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後。
朱元璋換去了朝服,信步走向了禦書房。
此時,太子朱標正在禦書房內溫書,見朱元璋走來,立即放下書冊、毛筆,起身恭敬行禮。
“兒臣見過父皇!”
朱元璋隨和地揮了揮手:“讀書呢?”
“回稟父皇,兒臣正在重溫《尚書·商書》,忽覺心中有些感應,遂打算提筆做下注疏。”
“唔。”朱元璋微微頷首,坐到了椅子上,與太子朱標閒話了幾句。
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向了十二皇子朱柏。
“說起來,你十二弟最近在大本堂表現怎麼樣?咱聽宋濂說,老十二最近好像缺席了不少課啊。”
“父皇,十二弟雖然念書並不積極響應,即便聽課也總是神遊物外,頗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嫌。”
太子朱標繼續說道。
“但每次考試,十二弟卻總是能勇奪天字甲等,位列前茅,成績斐然啊!”
朱元璋哦了一聲:“這麼說來,老十二肚子裡還是有點墨水的嘛。”
“不過考試成績的優劣,隻能評判學習能力高低而已,可以當做參考,全信考試就要不得了。”
“父皇說得是。”
太子朱標心知父皇既然提起了十二弟,那他想問的肯定不單是大本堂的學業這麼簡單。
“不過父皇,其實以十二弟的才華,不單單隻是考試得分足夠亮眼那麼簡單。”
聞言,朱元璋來了興致:“說說看呢?”
“不光是做學問,十二弟在時政、策論等方麵,也是個中好手,見解很是獨到。”
“即便是劉禦史這般心高氣傲之人,也不免時常登門造訪,去找十二弟探討一些問題。”
“那老十二他答得上來?”
“十二弟不但對答如流,而且發言還總能發人深省,時常有意外收獲。”
太子朱標繼續說道。
“當然了,除開劉禦史以外,楊參政也經常同十二弟家裡走動。”
朱元璋大為震驚:“怎麼還有楊憲的事兒?”
“楊參政去得比劉禦史更加積極,甚至可以說是十二弟的堂前常客。
聽到這番話,朱元璋一臉驚訝,他終於意識到自已似乎還真是小覷老十二了!
就先說劉伯溫吧!
劉伯溫的心氣兒之高,他是最清楚不過的。
大明王朝,滿朝文武那都是能人,但又有多少入得他的眼呢?
寥寥無幾!
可就是這麼一個心氣極高的人,卻願意跟老十二親近,還拿時政、策論這些問題去跟他相互交流看法。
從這兒不難看出,老十二這小子肚子裡,那肯定是裝了不少墨水的!
否則,以劉伯溫的脾氣,怎麼可能給他好臉色呢?
再說楊憲吧!
時任中書參知政事的楊憲,向來辦事乾練、沉穩,一直以來都被自已視為最為可靠的依仗。
連他都願意往老十二的宅邸裡去,還去得比劉伯溫更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