各種鼓勵你去生,而還根本不去生,甚至連結婚率都不高。
同時越是到了大城市,離婚率也越高,有人把責任歸咎於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過程。
但在林峰看來,這完全是照搬西方那套理論。
中國幾千年曆史,曆史上每個繁盛時期都是經濟和人口同時增加的,為什麼到了現在經濟發展好了,卻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可能與一些製度的管理,以及文化宣傳存在關係,有些方麵甚至被網友們說成是文化入侵和侵略。
在這一點上,林峰有思考,但進入體製內後,則是不方便發表言論。
隻能是身體力行的,做些力所能及的。
像是之前在江北大學農學院的演講一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瞅準時機宣傳保護我們國家的農林業種子和農資的安全,不再被卡脖子。
在這一點上,也是林峰目前最感同身受的。
過去三年,在臨清鎮,他可沒少幫著老百姓們算賬。
你說純種糧食有盈利和收入嗎?
答案是肯定的。
有,肯定有。
但為什麼現在老百姓不掙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