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寒風凜冽,殿內溫暖如春。
七位大臣麵前俱都擺著一盞香氣四溢的茗茶,靜坐聆聽。
“朕之所以連夜召你們入宮,就是要製造朕遇刺駕崩的假象……”
李瑛抿了一口茶,胸有成竹的將自己的計劃托出。
“等天亮後,朕不去參加早朝,而且要連續罷朝數日。
並讓金吾衛、監門衛對全城加強戒備,製造緊張氣氛。
你們到了早朝上要諱莫如深,製造朕駕崩的假象,同時召仆固懷恩從風陵渡撤軍,讓李隆基相信朕遇刺駕崩……
朕猜測李隆基獲得了這個消息後一定會從洛陽出兵,前來長安爭奪帝位。
在他看來,太子今年隻有十二歲,根基未穩。
再加上朕突然遇刺,肯定來不及交代後事,長安定然人心惶惶。
他自恃在京城中的威望,再加上你們都是他的舊臣,他一定會親自提兵前來長安搶奪帝位。
洛陽的兵馬走潼關肯定會比仆固懷恩更快,到時候就可以讓仆固懷恩堵死潼關,切斷李隆基的退路,來個甕中捉鱉!”
李瑛話音落下,李泌首先讚成:“好計謀,這個計劃可以一試!”
其他大臣也紛紛讚成,唯有張九齡提出不同意見:“為何不直接宣布陛下駕崩,讓李隆基確信無疑?”
李瑛解釋道:“如果直接宣布朕駕崩,其一會引起京城慌亂,導致人心思動,帶來意想不到的弊端。
其二,這個女刺客如此順利得手,你們大張旗鼓的給朕發喪,反而會引起李隆基的懷疑,讓他行事慎重。
如果遮遮掩掩,讓京城百姓私下猜測,引起紛紛流言,同時再調兵回京,反而會讓李隆基更加篤信朕遇刺身亡。
李隆基本性多疑,必須反其道而行方能引誘這個老狐狸進入圈套!”
聽了李瑛的解釋,眾臣方才折服,無不大笑:“哈哈……知父莫若子,還是陛下了解李隆基啊!”
成功的說服了諸位大臣執行自己的計劃,李瑛心情大好。
當即由顏杲卿提筆給仆固懷恩寫了一封密信,讓他先偽裝從風陵渡撤退,再由蒲板津渡過黃河,率部返回關內。
若是李隆基中計,果真率兵出潼關來進攻長安,那就包抄他的後路,來個甕中捉鱉。
同時,另外給杜希望修書一封,讓他佯裝退兵,卻暗中分一支兵馬給夫蒙靈察悄悄趕往風陵渡,看看能不能趁著洛陽軍不備,偷偷過河?
“明早你們都不要急著去參加朝議,這幾天都在大明宮裡貓著便是……”
顏杲卿笑道:“臣等整日忙碌,突然閒下來怕是不適應……”
“無妨,朕給你們準備了一項娛樂活動。”
李瑛吩咐吉小慶:“去把朕的麻將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