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換了三個宰相,楊光華功不可沒。由此,楊光華進一步看清了徽宗的兩大致命弱點:一是耳根子軟,容易被人擺弄和利用;二是意氣用事,小孩子脾氣,喜歡誰,誰就是最好的;不喜歡的,再能乾也沒用,即便韓忠彥這樣忠厚勤懇務實能乾的人,徽宗照樣聽信曾布之言說罷免就罷免。太後在的時候,還能節製他;太後不在了,徽宗就可以任意妄行了。而這兩個弱點,是很難改的。況且,也沒人能讓他改。當然,這樣下去,對楊光華來說,卻是大大的好事。楊光華已經想好,要鼓勵徽宗大大地發揚這種優良作風。
陳中原以為隻要事實清楚,彈劾甚至扳倒曾布,應該不是難事,關鍵要看皇上的態度。可聽了楊光華的分析,倍感失望,“你的意思是說,曾布的這些惡劣行徑,也改變不了皇上對他的好感和信任?那該怎麼辦?難道就任由他胡作非為?如此下去,大宋江山豈不會毀在他的手裡?”
楊光華說:“也不能說一點作用沒有。不過,最好能夠多找幾個人,多收集一些問題,一起彈劾,這樣能夠形成聲勢,雖然也未必就能扳倒曾布,但最起碼能給皇上一點印象,形成一點壓力。最終,要想徹底扳倒曾布,一個呢是先放他一馬,讓他跳,跳得越高摔得就越重;再一個呢,據我所知,曾布其實是非常討厭蔡京的,並且跟章惇聯手整治過蔡京。彆看這一次曾布向皇上舉薦了蔡京,他那是為了趕走韓忠彥,沒有辦法的事。所以隻有讓蔡京出麵,才能解決曾布的問題”。
對楊光華,陳中從心底裡佩服,也很是感激。他見楊光華不再吭聲,隻用手托著腮半眯起眼睛,看著自己,知道話已經說透,就告辭離去。
送走陳中,楊光華已經沒有睡意。他反複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真的把曾布扳倒,那麼接替者必定是蔡京。他已經對蔡京的情況作了半年多的了解。從徽宗的角度看,兩人在書畫方麵有神交,徽宗尤其喜歡蔡京的書法;從蔡京的角度看,蔡京不但書畫造詣特高,而且善於揣摩皇上心思,在皇上跟前乖巧順從,會討皇上喜歡。那麼蔡京如果執政,朝廷會是個什麼局麵呢?他無法預料,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要扳倒曾布,必須靠蔡京。可蔡京對曾布到底什麼態度?需要觀察,往深處看。
第二天一下早朝,皇上剛回到垂拱殿,中書省就送來了一摞彈劾奏章。楊光華翻了翻,共有六封。陳中的在最上麵。楊光華粗略地看了一下,除了禦史的就是右正言的。還有一個是吏部的。楊光華看材料速度快,不論何等文章,他都能一目十行。很快,這些奏章他就看完了,心中已經有了底,就把奏章全部送到了皇上的手邊,說:“皇上,這裡有剛剛送來的六封彈劾奏章,您先看一下,還是?”
皇上抬了抬眼皮,說:“哦,彈劾?又彈劾誰呀?”
說著,徽宗就把那六封奏章,拉到了手邊,隻看了一眼,臉色就有點僵硬起來,又把另外五封的題目看了一下,直接就全甩給了楊光華,說:“不看。這些人吃飽了撐的,就不想讓人有安寧的時候。曾布的脾氣急點兒,不知又得罪了誰。就說這個陳中吧,他怎麼除了彈劾人就是彈劾人?是不是整天閒著沒事乾,就琢磨著整人?”
楊光華說:“皇上,陳中是禦史啊,幫皇上監督臣僚們的行為是他的職責呀。”
徽宗說:“我看這個人需要換個地方,要不然他就讓你利索不了;誰當宰相,他都要彈劾。”
楊光華不好再說彆的。他也擔心,說的多了徽宗會反感。他心裡有一個標準,不論皇上,還是大臣們,都不能得罪。要不然自己就無法在皇上身邊乾下去,而不能在皇帝身邊,自己的目標就無法實現。這就需要做任何事都要把握好度,都要保證皇上滿意並喜歡、眾臣服氣並擁護。因此,楊光華就說:“也是,要不讓張尚英跟他談一下,讓他注意點?要是因為他彈劾曾布就給他換地方,可能會打馬騾子驚,導致言官們不滿,甚至鬨事。”
徽宗明白了楊光華的意思,就說:“哦,不用。看看他下一步表現再說吧。”
徽宗看著楊光華收起來的那些彈劾奏章,就有點生氣。他覺得這些人就是故意給他添堵。親政以來,這三任宰相,曾布是他最滿意,也是最信任的。可為什麼陳中這些人卻看不慣、偏要找曾布的碴呢?徽宗越想越氣,因而一上午心情都不好,麵色很凝重,不停的歎氣。
臨近中午的時候。蔡京來了。蔡京先走到楊光華的跟前問:“楊秘書啊,皇上忙嗎?”
按照楊光華的職責,所有來見皇上的人,都必須先向他報告並經過他的同意。隻有原來的章惇和現在的曾布例外,他們認為自己是宰相,除了皇上就是他們,所以他們從來不搭理楊光華,隻要來找皇上,都是直奔皇上而去,楊光華隻好站在那裡,眼睜睜看著他們走到皇上跟前。而蔡京卻全然不同。自從回到京城,蔡京每次來晉見皇上,都是老遠就先給楊光華打招呼,笑眯眯的,像個彌勒佛一樣,問過楊光華之後,才去拜見皇上,這讓楊光華覺得蔡京這個人的確會來事兒,跟他相處讓你覺得心裡舒服。此時楊光華聽蔡京這樣問,就站起身往皇上跟前靠近一點,先稟報一句:“皇上,蔡承旨要求晉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