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朝。
往年皇帝出去避暑,鮮少會中途回宮,而此次意外提前折返是為著什麼,文武百官均心中有數。
自然是因為恭王派人行刺陛下,惹得皇帝龍顏大怒,即刻起駕回宮審問。
前有肅王謀反被殺,令皇帝血洗京城,而今又有恭王弑君,可以預見,不久後將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當事人恭王穩步走來,神情坦然,與往常無異,倒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畢竟大家以為,恭王被按上了弑君的罪名,應該會很慌張才對。
難道是故作鎮定?
那些跟隨恭王的官員,深知恭王的為人,見狀倒是安心了不少,有肅王作為前車之鑒,能給世子取名‘思轍’的殿下,應當不會坑害他們。
“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金鑾殿上,百官叩拜。
“眾愛卿平身。”
百官之上,皇帝看不出喜怒地坐在龍椅上,之後也未曾多留意佇立在前的恭王,而是例行公事地問道“眾愛卿,有何事啟奏?”
大臣們聞言一怔,皇帝移居行宮多日,各位手中自然攢積了一堆朝事等著處理。
不過,皇帝不急著發作恭王嗎?
還以為今日上朝,審判恭王才是頭等大事。
“臣有本啟奏。”不曾靜默多久,便有臣子站出來奏本,管他洪水滔天,既然陛下已開金口,那就趕緊地辦正事。
之後,陸續有朝臣站出來啟奏。
皇帝耐著性子一一過問,許是朝事複雜,期間揉了兩次眉心,換了數個坐姿,瞧著有精力不濟之兆。
眾臣猜測,或許是恭王行刺一事,叫陛下傷神了。
否則以陛下健朗的體魄,不至於被朝事所累。
“可還有奏本?”又一個臣子退下後,皇帝淡淡問。
朝中長達數息無人應答,皇帝目不斜視了一上午的目光,這才落到了恭王身上,神情慍怒地緩緩開口“恭王,行刺一事,人贓俱獲,證據確鑿,你有何話要說?”
百官心中一緊,原來陛下並非不追究,隻是將此事放在最後,以免影響今日的朝事。
思及此,各位紛紛將腦袋埋得低低的。
甚至惶恐不安地在心裡想,陛下處理家事,能不能先讓他們這些臣子下朝,免得殃及池魚!
臣子們的想法是對的,今日的早朝,注定是不得安寧。
被點到名字的恭王站了出來,卻問非所答地道“兒臣,有本啟奏。”
皇帝聞言眉心一攏,又升起了想抬手去揉的衝動,但他忍住了,隻是心跳莫名地加快了兩分,讓他遲遲說不出應對之言。
不等皇帝開口,恭王接著道“兒臣以為三十二年前,百裡靖謀害太子,通敵叛國一案,是為冤假錯案,請陛下允許兒臣奉上證據,為百裡靖,以及百裡家上下六十七口冤魂,重新翻案。”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瞬間嘩然起來,文武百官震驚不已,難以置信,恭王竟然在這個節骨眼,要給他那通敵叛國的外祖父百裡靖翻案?
他膽子真大!
聰明人稍微一琢磨,頓時若有所思了起來,恭王殿下好一招釜底抽薪,如果證實百裡靖一案為冤案,弑君的罪名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錯,倘若恭王手中真的握著翻案的證據,他就不會想著刺殺皇帝,他首先想的是翻案,還百裡靖一個清白才對!
皇帝死了,就等於冤案的債主死了,恭王但凡有腦子就不會先刺殺皇帝。
但這一切一切的前提是,百裡靖的確是冤枉的,設想太大膽了,這有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