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_我成了大明勳戚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我成了大明勳戚 > 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

175 末代下西洋(二合一)(2 / 2)

聽著陳青桐這綿裡藏針的話語,沈憶宸賠笑道“其實這個是跟許逢原在福建做了點小生意賺的,這不一直沒機會告訴你嘛。”

“是沒機會,還是不想告訴呢?”

“沒機會!”

沈憶宸表現的信誓旦旦,心裡卻想著這才大婚幾天,以前那甜甜的憶宸哥哥就不見了。

看著沈憶宸這番模樣,陳青桐卻沒忍住笑了出來,然後從懷中拿出三萬兩彙票說道“夫君,我像是那種隻會爭風吃醋的小女子嗎?”

說罷,陳青桐就把這三萬兩銀票遞到沈憶宸手中,然後繼續說道“夫君如今踏入仕途,各方麵都需要銀子,如果不夠的話就跟我說,爹爹給的嫁妝可豐厚了。”

是啊,十裡紅妝呢。

想到泰寧侯給的嫁妝,沈憶宸都有種化身為軟飯男的衝動,正常花費估計十輩子都用不完。

“還有許逢原托我轉達一聲,他殿試落榜正在吏部候官,想聽聽夫君的意見。”

許逢原如今跟葉宗留等福建礦工忙著走私,自然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科舉上,就連乙醜科的會試都是匆匆走海路從福建趕過來的,名落孫山也不足為奇。

一般像舉人科舉無望的話,要麼就是去考國子監,要麼就是等候吏部聽選。

明初文人珍貴,最高可以授予到五品同知級彆的地方高官,如今舉人相對貶值,隻能授予八九品的小官,運氣不好還會分配到教職,當教諭什麼的連撈錢都撈不到。

許逢原很明顯,是想要沈憶宸幫他想想辦法,但是又不好意思明說。

“我知道了。”

沈憶宸點了點頭,如今許逢原也算是自己人了,該幫的時候要考慮幫一把。

“不過夫君,做生意真能賺到三萬兩嗎?”

雖然陳青桐並不在乎這三萬兩,但是想要做生意賺取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更何況最近這兩年,沈憶宸都在專心備戰科舉,哪來的時間跟精力去做生意?

“確實是做生意,其中細節,日後再告訴你吧。”

走私之事如今風險太高,沈憶宸不想讓陳青桐為自己擔驚受怕,乾脆不說。等將來自己身居高位,把走私合法化發展,就不需要再遮遮掩掩了。

“嗯。”

陳青桐點了點頭,然後倚靠在沈憶宸胸膛。她明白大丈夫誌在四方,夫君不想細說必定有他的難言之隱,自己就不要刨根問底了。

第二日來到東閣曆練,就沒有前一日那麼空閒了,沈憶宸開始正式接手政務。

由於是新人的關係,沈憶宸這群進學翰林,接手的都是勘合底簿等簡單工作,當做累積經驗。

所謂勘合底簿,說白了就是給官方文件分類編號,方便入檔案室收藏或者查找。

說實話,這種工作內容對於翰林這類科舉佼佼者而言,屬實有些大材小用了。

就這麼過了半個月,熟悉政務流程後,沈憶宸開始正式接手“揭帖”工作,有了接觸朝廷奏章公文的權利。

“揭貼”最初是專用於密奏跟奉旨對答的公函,到了後來開始濫用,成為了一種不正式的官方文書。如果地方上奏朝廷,大事情就用奏折,要是相關事務沒有交待清楚,就會附有揭帖補充。

類似於後世在書籍重點地方,貼上各種便利貼補充筆記的方式。

不過這種揭帖到了東閣實習生手中,就變成了把地方官員上表奏折,用言簡意賅的文字給重述一遍,減少閣臣們再次審閱奏章的時間。

明朝很多地方官上表奏折,洋洋灑灑的寫一大篇,看下來完全找不到重點所在,不知所雲。甚至在明初洪武年間,有個叫茹太素的戶部尚書,就喜歡賣弄文采寫這種長篇奏章給朱元璋看。

要知道朱元璋開局一個碗,可沒讀過多少書,一看見這種厚厚一疊長篇大論的奏章,腦袋都大了,連看都不想看。

但是朱元璋這人又敬業,撒手不管可不是他的風格。既然自己不想看,那就找個中書郎讀吧。

結果萬萬沒想到,讀了大半個小時七千多字,朱元璋硬是沒聽出來茹太素奏章的中心意思。並且這封奏章後半部分,估摸還有著萬把字沒讀。

好家夥,按照這個效率下去,朱元璋就算是不吃不喝不睡,一天也處理不了二十本奏章啊。

於是他氣的不行,把茹太素給打了一頓板子,並且還專門讓中書省下了個詔書,公文奏章要言簡意賅,不允許羅裡吧嗦寫上個幾萬字。

不過好景不長,隨著朱元璋去世後,奏章又開始變長了。但這次皇帝跟閣臣們也聰明了,招人先看一遍提取重要內容寫在紙上,然後自己再看重點就行。

於是這張便條,就成為了翰林實習生們的“揭帖”。

沈憶宸審讀著大明各地上表的奏章,由於權利有限,他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

問題是有些官員,把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給描寫的天花亂墜,暗示自己立了大功。

刹那間沈憶宸就明白了,為何要設置實習生跟中書舍人寫“揭帖”,這要讓皇帝跟閣老們看下去,一天啥事也不用乾了。

不過幾天奏章看下來,沈憶宸還是在其中發現了兩個重要的信息。

一封是雲南府上表的訃訊,告知朝廷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沐昂逝世。

沐昂是黔國公沐晟的弟弟,第一次征討麓川的戰役中,黔國公沐晟畏敵不救,導致都督方政戰死,明軍大敗。

回師途中黔國公沐晟擔心被問罪,於是害怕緊張之下暴斃,他兒子沐斌繼承了黔國公爵位。

但是沐斌居住在京師,沒辦法回去主持大局。於是沐昂臨危受命領了征南將軍印,成為了事實上的雲南鎮守者,與麓川政權繼續開戰。

就這樣打到了正統九年,第二次麓川戰役結束,靖遠伯王驥班師回朝,雲南邊境暫時穩定了下來。

如今才時隔不到一年,雲南的最高軍事長官沐昂逝世,可以預料到麓川殘部們會抓住時機發展,最終引發第三次麓川戰役。

也正是因為第三次麓川戰役,抽調了大明西北的精銳部隊陷在西南,並且“大明戰神”王驥沒辦法領軍參戰,成為了土木堡之變的主要誘因之一。

沈憶宸沒有把這封奏章,當做普通的“訃訊”看待,於是在揭帖裡麵,著重強調了沐昂去世後,麓川政權殘餘勢力卷土重來的危害,期望能得到閣臣們的重視。

某種意義上來說,沈憶宸這種揭帖書寫方式,已經算是越權了,深究起來有問罪的風險。

但哪怕如此,沈憶宸還是決定要這麼做,防範於未然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另外一封奏章,是福建福州府同知郭琰的密奏。他在奏章中說到福建地區沿海發生民變,影響到了海船的建造,期望皇帝能寬限時日,並給予資源支持。

咋一看到“海船”字樣的時候,沈憶宸並沒有當回事。畢竟哪怕明朝目前處於海禁狀態,其實沿海地區還是有水師的存在,偶爾造兩艘海船不足為奇。

結果當他看到數量的時候震驚了,足足高達一百二十艘之多!要知道明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的艦隊,也不過就是這個數量規格。

更讓沈憶宸震驚的還在後麵,他在奏章中看到了“下番”的字樣。

“番”這個字在明朝的意思,就代表著番邦。鄭和下西洋其實也是後世通俗的說法,明朝官方文件裡麵,更為準確的描述應該是“鄭和下番”。

一百二十艘跟下番這兩字結合起來,毫無疑問就是下西洋的明朝艦隊!

聯想到這裡的時候,沈憶宸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他上輩子主職工作是修複文物,不是鑽研史書,隻能說對於古代曆史要比大多數普通人更為了解,但跟真正的文史專家沒得比。

沈憶宸所知道的明朝最後一次下西洋年代,也就是在宣德五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

從此之後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了大明的無敵艦隊,甚至到了後世,寶船圖紙檔案都消失無蹤。

之前沈憶宸考慮保證海外貿易利益的時候,還想著建造寶船的工匠跟圖紙,應該還存活於世。等到自己身居高位掌權之後,說不定就能複製下西洋的盛況。

結果沈憶宸萬萬沒有想到,正統十年,還能在密奏中看到建造寶船下西洋的消息,並且已經在執行過程中了。

按照郭琰密奏的描述,他遭遇到了沿海民變,造船計劃不得不擱置。如果沈憶宸沒有猜測錯的話,之所以在曆史中沒有描寫過明英宗下西洋的經曆,很大可能就是這個龐大的計劃,被東南沿海的農民起義給破壞了。

雖然隨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穩住了葉宗留等礦工,但是正統年間的東南起義,參與人數規模高達數十萬人,影響人口更是高達數百萬之多。

自己目前隻是延緩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並未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明朝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每年極端天氣不斷,就算去年沈憶宸知道會有鬆江大雪,讓葉宗留等人購買糧食儲備,依然救不了幾個省份這麼多人。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沈憶宸心態有些急切起來,自己人微言輕看著機會就在眼前,卻沒有辦法改變什麼。

他不知道這份奏章遞上去後,明英宗是否還會繼續支持“下番海船”的建造。

如果不支持,可能這件事情就會變成後世的結果,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無人知道。

伴隨著六月末逐漸炎熱的天氣,沈憶宸額頭上出現了細細的汗珠,他不知道能做些什麼!

就在這個時候,沈憶宸腦海中靈光一閃,他想起之前許逢原詢問自己吏部候官意見的事情。

乾脆就把許逢原安排到福州府郭琰造船地的州縣為官!

想到這點,沈憶宸不由激動起來,這樣不但能利用大明官方力量去保障自己海外走私貿易,同時還能維係住造船的工匠跟技術。

哪怕明英宗朱祁鎮放棄“下番海船”的建造,沈憶宸砸鍋賣鐵也得讓許逢原把這群工匠給養著,保留著這份火種,為日後大明艦隊遠洋四海做準備。

這個世界的大航海時代,大明艦隊絕對不會錯過!



最新小说: 師姐她弱不禁風 東極夫人 高武三國:我爹呂布有大帝之資 總裁老公六婚成癮 快穿:她腰軟好親,宿主一眼淪陷 司房菜 強製婚寵,老公你夠了沒 情有獨終 龍王令陳平蘇雨琪 蘇楠傅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