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王炸!
中環,皇後大道長江大廈,港島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委辦事處。
英籍檢查委員戴維斯摘下厚厚的眼鏡,將手中一份已經拆閱過的匿名信認真的重新封好,然後撥通電話叫來秘書。
“菲利普,我現在有理由懷疑陸國集團在這些年的經營過程中有大量的違規行為,而且現在正麵臨極大的經營困境,立刻暫停陸國的上市的遞表審查工作,凍結上市流程。”
秘書微微一愣。
反手關上了辦公室的門,才說“戴維斯先生,陸國集團籌備上市已經很久,而且,風華國際在背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現在暫停,是否合適?”
望著麵前這個跟了自己有三年過的華裔下屬,戴維斯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繼續朝下說。
“菲利普,我知道你們華人做事,會考慮各種關係,最後做出綜合權衡。來港島這麼久,其實我個人,也漸漸的習慣,並且認為,這種綜合考慮更加符合現實。
不過呢,你也不要忘記,我們證監會,雖然是獨立於政府公務員體係之外的部門,卻要直接向財政司司長負責,擔負著維持港島金融穩定的責任。”
說著,他點了點桌麵上的那份匿名信“現在我收到關於陸國的舉報,雖然暫時沒有辦法確定真假,但幾十條中,隻有有一條是真的,陸國就一定存在隱患。另外,陸國的大股東陸翰濤忽然去世,又有大量中層離職,這種情況下,我也認為,暫時不適合上市。”
作為上司和英籍大員,戴維斯雖然待人接物很有紳士風度,但平日做事,向來雷厲風行,甚至可以說有些專斷,很少會向下級,尤其是華裔下級解釋太多。
今日,見他耐心的說了這麼多,秘書就很清楚,這件事已經沒有再討論的餘地,於是沒有再多說,點頭離開。
等秘書離開辦公室,戴維斯才起身把那封信鎖進保密櫃中,準備接下來安排專門的人去調查。
其實,在1970年之前,港島的證券及商品市場幾乎是不受監管的,直到1973年股災後,政府才出麵乾預,製定了簡單的法例,由一個兼職的檢查委員會負責實施執行。
可是之後十幾年時間裡,由於權力有限等等原因,這個委員會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金融市場依舊處於幾乎不受監管的混亂狀態。
一直到87年,才成立專職的證監會,
而戴維斯這位倫敦大學的高材生、在財政司熬了多年卻沒有躋身最高層希望的殖民政府中級官員,才有了發揮自己才華、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不料,他去年剛升到證監會最高層,也就是俗稱的‘六大監委’之一,便再次遇到大股災。
政策和監管在不斷完善,市場上的金融黑手,同樣在不斷進步,這次大股災人人都知是有些人背後搞鬼,可人人都很難找到證據,隻能任由那些人搞風搞雨。
作為直接負責部門,證監會的六大監委,這一年多,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剛才秘書提到風華集團……
史密斯笑了笑,若是沒有風華集團在背後支持,或許還可以放過陸國一馬;
現在有了這麼多的線索,偏偏又牽連到風華集團,陸國再想上市,一定沒有可能!說不定,還可以借此機會,查到風華頭上。
“在港島這麼多年,華人的很多辦事方法、傳統智慧,真的很值得研究。”史密斯想。
……
……
風華集團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