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天之後,裹了麵粉的黃豆,在黴菌的作用下,開始長出黃綠色的長毛毛。
趙青禾小時候不懂,第一次看到黃豆長毛,大驚小怪地喊趙大娘來看。
他至今還記得,趙大娘站在案板前教他的話:
“老兒子,這些黃毛毛可是好東西,你天天吃的大醬,全靠這個東西,才做出來那麼好吃。”
等黃豆全部都長滿了黃毛綠毛,再挪到陽光下暴曬,曬乾後就可以下大醬了。
下大醬用的醬缸,早就提前刷乾淨晾乾了,被擺放在朝南的山簷台子上,既不會淋到雨,又能最大程度地曬到太陽。
大醬做的好不好吃,黃豆、鹽和水的比例很重要,還要加入白糖和燒酒,才能做出美味好吃的大醬。
白山黑水的每一戶人家,雖說下大醬有的東西都一樣,但各家有各自的配方,總體就是小同大異。
趙大娘的配方,是一醬缸四十斤黃豆,配二十斤鹽、五斤綿白糖、二斤高度燒酒、一斤大蔥一斤生薑、八角花椒辣椒加一起一斤,最後加一百二十斤熟水。
往醬缸裡下大醬的時候,手、容器和醬缸一定要保證乾乾淨淨,一定不能沾到生水和油。
起鍋燒水,根據黃豆的重量往鍋裡添水,可以稍微多一些,畢竟水燒開的過程中會蒸發。
大蔥、生薑、八角、花椒、辣椒等調料,就是這時候放進水裡一起煮,才能更好出味。
等待水開的時候,就可以先把黃豆和鹽放到醬缸裡。
一般來說,就是一層黃豆一層鹽,三層黃豆一層綿白糖,四十斤黃豆放完,差不多到醬缸的一半位置。
一缸大醬做好,差不多有一百七八十斤,整好夠一家人吃上一年。
把燒開的料水,連同調料一起倒進醬缸裡,再倒進去二斤燒酒,攪拌均勻,就可以封缸了。
封缸是用的透明塑料布,把缸口蓋嚴,用繩子和泥巴完全密封,就可以不用管了,隻管把大醬交給陽光和時間。
醬缸放在山簷台子上,雨水淋不到,太陽光又充足,暴曬四十到五十天,正好在冬天來臨前,大醬就完全曬好了。
除了普通版本的大醬,趙大娘還會做兩種特殊口味的,分彆是西瓜大醬和東瓜大醬。
西瓜大醬和冬瓜大醬,除了大醬的味道以外,還各自帶有獨特的滋味。
西瓜大醬是水果的滋味,顏色也是紅色的,看著就非常有食欲,吃起來也格外的開胃。
冬瓜大醬是清香的口味,顏色橙紅色的,也看著很有食欲,吃起來非常的爽口。
下西瓜大醬和冬瓜大醬,基本步驟和用料比例都大差不差,主要是熟水和綿白糖的用量有所不同。
西瓜大醬用的西瓜,要挑熟透的,一斤黃豆配二斤半西瓜,去皮之後差不多還剩二斤西瓜,再加入一斤熟水,綿白糖就不需要了,其他的調料、鹽和白酒的比例不變。
不過,想要吃到西瓜大醬,要在夏末西瓜成熟的時候動手,過了時間就要再等一年。
一般趙大娘會在夏末的時候,下上十斤黃豆的西瓜大醬,用來調節下口味。
冬瓜成熟是在秋天,冬瓜大醬也是論缸做的。
下大醬用的冬瓜,也要挑不壞不康的,一缸四十斤黃豆,用九十斤冬瓜,去皮去瓤後剩下八十斤,再加入四十斤熟水和二斤綿白糖,其他鹽、調料和白酒的用量都不變。
今年,趙大娘要做一缸冬瓜大醬,兩缸不同大醬,供給一大家子人吃上一年。
一百二十斤黃豆,之前已經挑揀好,今天要煮好,裹上麵粉蒸好,放在案板上發毛毛。
趙青禾吃了“過晌”(時間過了的意思)的午飯,也洗乾淨了手,來到案板前麵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