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不想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章(1 / 1)

不想了!

元貞五年,他還在內官監秉筆太監康平手底下當差,說來康平算他師傅。楊賀七歲入宮,他長得好,聰明又慣會看人臉色,十歲就跟著康平,至今已有五載。康平雖說是秉筆太監,可他不識字,筆墨上的事,多是要靠他。

康平用他,也防他。

上輩子,康平嫌他知道的太多了,要殺他滅口,楊賀卻察覺了,不但私自投了司禮監,伏低做小表了忠心,同康平有間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離承德,一道兒算計了康平。

送康平上路的鴆酒還是楊賀親自送去的。

舊事紛紜,倏爾是刑場上的嘈雜,刀刃入肉聲聲刺耳,倏爾又是浮浮沉沉的那些年,楊賀昏昏沉沉的,好像赤著腳走在冰涼濕黏的一條長道上,天地昏暗,一個小時他一人走著。

像是沒有儘頭的黃泉路。

楊賀再醒時,是被人吵醒的,他床邊立了個小太監,楊賀不悅地皺起眉毛,隱約間還是他那間熏著暖香的屋子,滿室暗奢,冷著聲音罵道“混賬東西,誰讓你進來的!”

一開口,恍惚還是那個萬萬人之上的大權宦。

小太監愣了愣,沒見過楊賀這般模樣,低聲說“……楊,楊公公,康公公讓您過去呢。”

楊賀猛的醒悟過來,盯著小太監看了片刻,隱約記得他是當年在他手底下當值的。

“方才被夢魘著了,”楊賀垂下眼睛淺淺一笑,“沒嚇著你吧?”

他皮囊生得極好,眼尾上挑,頗有幾分淩人的勁兒,一笑卻斂了銳氣,看著和以往的溫和沒什麼兩樣。

小太監搖了搖頭,抿著嘴唇小聲說“您先收拾一下吧,康公公還等著。”

楊賀說“先去回稟公公,我馬上就來。”

楊賀等人退出去,才不緊不慢地起身。元貞五年的冬天是真冷,外頭凍死了許多人,皇帝下了令縮減各宮用度,宮裡不安穩,太後也是在過了年開春就薨的。

內官監督建太後陵墓,康平可從中動了好大的手筆,當年他幫著遮掩,把事兒辦得太漂亮了,康平也因此對他越發忌憚。

楊賀有條不紊地想著,一抬頭,看見銅鏡中那張稚氣未脫的臉,嘴角翹了翹,儼然一個溫馴懂事的小宦官。

他既然再活了一回,該是他的,他怎麼著也得拿回來,還得拿的比上輩子更漂亮。

楊賀長於宮闈,如同紮根在這陰暗宮牆裡長成的花,根莖深入每一寸土壤,重活一回,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同。

或許是臨死前的那一刀太過徹骨,有時他還會冷汗涔涔地醒來,夢裡也會夢見他樹倒猢猻散,錦衣衛衝入他府邸時的混亂黑暗,無不讓楊賀心驚肉跳。

楊賀沒來由地又想到了新帝。

他不是皇帝的兒子,是皇帝的弟弟,先帝的十三子。他的母親珍妃楊賀曾見過,就是宮裡姹紫嫣紅,也鮮有那樣明豔的。

珍妃出自世家謝家,是謝家嬌養出來的女兒,性子烈,入了宮倒是盛寵一時,可惜太過善妒招了先帝厭惡,行事越發乖張,後來因毒害後妃被關在了靜心苑,再沒有出頭之日。

謝家為明哲保身,袖手旁觀。

直到皇帝身體每況愈下,他和薛戚一黨鬥得兩敗俱傷,謝家突然推著那個聲名不顯的皇子到了人前。

楊賀想,那個皇子叫什麼名字來著?

靜心苑在皇宮僻靜處,楊賀一抬頭,才發現他不知不覺間竟然來到了冷宮。

隆冬臘月天,寒風簌簌,枝頭光禿禿的,顯得冷宮越發淒清頹敗。靜心苑就在幾步開外,門口杵著幾個侍衛,懶洋洋的,一副憊懶的樣子。

楊賀停住腳步,站了會兒,想,他來這兒乾什麼,頓時又有些意興闌珊,轉頭就想走,突然聽見聲響,一偏頭,就對上了一雙黑漆漆的眼睛。

牆邊扒著個小孩兒,瘦瘦小小的,正探出腦袋,有些怔愣地盯著他看,幾根手指頭從卷邊破線的袖子裡伸出來,凍得通紅腫脹。

楊賀心頭一跳,猛的想起他的名字了。

季堯。

上輩子的時候,底下人上報,說冷宮裡突然多了個先帝十三子,是當年珍妃誕下的龍子,皇室血脈蒙塵多年,皇帝想彌補幼弟,意欲封他個王爺。

他不以為意,皇帝心性寬厚,近年來多病,越發看重天家親情。

楊賀隨口問,叫什麼?

底下人湊近了,小聲說,季堯。

誰也沒有料到,最終會是季堯坐上龍椅,下了令,抄他的家,要他的命。

楊賀和那個小孩兒對視,慢慢的,對他笑了一下,那小孩兒睜大眼睛,瑟縮著,有些無措又惶恐。

楊賀說“冷不冷?”

他聲音細,咬字又慢,透著股子玉也似的溫軟。

小孩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手指抓緊牆頭,摳得指頭紅紅的。

楊賀摘下手中捂手的手籠,內裡嵌了柔軟的皮毛,還帶著餘溫,墊腳遞給那小孩兒,說“給你。”

小孩兒沒接,直勾勾地盯著他看。

楊賀正當年少,又入宮淨身的早,身量不高,隻能踮著腳,“彆扒著牆,小心摔著了。”

小孩兒慢慢地伸手抓住那個手籠,楊賀鬆了手,又對他笑了笑,楊賀今日穿著一身深色內侍衣裳,襯得膚色極白,嘴唇嫣紅,眉眼之間卻露出少年的靈動狡黠,揮了揮手,“我走啦。”

小孩兒沒說話,熟稔地跳下了宮牆,掌心手籠暖壺柔軟,燙手似的。


最新小说: 純陽賤神 尊七道 仙子,你怎麼有條蛇尾巴 玄河大陸 苟在宗門當藥奴,開局嚇哭聖女 重生後,被瘋批大佬摟腰吻 玄門小祖宗下山,陰間熱搜炸了 離婚後喜提龍鳳胎,四個大佬排隊求名分 我和老王的奇妙修行之旅 穿越大秦:紅顏助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