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碩曆險記!
中央政法大學是國內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畢業生的主要去處是公檢法等單位。be可謂是法政精英的搖籃,是國內法律人才培養的第一要地。
在校期間,夏成才考過了國家司法考試,畢業後就進入了保險這個“一直朝陽”的行業。
相比其餘從事法律職業的同學,夏成才這畢業後就離專業漸行漸遠了。他逐步習慣索性不跟彆人提及自己法律教育背景了,這樣可以省去一堆莫名其妙的探問和解釋了。
說來真巧,突然有一天,在宜州這離首都一千多公裡的小城市,夏成才接到通知被學校導師及校友辦領導請回母校校,邀請其參與學校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舉辦的交流活動。
所謂“物以稀為貴”,在一所法科強校裡確實不乏律政精英,在公檢法界乾得出色的校友比比皆是,大家反倒不覺得任何稀奇,早都習慣這種“優秀存在”和“合情合理”。
當學校或教授要研究社會熱門事務後的法律問題時,部分法學學科充當的是專業的基礎支撐。隻有與具體實務結合起來,才容易產生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作為既懂法律也熟悉互聯網保險的複合型人才,夏成才在特定時機和場合自然就成了香餑餑。這些優勢之前他都沒預想過,近期以來他才開始感受到被人需要的快樂。就連研究生導師都開始邀請他回去讀博士,這是何等難得的機會。
能夠參與中央政法大學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的交流活動,並且在論壇上做主題演講,夏成才這次完全證明了自己。同台演講的嘉賓有國內頂尖學府的著名教授,有公檢法體係的官員,也有保監會、保險報及金融財經媒體的采訪報道,活動規格和關注度極高。
夏成才能夠登台講演,對於宜州保險公司而言,也是一個露麵的好機會。遊馬對此全力支持,還主動提出“可以出資出人,合建研究基地”。
帶著公司領導的期許和同學們的羨慕,夏成才回到了他曾經引以為傲的母校。
在探望導師的間隙,夏成才將自己在宜州保險公司的發展情況做了重點同步,得到了“了不起,勿驕傲,再接再厲”的嘉許和鼓勵。同時他也去見了在檢察院和律師事務所的室友。
老同學再見麵自然離不開各種感慨說道。當得知夏成才已經是國企機構的一把手了,夏成才已是同學們眼中的牛人了,似乎是走上了一條正路。
以前的“非法”之就業看法,完全不複存在。
這就是現實,你可以不一樣,也可以非“主流”,但是千萬不能變得可有可無。
依靠自己的行動和堅持,夏成才很快就趟出一條不一樣的職業發展之路了。
“夏大總,你這次待幾天呀。現在是處級乾部了,有沒有配美女小秘書呀!”
“夏處,你這是火箭速度在上升呀,過幾年再見你,估計還得預約!”
“你那司機或者助理的崗位,給我留著點哈!”
老同學們紛紛開始調侃起來,一個個都飄來飄去,樂得合不攏嘴,仿佛是在說自己一樣。
離京的前晚,夏成才和幾個同學聚餐。已是國家公務員的單大康,激動得拎著瓶雪花啤酒晃來晃去,幾次喊著要“吹瓶”,字正腔圓地反複強調自己沒看錯人,人群中見第一次麵,就覺得夏成才必定會成才,引得同學們東倒西歪地笑。
這種場合有些尷尬,聽著昔日同窗好友們在恭維自己,真假難辨。一會直接硬誇,一會鋪墊反襯,聽得人極度不爽。
夏成才幾瓶啤酒下肚,開始對現身體狀態難以把控。一杯接一杯的啤酒,擋回去了很多莫名“吹牛逼”的話。
沒人“吹捧”自己時,夏成才就安靜地待在那,靜靜地注視著眼前這些律政精英們。
互聯網保險法律研究中心在母校掛牌,夏成才研究生導師擔任該中心主任,他得以被推薦為理事。這個理事來之不易,以後有機會參與許多重量級課題,也能更加全麵深入地與業界專家、監管部門進行定期交流。
論壇演講環節,夏成才也精彩收場,《互聯網保險的機遇與挑戰》的專題分享收到了全場的高度關注,好幾位參會代表邀請夏成才去洽談合作,合作機會和出名露臉雙豐收。
活動後幾家主流媒體對這次沙龍進行了專題報道,夏成才的照片和單位被連帶刊登出來。
佟挺看著報紙,在辦公室裡樂得合不攏嘴了,“我們部門夏成才,這次出名了!”
最開心的人是黃彌,她覺得這是夏成才應有的正名亮相。
一切是預料之中,也實屬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