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藏寶於峨眉山普賢峰,據王夫之著《永曆實錄》,“張獻忠輦金銀至峨眉山,瘞之普賢峰頂。”
渡邊講到這裡,抿一口茶,停下來再也不講了。他想不能把秘密全都泄露了,因為他有自己的打算,要留一些讓日本考古隊去私自挖掘。
趙爾豐又追問“還有藏寶地點嗎?”
渡邊推脫道“其餘的還在考察之中,待確定了,再向總督大人彙報。”
趙爾豐一下子知道了五處藏寶地點,已經心滿意足了。他想隻要能挖出一半來,我就能擴軍二十萬,到那時候……,他不敢再想下去。
趙爾豐對渡邊交代道“張獻忠的藏寶地點有多處,但是也隻能一個個地挖出來呀。現在錦江裡已挖出了石牛和石鼓,還是先挖錦江的‘錮金’吧。”
渡邊道“據我深入分析,用石牛和石鼓做記號,這是張獻忠使的障眼法。目的是把世人的目光集中到九眼橋下麵的江段,而實際上把金銀埋到彆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九眼橋到望江樓地段很熱鬨,每天人來人往,大西軍怎麼能做到秘密藏寶呢?”
趙爾豐覺得渡邊分析得很透徹,確實張獻忠不太可能在鬨市區藏寶。
那他會藏到哪裡呢?趙爾豐想到了張獻忠的水軍在錦江的出水口與楊展大戰,被大火燒毀了數百船隻,可能會沉沒不少金銀財寶。
他問道“渡邊教授,史料中說的錦江藏寶,是否就是被楊展燒毀的張獻忠船隻裡的沉銀?”
渡邊搖頭道“清嘉慶五年刻本《眉州屬誌》裡記載,張獻忠‘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
因此據文史記載,張獻忠裝滿金銀的木船有千餘艘,楊展僅燒毀了百餘艘寶船,張獻忠將大部分財寶運回了成都。”
各位看官,楊展打敗張獻忠後,起初他並不知道沉船裡藏有金銀。
一位大西軍中幸存的船夫,投奔了老鄉楊展。他告訴楊將軍,張獻忠將金銀悄悄藏在木鞘中。
載寶的木船被燒毀後,木鞘隨即沉入江底。
楊展馬上命令軍士,用長長的尖槍去江中釘刺沉在江底的木鞘。
先將尖槍釘在木鞘上麵,然後再將木鞘拖帶上來,用這個辦法回收了不少裝有金銀的木鞘。
在整個四川,當時因戰亂饑荒很嚴重,唯有楊展的家鄉嘉定富庶安定。
據曆史記載“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甲諸將。”
說明江口大戰後,張獻忠寶船裡的沉銀,大部分被楊展打撈上來,一部分作為軍需儲備,一部分賞給了家鄉的諸將。
趙爾豐著急地問道“那為什麼後人還一直在尋找錦江藏金呢?”
渡邊耐心解釋據文獻記載,“沉銀”和“埋金”是不同時間的兩個事件。
“沉銀”在前,“埋金”在後。錦江“沉銀”說的是張獻忠的寶船,被楊展燒毀後,船上的金銀財寶自動沉入江底,屬於被動沉銀。
錦江“埋金”,史書上稱為“錮金”,是張獻忠被楊展打敗,回到成都後,把金銀埋到錦江裡,這是他主動藏金。
趙爾豐道“渡邊教授,你對張獻忠藏寶有深入研究,我完全相信你。我派個‘摸金校尉’配合你,先去尋找錦江裡的‘錮金’吧。”
於是,趙爾豐令“摸金校尉”馬飛龍,聽從渡邊的指揮,到錦江河流全域去勘察。渡邊要人安排人,要錢就給錢,務必找到張獻忠的水藏財寶。
馬飛龍隨考古隊一起,順著錦江河流,在兩岸跋山涉水,苦苦尋找了一個多月,還是沒有查到張獻忠藏寶的蛛絲馬跡。
渡邊在錦江沒有收獲,他就帶考古隊進入岷江,去新津渡口周圍詢察。後來又去青神江考察,都沒有找到張獻忠藏寶的線索和蹤跡,渡邊心裡非常焦急。
“摸金校尉”由於立功心切,本來一心想儘快找到張獻忠藏寶,趙爾豐用這些財寶大規模擴軍,一定會給自己一個大軍官當當。
可是折騰了這麼久,還是沒有一點收獲,他心焦火燎,坐立不安。
馬飛龍突然想起了一首兒歌,或許是張獻忠藏寶的線索。
他馬上去告訴渡邊隊長,將“四川一群羊,二水口內藏……”唱給他聽,最後提醒道“很多人猜測,張獻忠把財寶藏在二水口裡麵。”
渡邊問“二水口在哪裡?”
“摸金校尉”道“不知道。風水大師鄧鳳生在錦江的兩江彙合處,找到兩個被認為是‘二水口’的地方,可是都不對,沒有挖出多少值錢的東西。”
渡邊微微笑道“請風水大師尋寶,那不是笑話嗎?”
其實渡邊暗想,這首兒歌很有參考價值。
但是,鄧鳳生是不是弄錯了?二水口可能是一個地名,而不是兩條江的彙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