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有何高見,快快道來!”
聽了李林甫的話,武靈筠喜出望外,急忙放下剛剛端起的琉璃茶盞問道。
李林甫抱著笏板,慢條斯理的道:“臣的計劃就是派人出使吐蕃,與讚普尺帶丹朱議和,以割讓隴右、河西為條件,懇請吐蕃出兵進攻李瑛的後背。
吐蕃國力強盛,士兵驍勇善戰,如果肯出兵進攻李瑛,定然讓他再無暇東進,則洛陽之圍便能迎刃而解。”
聽完李林甫的話,王琚、裴敦複、徐嶠等大臣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說的直白一點,李林甫這個計劃就是賣國,拿大唐的土地來換取吐蕃人的救援,爭取苟延殘喘下去。
但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洛陽朝廷要想不被迅速推平,似乎也就隻剩下這條路可走。
“右相所言可行!”
楊洄早就有這個打算,隻不過怕挨罵一直沒有提出來,而且那時候長安還在掌控之中,洛陽朝廷還不到窮途末路的地步,所以楊洄一直藏在心裡。
而現在長安淪陷,十幾萬大軍幾乎損失殆儘,李瑛軍分頭來襲,如果再拿不出對策,洛陽朝廷隻能就此滅亡,所以楊洄便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李林甫。
“吐蕃人對隴右、河西一直虎視眈眈,如果我們以此為條件,定然能換來吐蕃人的支援。
等我們緩過這口氣來,再招兵買馬,反攻長安與太原。
待將來滅了李瑛之後再與吐蕃人秋後算賬,奪回隴右、河西等地便是!
我大唐有六千萬百姓,隻要上下齊心,全民動員,遲早都能收複失地。”
禮部尚書王琚道:“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可以試試右相的這個策略。”
“臣附議!”
侍中裴敦複、兵部尚書徐嶠、大將軍鄧文憲等人紛紛附和。
武太後也沒有彆的辦法,當即答應下來:“既然諸位愛卿都支持,那就火速派人前往吐蕃求援。不知何人可擔任使者,前往邏些城談判?”
出使吐蕃說是談判,其實就是賣國,在場的大臣都是人精,自然無人願意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但與吐蕃能否談判成功,關係著洛陽朝廷的存亡,若是隨便派遣一個官員去又有些誠意不足,派遣一個正三品的高官顯然更有把握。
在一番討論之後,眾人決定采取抓鬮的方式,誰抓到鬮算誰!
李琦親自提筆寫下“出使”兩個字,然後把紙張揉成團裝進瓷器之中,眾人挨個伸進手去摸,誰抓到鬮誰去出使。
眾人挨著抓了一遍,最終被楊洄摸到了“出使”兩個字,其他人瞬間輕鬆起來。
“嗬嗬……雍王乃是大唐的尚書令,有你出使吐蕃,更能彰顯我們的誠意,定然可以向吐蕃求來援兵。”
李林甫眉開眼笑,悠然自得的把紙鬮塞進袖子裡,等著離開洛陽宮的時候再扔掉。
武太後是個喜歡乾淨的人,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在她麵前亂丟垃圾,要想在官場上屹立不倒,這些小細節絕不能馬虎大意。
“好吧,我明天一大早就出使邏些城。”
眾目睽睽之下,楊洄也不能耍賴,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李林甫又建議道:“光靠吐蕃人救援還不行,我們必須得調度兵馬固守洛陽。可派人命令李欽放棄潞州,經滏口陘撤回河南。
命蘇慶節、張蓋世留下少量兵力守衛武關,將主力大軍撤退到陝州,據守陝縣到澠池一帶,構建潼關之後的第二道防線,阻擋叛軍向東推進。”
“準奏!”
武靈筠娘倆更沒有什麼主意,隻能對李林甫言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