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得誇一句民間救援隊,實事求是,不整那虛的,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也沒有各種拍照之類的,捐完錢,人家還要給我們定期發資金計劃和使用明細。
這時,我才知道,當初救我們的那個中年人,是這個救援隊的隊長,名叫楊天文,楊天文總是一副嚴肅臉,我們捐了錢,他對我們也沒什麼好感,在他眼裡,我們都是隻顧自己快樂,然後不斷給彆人添麻煩的人。
也是,當年複旦十八驢事件後,社會上對徒步冒險的人都沒什麼好感。
當天晚上,黃老板帶我們去了北京,他說秦嶺盜墓不著急,先把準備工作做好,尤其是先把銷路研究明白了。
目前我們隻有周姓掮客這一條線,萬一周姓掮客不收我們的東西,或者他出現點什麼意外,我們連賣東西的渠道都沒有,到時候東西砸在手裡,也是白他媽遭罪。
黃老板搭線,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北京吳老板,吳老板又托關係,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名叫衛明旭的掮客,此人前些年給吳老板研究過送禮的古董,沒少在吳老板身上撈油水,吳老板說我們是他的遠房親戚,想在北京學學掮客手藝,然後去東北發展。
衛明旭很會討好吳老板,他說這件事包在他身上,包教包會,在外麵要是混不下去,他還包分配,兩天後有個掮客的聚會,到時候我們可以先參加一下,認識點人,先認個門。
認識了衛明旭,黃老板讓我們在北京待一段時間,休息一下,多認識一些的掮客,然後再去秦嶺盜墓,他說在北京還有其他事,不能陪我們。
送走了黃老板,我們隨便找了一間酒店,隻待衛明旭叫我們去參加掮客的聚會。
掮客聚會的規矩,從大清朝就有。
當時北京城有一群大筐,也叫做夾包袱的、竄宅子的,說人話就是一群走街串巷收古董的商販,出身大多是古董店淘汰的學徒,或者是當學徒太久了,想出來收點東西,撿個漏,自己單乾。這些夾包袱有個據點,一個小茶館或者一個小酒館,他們定期聚一起,在行內叫做“攢兒”,或者“攢口”。
反正就是一個夾包袱的據點。
為啥要有個據點?
為了交流一下,假如誰手上有主顧,想要宋代鈞窯的瓷器,手裡沒貨,可以去攢口串貨,或者給人牽線搭橋,賺個抽成。
還有就是統一價格,比如哪個大戶人家老爺子死了,兒子們肯定分家,家裡的老物件得找人出手變現,開始的幾天,夾包袱的人會聯合起來把價格壓得很低,行內人叫做殺心氣,逼迫持寶人低價出手。
隻要夾包袱的聯合起來,那古董什麼價格就是他們說了算,收到手後,再往古董店去賣。
有人可能會問,為啥持寶人不直接往古董店賣?
兩個原因,一個是要臉麵,不想讓街上的人知道靠變賣祖產過活,二是古董店也不會給高價,誰都奔著撿漏去的,古董店寧願花大價錢從夾包袱的人手中收貨,也不願意直接從持寶人手裡買。
目的就是為了圖個消停,夾包袱的人走街串巷機動性好,可古董店走不了,假如低價收了哪個紈絝子弟的東西,有一天紈絝子弟反應過來了,覺得價格賣低了,去古董店一鬨,哪個老板都受不了。
發展到如今,掮客也定期聚會,目的和以前的夾包袱的人一樣,交流消息和串貨。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