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原州治所一百五十裡路,西側是六盤山,東側是參差嶙峋的黃土高原。
中間峽穀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二三十裡路,隻有穿過原州、隴州之後才會進入一馬平川的關中盆地。
“出征!”
隨著李瑛一聲令下,十萬大軍離開蕭關,浩浩蕩蕩的朝著原州挺進,堪稱旌旗遮天,刀槍映日。
一直在後方練兵的南霽雲被任命為先鋒,率領一萬人馬在前麵開路。
李瑛與仆固懷恩坐鎮中軍,張守瑜率領一萬人在後方保障糧草供應,顏季明則率領五千人固守蕭關。
很快,洛陽軍的斥候就刺探到蕭關大軍傾巢來襲的消息,並飛馬稟報蘇慶節。
在武氏母子遷都洛陽之後,右領軍衛大將軍辛思廉返回長安,成為了關中兵馬副元帥。
這讓身為輔國大將軍、河間郡王蘇慶節非常不滿,奈何自己連吃敗仗,腰杆不硬,隻能暫時先隱忍不發,但對於蘇慶節的指揮卻是陰奉陽違。
辛思廉上任之後先掌握了關中目前的兵力情況,由左衛、右衛、右驍衛等幾支衛兵組成的兵馬目前屯紮在原州,數量大概為四萬五千左右。
長安城目前有七萬兵力,其中從各地征調的府兵及十六衛京軍大概有三萬人,新招募的軍隊四萬。
辛思廉以元帥的身份把好友任師利、劉砥柱從原州召了回來,留下蘇慶節、李楷洛、張蓋世三人坐鎮原州,利用六盤山與黃土高原之間的峽穀阻擋靈州軍南下。
如果靈州守不住,那就退守木峽關。
木峽關守不住,就退守六盤關;六盤關守不住,那就退守關中平原最後的關卡製勝關。
隻不過,這些關卡城牆低矮,兩側都沒有借到山坡,所以險要性自然無法與蕭關相比。
辛思廉建議蘇慶節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你去年率領十萬人進攻蕭關被仆固懷恩打敗,折損四萬兵馬。
現在手裡隻有四萬五的兵力,而對麵卻來了十萬人,還有李瑛禦駕親征,你能打贏?
在唐軍各地將領的眼裡,李瑛現在已經是太宗第二,滅突厥、破太原,這都是值得吹噓的戰績,幾乎沒人認為蘇慶節能是李瑛的對手。
所以,辛思廉建議蘇慶節留下兩萬人守原州,在城外紮下一座營寨互為犄角,避免被圍城,然後在木峽關、六盤關至少提前部署五千兵馬,隨時做好放棄原州的準備。
但蘇慶節置若罔聞,隻派了一名彆將率領一千人去守木峽關,另外一名彆將帶領一千人去守六盤關。
“辛思廉靠著早年結交太後,現在僥幸成為了關中副元帥,竟敢對孤指手畫腳?”
蘇慶節一點帳都不買,設宴款待張蓋世與李楷洛,商量應戰之策。
張蓋世附和:“勝敗乃兵家常事,蕭關據六盤山之險,城高牆厚,易守難攻。況且我們麵對的是三萬邊兵,朝廷的這幫文官卻汙蔑我們的對手是兩萬人……”
“孤慧眼識人,分兵給光弼賢侄偷襲太平關,擊破一萬叛軍,生擒李白。朝廷也不算孤的功勞,這幫該死的禦史!”
蘇慶節端起酒觥,鬱悶的一飲而儘。
在蘇慶節看來,自己是主帥,自己能夠采納李光弼的建議,這場勝仗至少有一半的功勞,可朝廷隻字不提,反而把統率關中兵馬的權力交給了辛思廉。
“辛思廉他有什麼功勞?爺倆帶兵在大散關貓了三個月,現在卻騎在了咱們的頭上,你說氣人不氣人?”
張蓋世拍著桌子向李楷洛吐槽。
“嗬嗬……是啊、是啊,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朝廷必然有人陷害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