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
天下之中,帝國中樞,籠罩在濃重的陰霾之下。
晉王姬非以“清君側”之名,誓師揮兵,聲勢浩大,沿途散發檄文: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奉天而行,蕩滌奸邪,恢複朝綱!
檄文傳入皇宮,皇帝姬高大怒,拍案而起,怒斥姬非大逆不道,調兵遣將,誓要處死這個不知死活的弟弟。
姬非來勢洶洶,揮師南下,連戰連捷,勢如破竹,一路收降各地郡守縣令,兵鋒直逼玉京。
豐安縣內,縣令賈宣望著晉王的大軍,心中暗自權衡。
最終,他選擇了投降,成為姬非麾下的一員。
隨後,姬非又攻陷了左扶風,擒殺了穀山郡守楊常。
晉軍乘夜趨近明雲縣,縣令蔣橫、熊衛等人望風而降。
數日之間,晉王的大軍如秋風掃落葉般席卷而來,無人敢攖其鋒。
保真城內,鎮北將軍蕭予正率軍駐紮,聞訊伏龍關失守,急忙率軍前來支援,當將士衝到伏龍關前,卻發現晉兵前隊捆綁著父兄妻子。
頓時,軍心大亂,在晉軍的逼迫下,蕭予的軍隊嘩然倒戈。
蕭予見狀,大驚失色,列陣迎戰,卻已無法挽回敗局。
晉兵乘勢殺來,蕭予的軍隊人仰馬翻,全軍大潰,懷平侯楊苞,這位儒將出身的將領,在這場戰鬥中戰死,蕭予逃奔回到保真城,卻已無力回天,晉兵一擁而入,四處搜殺。
最終,蕭予在廁間被亂刀殺死,諸將校先後受縛,共五百餘人,有人自刎,有人被殺,有人投敵。
這一消息傳出,各地震動,雲平、中穀、揚安等地的守將們,畏懼姬非的威勢,紛紛望風而降。
薛王姬舜鎮守閶山縣,驚恐之下,棄城而逃,以避兵禍。
玉京城內,姬高聞訊大驚,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麵對晉王的大軍壓境,大臣們或主張遷都江南以避鋒芒,或請求派遣使者與姬非議和。
姬高看著這些平日裡養尊處優的大臣們,心中充滿了憤怒和失望。
他怒斥:“爾等身為朝廷重臣,不思為國分憂,卻隻會主張逃避和妥協,朕要爾等何用?”
大臣們聞言,嚇得紛紛跪倒在地,不敢言語。
姬高祭告太廟,將姬非剔除族譜,廢為庶人,並昭告天下。
同時,他特命後將軍徐狐為帥,率師征討叛逆。
皇甫瞻請命大將蕭傑、江北侯潘勇、秣陵侯周文、東山侯蕭惠等人分道並進,共同討伐晉軍。
徐狐、蕭傑等人領命出師,共計五百萬大軍,陸續抵達閶山城,嚴陣以待,準備迎戰晉軍。
晉王姬非並未急於進攻,派心腹胡遷前往探聽虛實。
胡遷回到軍中稟報:“徐狐年老體衰,蕭傑有勇無謀,不足為慮。”
姬非聞言大喜,立即命令大軍移師樓桑。
時值寒冬,天高月朗,晉兵渡過朝玉河,直逼閶山城。
徐狐雖然年老,但經驗豐富,堅守不出。
蕭傑卻年輕氣盛,急於立功,多次請戰,都被徐狐拒絕。
一日,蕭傑按捺不住,擅自率軍出擊,中了晉軍的埋伏,大敗而歸,晉軍緊隨其後,偽裝成敗兵進入城中,四處放火,引發城中大亂。
徐狐出戰不敵,損兵折將,身受重傷,率領殘兵敗將逃進山中。
姬高聞訊徐狐戰敗,大驚失色,急忙召見蕭徹、王駿、皇甫瞻、閻奇等人商議對策。
皇甫瞻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深慮,馬陵侯袁朗久經戰陣,材堪大用,不如命其領兵,以挽狂瀾。”
姬高立即拜袁朗為帥,賜錦袍玉帶、蟠龍寶劍。
袁朗率領騎兵趕赴軍中,執掌前線大軍。
晉王姬非聞報袁朗領兵出征,不屑笑道:“袁朗有勇無謀,姬高以他為帥,正是自取敗亡。”
話音未落,就有斥候前來稟報:“蕭惠、周文、潘勇等人率軍攻打保真城。”
姬非聞言大驚,保真城囤積著數百萬石糧草,關係著重大,不容有失,就要率軍前往救援。
諸將卻紛紛勸阻:“大王出援保真,倘袁朗乘虛來襲,如何是好?”
姬非道:“袁朗不足畏,我出援保真,正欲誘他前來,先破蕭惠等人,再破袁朗,統在此一舉。”
於是,他留下大將蒲世基居守閶山,並告誡他堅守勿戰,自己則率軍徑直前往保真城。
蕭惠等人率軍迎戰,雙方血戰兩天兩夜。
蕭惠麾下校尉蕭凡勇猛無比,連斬晉軍數員大將。
深夜時分,蕭凡率領八百騎劫營,斬得數萬級而還,姬非大驚失色,等到舉起火把時,蕭凡已經率兵回城。
袁朗聞訊晉王出援保真城,果然引兵攻打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