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旭日東升,惠風和暢……
董奉先的大軍已然在營外列陣完畢,他身披銀甲,手持方天畫戟,眼中閃爍著淩厲的光芒,正欲下令全軍出擊。
就在這時,先鋒祝守恒忽地閃出身來,跪倒在董奉先的馬前。
“將軍,區區孫太嶽,末將便能擒拿,何勞將軍親戰!”
祝守恒的聲音鏗鏘有力,透著不知道從哪兒來的自信。
董奉先心中不喜,但礙於祝守恒是祝士達的遠房侄子,也不好駁了麵子,微微頷首,神情讚許道“既如此,將軍須要多加小心!”
祝守恒應聲而起,拱手道“得令!”
隨後轉身回到軍中,迅速點齊眾將,挑選了帳下兩員猛將,領著兩千人馬,悄無聲息地朝著離此五裡之遙的飛雲岡進發,準備在那裡設下埋伏。
同時,他又命令另外兩員心腹部將,領著兩千精兵,在離城三裡的地方埋伏,等待時機。
隨後,祝守恒對身邊的六名部將說道“你們是我的親信之將,要知曉那孫太嶽武藝高強,勇冠三軍,今日我與那孫太嶽交戰,你們要緊緊跟隨我,我佯裝敗陣,你們需速速上前擋住,儘力死戰,待我將其引入陷阱伏擊,若能擒殺孫太嶽,那便是大功一件,你們也能封候拜將,青雲直上。”
六人齊聲應喝“諾!”
祝守恒點齊三萬精兵,帶著六名部將一同出陣,氣勢洶洶的來到城下。
他抬頭仰望城牆,隻見城樓上旌旗飄揚,人影綽綽,不由得心生一股豪氣。
他大聲喝道“城上的賊兵聽著,速速報與孫太嶽知道,就說今日我祝守恒親來,叫他早早出來受縛,免我動手擒拿!”
城上的軍士聞言,慌忙報入城中。
孫太嶽正在城中與諸將商議軍情,聽得軍士來報,不禁大怒“一介鼠輩,今日也敢來討死!”
他隨即執起丈八亮銀槍,掛上寶劍,帶著一隊軍士,上馬出城,直奔戰場而來。
兩軍對陣,祝守恒提槍上前,四員猛將隨列於後。
孫太嶽見祝守恒前來,怒喝道“祝家鼠輩,速速下馬受死,免累三軍遭難!”
說罷,便揮槍劈麵刺來。
祝守恒舉槍便迎,兩馬相交,雙槍並舉。
一時間,戰場上金鐵交鳴,火花四濺。
兩人戰了一個回合,祝守恒便知不是孫太嶽的對手,大叫眾將上前助戰。
同時,他虛刺一槍,大敗而走。
孫太嶽見狀,縱馬追殺。
那六名部將見狀,連忙上前阻攔孫太嶽。
隻見那孫太嶽勇猛無比,獨戰六將,不到三個回合,便有三人刺死,另外三人見勢頭不妙,正欲逃走,卻被孫太嶽縱馬追上,一槍一個,俱斬落馬下。
祝軍驚恐大敗,孫太嶽乘勝追擊,直追到飛雲岡。
“鐺鐺鐺鐺!”
隻聽一陣鑼響,埋伏在此的軍將突然殺出,而後麵的伏兵也聽到鑼聲,連忙領兵從後麵殺來。
孫太嶽身處重圍之中,卻毫無懼色。
他手持丈八亮銀槍,大喝一聲,槍法如龍,竟連刺死三將,最後一將見勢不妙,欲要逃走,卻被孫太嶽一槍戳死。
祝軍見狀,四散逃生,如同鳥獸群散。
不消半個時辰,祝守恒帳下的將校死傷殆儘,隻有祝守恒自己,在親兵的掩護下得以逃脫。
祝守恒逃回營中,已是盔袍儘落,衣甲全無。
他灰頭土臉地跪倒在董奉先麵前,大叫道“將軍,不好了!”
董奉先抬頭一看,隻見祝守恒衣衫不整,狼狽不堪,不禁大怒“祝先鋒為何這般光景?”
祝守恒將交戰敗走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董奉先聞言大怒“前日你被羅勳殺敗,我念你初次上陣,饒你一命,今日你又損兵折將,軍法難逃,左右與我綁去砍了!”
祝守恒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大叫“饒命啊將軍!末將願戴罪立功!”
軍中主簿常清急忙勸說“現在還沒有攻下淄川,就先斬殺大將,這對軍隊的士氣不利,不如暫時寬恕祝先鋒,等到我們攻破了淄川,擒殺孫太嶽,再將祝先鋒交給王上裁決。”
董奉先聽了覺得這話有道理,於是免去祝守恒的死罪,改而拉出去重打三十大板,然後讓他去後營喂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