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為匪!
想到這裡,鄭泰很是感慨。
其實如果說,這樣的計謀,或者說是這樣的嘴臉,出現在其他的人的身上,鄭泰是很不屑的。
因為鄭泰骨子裡就不是這樣的人。
在鄭泰的認知當中,打仗就要堂堂正正。
雖然鄭泰跟沈三待了那麼長時間,是有著沈三的一些思路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鄭泰是當時鄭侯爺正兒八經調教出來的少將軍。
對於他的認知,他的性格,那是正統將軍帶出來的。
他可以跟羅雲很像,可以跟季林很像,但是他很難去運用沈三做事的方法來去做事。
但是這件事情,卻偏偏發生在沈三的身上。
因為沈三的關係,讓鄭泰也開始去用一個理智的態度去看待事情本身。
而當鄭泰自己去看的時候,卻漸漸的發現,眼前沈三所采用的這種方式,無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方式。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大夏也好,幽州大營的兵力也好,沒有任何損失。
反而是讓北元跟匈奴國這邊在不斷的爭鬥。
而相信即使北元都城這邊被圍,憑借著赤那那邊的實力,也絕對不可能很短暫的被消滅掉。
接下來,一定是一個僵持的階段。
一定是一個跟匈奴國這邊不死不休的狀態。
甚至已經到了目前的階段,就算北元也好,就算匈奴國也好,他們想要撤,也是來不及的了。
沈三他們就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進,可以提前從容的去布置大軍的調度,同時打探著草原上匈奴國跟北元這邊的動態,隨時作出部署。
退,也可以同時去對目前在草原上的節奏進行一定的掌控。
總而言之。
所有的主導權,都在大夏這邊。
這種結果,是按照之前鄭泰自己的性格所達不到的。
至於沈三剛才說的,先派十萬人的先鋒隊伍去進行戰鬥,後麵自己再帶著五十萬的兵馬前去支援這種事情。
說實話,鄭泰自己都不信,但是偏偏眼前的這個將軍就信了。
在胡烈看來,大夏眼前的實力,是他們遠遠的所不能想象的,大夏的兵力,甚至真的是有可能跟他們說的一樣。
這樣一來,就算後麵出現了什麼變故,恐怕北元在知道了大夏這種虛構的兵力之後,也是絕對不敢出手的。
打仗這種事情,本身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看的就是誰更有計謀,誰能夠去識破彆人的謊言,來去做出正確的判斷。
但很明顯。
眼前這個將軍,並不是沈三的對手。
在這喝酒的過程當中,彆說北元這邊基本的狀況,估計再按照沈三這個聊法下去,恐怕連赤那都有幾個小老婆都能給問出來。
而從北元來的這個將軍,又累又餓,又困又乏,焦急之下再加上點小酒,已經醉死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