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聽到楊光華說要建設殿閣的時候,頭就有點發懵。已經是十月了,天氣馬上就要冷起來,很快要上凍,天寒地凍搞施工,誰敢保證工期?為什麼不提前安排?可是他又不敢說出來。按說,建不建盛放大鼎的殿閣,應該是他工部考慮的事,他並沒考慮到這個問題,倒是楊光華提出來了,自己還能說什麼?皇上不追究自己的責任就算燒高香了。
徽宗又強調說:“我再重申一遍,編書、鑄鼎、建殿、創製新樂,這四大工程是明年大年初一大朝會上必須要有的項目。能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吧?”
聽到徽宗說是四大項目都是大朝會上的必有項目,眾人才意識到任務的非常重要意義了。便齊聲應道:“明白,明白。”
楊光華又插話說:“各位要知道,明年是皇上登基十九周年。現在呢,又正好是政和年間,九,本身就是最大的數字,是帝王至尊的象征,是個可以無限延伸的數字,它象征大宋的基業萬古長青,無限延展,也象征政通人和,國家興旺,所以呀,明年大年初一這次大朝會,跟任何一年都不同,可以不再專門搞登基十九周年大慶典,但是在初一大朝會時,把這個內容含進去,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所以呢,這幾個重大項目都必須提前完成,至於建設寶鼎殿閣有一定困難,這可以理解。但是可以理解,不等於不能建。皇上已經定了的事,是不能打折扣的,必須按期完成,還得要保證質量。工部方尚書,你不但有豐富的經驗,而且你們工部啊,做事曆來紮實,高效,還有什麼事能難住你們工部呢?對不對?”
徽宗聽到這裡,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起來,心想,到底還是楊光華的境界高、看得遠啊,楊光華考慮問題就是深遠,朝廷無人能夠代替,也無人能夠達到他的境界。徽宗自己在心裡說,自己就沒有想到這一節,隻覺得讓他們乾這四件事兒,可就沒有提升一下高度,多虧安排楊光華做總負責。於是就說,“剛才太師說的,你們都聽清楚了吧?你們都是朝廷的重臣,得向太師學習呀,學習他看問題的高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啊,隻有這樣你們才能不斷的提升。好啦,這事啊,就這樣。另外,我給你們順便要說一下,從明天起,你們再到這個辦公大廳來,就不能像前一段時間那樣隨意了啊,想來就來,隻給楊堅打個招呼就進來了,楊戩又不好意思阻攔你們任何一個。從今往後,執行垂拱殿的規矩,任何人要見朕,必須先經過太師允許。楊戩,你聽到了嗎?以後所有來的人,讓他們先向太師報告,經太師同意後才能見朕。不管誰,都要遵守這一規定,宰相也不能例外。
楊戩應道,“遵旨,臣,記住了。”
按照徽宗的安排,楊光華當天就搬到了延福宮皇上辦公大廳,還是像在垂拱殿那樣,在同樣的位置,又給楊光華放了兩張桌子和一個小書架。楊戩呢,就在辦公大廳的門外。楊戩現在的身份也跟以前不同了,他現在是內侍省的大總管,自然就比以前的事情多,所以就又帶上了一個跟他一樣機靈、但是個子不如他高,形象倒還端莊,人也很恭謹勤快的小太監,名字叫張寧。一般情況下,楊戩隻要後宮沒有大事就守在辦公廳大門外;如果有特殊情況,他就安排張寧在這裡。
徽宗已經把國寶工程的擔子交給了楊光華,又把四項分工程給各個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做了交代,同時又跟楊光華單獨進行了交流,也就不再過問。他深信,隻要有楊光華,就什麼事都能辦好。沒有把握的話楊光華不說,沒有把握的事,楊光華也不做,這十來年的時間他已經全麵的了解了楊光華,也真正摸透了楊光華,所以對楊光華深信不移。
果然,楊光華擔任了國寶工程的總指揮之後,各項工程推動就很快。到了農曆臘八節前一天,何執中就來報喜了。先給楊光華彙報了一下基本情況,然後就說:“太師啊,你看這事兒,咱們還要不要特彆給皇上彙報一下?”
當時徽宗並不在辦公大廳,而是在歌舞廳那邊,由劉飛鴻和楊戩、張寧陪著,觀看由太常寺最漂亮、功底最好的舞蹈演員跳舞。原本是為大年初一大朝會排練的舞蹈,徽宗一定要先睹為快,劉飛鴻自然高興無比,就安排了這次半彙報演出、半排練的表演。
楊光華自然不能把實情告訴何執中,就說:“你把這本書的初稿,先放在我這裡,皇上一會兒回來,我請皇上先看,內容這麼多,恐怕至少也得要兩三天才能看完吧?皇上看完了,有什麼旨意,我會及時轉達給你,你們再根據皇上的旨意,加以修改完善,怎麼樣?”
何執中見皇上確實不在,也隻好這樣,就先回去了。
何執中走後,楊光華就翻看起那本古器、古鼎圖冊來,剛看了兩頁,方慶就來了。方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在工部尚書的職位上做了十多年,深受下屬的擁戴和信任,徽宗對方慶的工作也很滿意。方慶的身體蠻好,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年輕得多,楊光華覺得這與方慶的性格有密切關係。不論事情多麼緊急,方慶都不會慌亂,也不會過分著急,並且聽說從來不生氣。並且方慶特彆聰敏,所以,但凡皇上交代給工部的事情,每一次都完成的很好,比如建畫院,在延福宮建設過程當中所參與的項目,都完成的很漂亮。
方慶一進門,楊光華聞聽動靜抬眼一看,方慶的兩眼炯炯放光,就說:“恭喜方上書,賀喜方上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