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在發生了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後,生態環境和災區人民生活條件會受到極大破壞。
尤其是衛生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供水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食物資源也會受到嚴重損失。
災後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保證人民的災後健康狀況。
在發生泥石流之後,有許多的食物都沒有辦法再食用。
比如被水浸泡過的罐頭類食品,大概率會出現鏽蝕的情況,就算密封完好也要確定是否膨脹、漏氣。
已經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壓在地下或者被水淹過的蔬菜水果等來路不明的食品都不可以食用。
由於水源和供水設施遭到了破壞和汙染,所以飲水安全也會存在巨大隱患。
在這種情況下,未經消毒的生水萬萬不可飲用,更不可以用臟水漱口或者清洗瓜果蔬菜。
擇合格的水源並加以保護,選井水,水井應修井台、井欄、井蓋及井周圍30米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汙染地下水的設施,打水應備有專用的取水桶。
其次選沒有汙染的山泉、小溪和上遊水,並劃定範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傾倒汙水垃圾等。
根據情況選接自來水供水管線、打手壓泵小口井等,集中式的飲用水水源取水點必須由專人管護。
要及時消除垃圾、汙物,做好環境消毒,管理好糞便、垃圾。
災後初期飲食業和家庭的廚具、餐具以及主、副食品被壓埋在廢墟中,災民主要靠救濟食品生活。
飲食衛生工作的重點是做好救災食品的衛生監督,對挖掘出的食品進行鑒定,確定能否食用。
受災是每個人都不願意見到的,但災難我們無法控製。
災後我們一定要積極重建,讓生活儘快回歸正軌。
雙流市迅速成立工作組,深入農戶進一步核實災情,確定“三無”“三孤”和需要建房災民的戶數。
確保了救災物資發放的公開、公平、公正,使受災群眾真正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加快實施因災受損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在重型軍用裝甲車的幫助下,加大水利設施修複力度。
儘快修複因災受損的堤防、引水堤壩、灌溉渠道、農村人飲工程等水利設施,保障受災群眾生產生活秩序正常。
加大了學校排危工作力度,安全地拆除了雙流學校全部危房,搭建起了臨時帳篷學校。
同時,對全鎮學校進行了安全排查,確保了全鎮所有學校按時複課。
在抓好救災工作的同時,雙流市也堅持抓好經濟建設。
一方麵積極培育養殖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麵加強種植戶的種植園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
雙流市把災民建房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堅持以災民“自建為主,政府扶助,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
嚴格按照上級政策規定,對倒損房屋數量進行核實,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按照程度對擬救助恢複重建家庭以及救助標準進行公示,並分彆建立因災倒塌民房恢複重建和損壞房屋修繕補助台賬。
二是堅持長期減災與當前需要相結合。
倒房重建要科學選址,合理規劃,確保質量。
規劃選址要同村鎮規劃建設、鄉村道路、農村改水改廁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