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件原本子虛烏有的事,包裝成了天神顯靈的重大事件,並將此事載入了史冊,還為此修建了道觀,把道教神靈推上了新的高度。按說,已經夠給力、夠可以的了。但徽宗覺得還不夠過癮。他想起了楊光華曾說過的,加強宣傳、廣造聲勢、營造氛圍、塑造形象,對推行重大決策、實現重要目標,具有特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若再輔之以權力手段加以推動,則更能產生奇效。
徽宗覺得,要想動員全國官員和民眾都能接受道教,樹起道教的國教形像,進而發揮道教在教化廣大民眾、統一官員思想、提供精神動力方麵的強大作用,還必須進一步加大宣傳、形成更強聲勢、營造更濃氛圍。
為此,徽宗又做了八件大事。
第一件。向全國下發詔書,欽定每年冬至日為天佑節,以紀念天帝降臨京都上空,庇佑天下蒼生。
第二件。他不無憂慮地對楊光華說:“據了解,自朕下詔號召學道信道以來,響應者依然不多。怎麼才能讓天下人都信奉道教崇仰道教呢?”
楊光華說:“最簡單並且能最快見效的辦法,就是造神。百姓信神。隻要掀起一場造神運動,百姓肯定就會自動相從。”
於是,徽宗便親自到玉清和陽宮,將玉皇大帝的尊號改為“太上開天執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並下詔要求全國各地必須在洞天福地修建玉帝宮觀,塑玉帝畫像,百姓必須頂禮膜拜。造神運動果然收到奇效。
第三件。以天子之尊,專門頒布政令,揚道抑佛,全麵提高道教地位。比如,不論做水陸道場、還是其他任何活動,佛教徒都必須以道教神位和道士優先,否則,即對佛教徒以**論處並治罪;下詔命令天下官員百姓呈獻道德仙經,各地官府廣泛搜求,並將搜求來的道經刊刻印行頒發全國;同時,《道德經》《莊子》等道教經典受到空前重視,作為各級學校的經典教材,考試必考科目。當時世間都把《道德經》稱之為《老子》,徽宗親自把《老子》改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還將其分章句刻於石碑上,立於神霄玉清萬壽宮內,以突顯其重要地位。
第四件。徽宗任命楊光華、蔡京、童貫兼神霄玉清萬壽宮使,鄧洵武、蔡攸、白時中、王甫等重臣要員任副使。這樣一來,朝廷袞袞大員都兼任了道觀的官員,他們都穿著道服,每逢上朝的時候,宮殿上一片羽服黃冠,有時還當堂誦經,朝堂成了道場,成為史上絕無僅有的稀罕事。
第五件,根據蔡京的建議,收集古今道教大事,編纂為紀、誌兩部分,徽宗賜名為《道史》;並專門刻印道教經典,印發全國。徽宗親筆禦批,天下在校學生,一律將道教經書作為必修課程,在課堂上傳授,並作為考試必考內容。
第六件。徽宗又想,朝廷的各級官員都有品級,道士也應該有相應的級彆,於是徽宗就又規定設置了道階,共設二十六等品級,與朝廷命官的級彆大體相當。道士也都有了官品,享受朝廷俸祿。
第七件。徽宗下詔,在全國各地建天寧萬壽觀。這樣一來,道教的地位,已經升到了各教之首。但徽宗覺得,這樣還不夠氣派,就把萬壽觀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在大慶殿設置了長生大帝君的神位,四時祭祀。
第八件。徽宗把顯示皇家雍容華貴、從不輕易授予人的玉方符、金方符破例賜予劉混康等一批高階道士。這兩種符,實際上相當於上方寶劍,正麵畫有符籙,背麵鐫刻著禦筆文字。賜給誰,就鑄上誰的名字。其中,賜給劉混康的就鑄有“賜劉混康奉以行教,有違天律,罪不汝貸。”
道士擁有了這種符牌,就如同持有尚方寶劍,所到之處,如皇帝親臨一樣,他們可以為所欲為。這樣,道士隻要晉升為有一定級彆的道官,徽宗給予的恩賞和待遇,便與士大夫和官員一樣,如果到外地州縣去,就可以佩戴朝廷官員的緋袍象簡、冠帶魚袋,無比神氣,傲然自得。
在向全國推廣道教,把信道崇道學道推向有史以來最**的同時,徽宗跟劉混康和一些名道士的交往也越來越密切。除了定期跟劉混康在一起研修道家經典、煉製仙丹,徽宗還多次把劉混康召進皇宮,賜給他玉印、寶劍、田產,劉混康的道觀也已建成,在京師為最大,地位也最高。
劉混康原來的道號,叫洞元通妙大師。徽宗說,“道長身為茅山一代宗師,如今又是大宋最高階真人,這個道號不夠顯赫也不夠高端。朕賜你個跟你身份相當的道號吧,就叫‘寶真觀妙先生’,哦不,應該是‘寶真觀妙衝和先生’。怎麼樣,這道號夠絕妙吧?”
劉混康受寵若驚,連連作揖。
為了表達自己對劉混康的寵愛和重視,徽宗還經常給他下敕書,贈詩,不到一年時間,就多達七十多次。與此同時,徽宗經常向他索要靈丹、仙餌、傷風符、鎮心壓驚符。朝中大臣們常常見到,徽宗跟劉混康手挽手肩並肩出入皇宮,儼然就是親兄弟好朋友一般。
徽宗對劉混康的寵愛,可謂當皇上以來前所未有。即便對楊光華,那也僅僅是君臣關係之上的友誼,包括高俅童貫楊震這些人,也都是徽宗手下的大臣,徽宗對他們格外偏愛,跟他們感情深厚,相處融洽,在關鍵事情上庇護他們,但任何一個都沒有達到像劉混康跟徽宗這樣,情同手足親密無間,恨不得飯同食睡同眠。
當然,說句公道話,劉混康雖然備受徽宗的寵愛,但這種寵愛全是徽宗主動,他並不糊塗,並不像有些人一旦受寵便不知天高地厚姓甚名誰,也沒有做過特彆出格的事。可他那些遍布全國的徒弟,有的知道劉混康大受皇上寵幸,便為非作歹,奪人土地、搶人房舍的事兒時有發生。當地百姓告到官府以後,官吏們知道他們的師傅劉混康手眼通天,因此明知百姓冤枉,卻也不敢秉公處理。
其中一個叫張懷素的道士,是舒州人;早年信佛,經常頭上插著鮮花,瘋瘋癲癲,自稱帶花和尚,喜歡給人推測吉凶禍福,有時候倒也應驗,因而慢慢地吸引的擁護支持者倒也不少。他在陳留居住的時候,知縣畢中遊認為他妖言惑眾,就把他抓起來打到了獄中。一查他的度牒,竟是五代時南唐後主發給他的。你想吧,那南唐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了,怎麼可能發給他度牒呢?所以知縣當即就將他杖擊一百,令他還俗並驅逐出境。
從此以後,張懷素就留起長發,不再信佛,轉而信道。於崇寧元年就來到了東京汴梁,到處自吹能通鬼神,飛禽走獸都能聽他吆喝。他吹噓說,“知道嗎?當年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時候,我向孔子進諫說,時間太早,應該向後推遲一下,可他不聽。結果怎樣?殺了少正卯,孔老夫子就被困在匡了,差點送了老命。漢楚相爭的時候,高祖的軍隊和霸王在成皋相持,我就親自登高觀戰,還給霸王出了個主意,可他不聽,以致於後來才有了烏江自刎的悲劇。”他這些荒誕言論,常常引得人發笑,但也有人深信不疑。
後來,他聽說劉混康大受徽宗寵信,就投奔劉混康,成了劉混康的徒弟,並打著劉混康徒弟的名義,到處招搖撞騙。後來他覺得自己本身道行就不淺,又有劉混康的名號加持,竟然認為自己能調動天兵天將,就與三個姓吳的人合謀造反,要推翻大宋,建立一個懷素國,他當國王,還給三個緊跟他的幾個人一一封了從宰相、國師到太尉的官職,結果被人告密,朝廷逮捕了他,從他的密室中搜出了美女十多人,當即將他誅殺。這可能是劉混康在世時,唯一被誅殺的徒弟。如果他不密度造反,大概還能繼續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下去。
儘管劉混康道術高明,深受徽宗的器重,但還是得了重病。後一病不起,於大觀二年五月病死在他的道觀中,時年七十二歲。在他病重時,徽宗曾親自去道觀看望慰問。劉混康將多年寫成的《大洞真經》獻給了徽宗。死後,徽宗特彆贈予他太中大夫,諡號“靜一”,派遣專使,護佑他的靈柩回到茅山,葬在蝶玉峰,還專門下詔修建藏真觀,作為劉混康的葬所。而劉混康的幾個高徒都被召到朝廷擔任了高官。
劉混康的死,極大地震動了徽宗。劉混康死後兩三天,徽宗竟沒了精神頭,就連晚上臨幸宮女,都沒了以往昂揚奮發勇猛拚搏的勁頭,更多的是沉默。他在想,自己最信奉、最喜歡、也最崇拜的道長、最要好的密友,兩人正打的火熱、處的最密切的時候,卻離他而去了。這比當年王詵去世的時的心情,更加悲傷,簡直就是悲痛欲絕。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劉混康有著這麼高的道行道術,居然也隻活了七十二歲,也不免一死。這就說明,信奉道教也不能延長壽命,更不用說長生不老了。他把劉混康死後的這種感覺,跟王詵臨死前對他說的話聯係起來,就覺得這人的生命,真的非常脆弱。不管你是帝王,還是平民,哪怕就是有著高深道行道術的道士,生命一樣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怎麼活這就是個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