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百官之中的王忠嗣越來越佩服李瑛了。
不得不說,這家夥確實文武雙全,當得上“上馬能橫槊,下馬能賦詩”這句盛讚。
王忠嗣通過收集情報,知道這幾年突厥一直在爆發內訌,內部派係林立,矛盾重重。
王忠嗣甚至打算趁著與吐蕃休戰的時期揮師北上,先把突厥給滅亡了。
但沒想到李瑛竟然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並且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就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滅亡了突厥。
雖然王忠嗣覺得李瑛能夠建立大功是沾了突厥內亂的光,運氣成分大於實力,但能抓住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此刻聽了李瑛一番調兵遣將,王忠嗣更加確定李瑛懂得用兵之道。
而且可以稱之為高瞻遠矚,他並沒有因為急於平叛,不顧一切的調動北庭、隴右、蒙古三鎮的兵馬。
如果換成楊廣那種好大喜功,或者是不懂兵法的皇帝,從這三鎮再擠出十萬兵馬還是能夠做到的。
到那時候,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進入關中平叛,肯定能夠加快攻克長安速度,但這樣做邊關就有很大的風險遭到吐蕃或者是渤海國的偷襲。
但現在,李瑛隻抽調了兩萬隴右軍、兩萬河西軍、三萬北庭軍,再加上兩萬突厥降軍,以及招募的四五萬新軍,就組成了十來萬人的討逆大軍,而邊疆的防禦力量幾乎沒有任何削弱。
李瑛最後把目光落在旁邊一直無所事事的李琚頭上:“八弟,該你出來受封了。”
“小弟在此聽封!”
身穿蟒袍的李琚聞言精神為之一振,急忙雙手握著笏板走到了官員中間。
“自即日起,朕冊封你為大唐魏王,食邑三千戶。散朝之後,即可返回鎮州,招募義兵,自鎮州南下進攻洛陽!”
李瑛望著身材魁梧的兄弟,高聲部署任務。
“小弟謹遵聖人吩咐!”
李琚作揖謝恩,心中酣暢淋漓,之前丟掉的親王身份終於恢複了。
在李隆基登基之前,大唐共有兩個魏王。
第一個是李世民的四子李泰,但因為涉嫌奪嫡篡位,被李世民降為順陽郡王,後來又改任為濮王,所以魏王的頭銜一直空著。
另外一個魏王就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在李旦登台之後,武承嗣的兒子被削為淮陽郡王,再次空出了魏王這個頭銜,因此李瑛現在把這個頭銜賞賜給李琚。
“魏王啊,你手底下現在有多少兵馬?”李瑛和顏悅色的問道。
李琚握著笏板答道:“回皇兄的話,小弟暫時招募了一萬多人,等我回到鎮州繼續大肆招兵買馬。河北人多,再招募個兩三萬不在話下!”
李瑛頷首道:“兩萬足夠了,朕再派遣兩個人去輔佐你。”
不等李琚答話,李瑛目光掃向王昌齡與田神玉,吩咐道:“朕命你二人跟隨魏王前往鎮州,招募義軍,向南渡過黃河,進攻洛陽。”
兩人齊聲領命:“臣謹遵聖諭!”
李瑛又笑嗬嗬的望著李琚:“朕去年就打算派高適去幫助你,隻可惜一直未能得空,現在派了一文一武去擔任你的左膀右臂,足可助皇弟成事。”
李琚聞言大笑:“可是寫下‘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大詩人?”
身穿淺緋色官袍的王昌齡急忙出列,握著笏板道:“正是在下的拙作,魏王殿下見笑了,在陛下與太白先生的麵前,下官豈敢當大詩人這三個字!”
李瑛笑道:“王卿不必謙虛,論塞外七絕,即便是謫仙人也要甘拜下風,就更不用說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