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企業,一旦規模做大,便成了地方經濟的“巨嬰”,牽一發而動全身。
它們出了問題,地方政府往往投鼠忌器,擔心引發大規模失業,影響社會穩定,不得不伸出援手,給予各種政策優惠,甚至是資金扶持。
所謂的“尾大不掉”就是這個道理。
但這,也恰恰成了某些人鑽空子的機會。
三傑皮鞋廠和永勝紙業,都是如此。
這兩家企業,早些年也曾風光無限,是明陽縣的納稅大戶,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
但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自身經營不善,兩家企業都陷入了困境。
它們盲目擴張,錯失了產業升級轉型的最佳時機,如今已是積重難返,日暮途窮。
正常情況下,企業遇到困境,無非兩條路:要麼積極自救,轉型升級;要麼裁員降本,苟延殘喘,直至關門大吉。
可三傑皮鞋廠和永勝紙業,卻走了第三條路——綁架員工,要挾政府。
它們利用多年來積累的“人脈”,以及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力,試圖逼迫政府就範,繼續為其輸血續命。
而那些被裁員的底層工人,就成了它們手中的“籌碼”。
這些工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信息閉塞,對企業的真實情況一知半解。
他們中的許多人,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工廠,將工廠視為自己的“家”,對企業有著深厚的感情。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長期形成的依附關係,使得他們很容易被企業主利用,成為其實現私利的工具。
他們不明白,時代變了。
他們不明白,市場經濟,優勝劣汰,是鐵律。
他們更不明白,自己的“苦難”,正是那些口口聲聲為他們“謀福利”的企業家一手造成的。
在陸江河下令查封三傑皮鞋廠和永勝紙業的第三天清晨,明陽縣委大院外,便上演了一出“鬨劇”。
起初,隻是零星幾個人,聚集在門口,竊竊私語。
隨後,人數逐漸增多,幾十,幾百,上千……
到最後,黑壓壓一片,人頭攢動,水泄不通,少說也有一千多人。
他們大多是三傑皮鞋廠和永勝紙業的停工的工人,以及一些被煽動來的群眾。
他們拉著橫幅,上麵寫著諸如“還我血汗錢”、“無良企業,天理難容”、“我們要吃飯,我們要工作”之類的標語。
人群中,不時爆發出陣陣呼喊聲,夾雜著哭喊聲、咒罵聲,場麵一片混亂。
“陸江河,你給我出來!”
“你憑什麼封我們的廠子?”
“我們要吃飯,我們要養家糊口!”
“你這是要把我們往絕路上逼啊!”
“還我血汗錢!”
“黑心縣長,滾出明陽!”
一聲聲,一句句。
情緒激動的人群,宛如一鍋煮沸的粥,隨時都有可能溢出來。
縣委大院內,陸江河站在辦公室的窗前,俯瞰著樓下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