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灰產交接出去的第二天,祝家明麵上的賬冊就理出來了。
祝家光是田產,鋪麵,現銀,現金,金銀器皿就有百萬出頭,另外的古董字畫,傳家首飾,玉石擺件,木料等等這些價值大概也在百萬上下。
按照祝文彥的“遺書”,這些財物要分出一半獻給朝廷,悠然先生和世子商量後,把大部分的古董字畫,傳家首飾,玉石擺件,木料以及一些現銀,少部分的田產收歸朝廷,算算也差不多一半家產。
給祝家留下的大部分都是田產,鋪麵,金銀器皿,以及眾多仆役這些可以細水流長的東西,才是最實在的。
也是一個家族是否能崛起的根本,古董字畫,玉石盆景,傳家首飾這些也是好東西,但沒了可以再有,根本要是沒了就很難再生了。
柳氏自然是滿口應下,獻給朝廷的財產交割清楚後,就輪到崇山書院做交接。
祝家這些年在淮揚也置辦了不少田產鋪麵宅子,包括賣身伺候的一些仆役,算算價值也有四十多萬兩,
再加上祝文彥生前收藏的上等筆墨紙硯,一些藏書的手抄本,林林總總湊到五十萬兩交給崇山書院,祝家的家產就這樣被散掉了。
在事情交接清楚後,晉王世子就帶著大隊人馬離開了官衙,柳氏在接到蓋了晉王世子私印的帖子,心裡歡喜異常,這座靠山總算是暫時靠住了。
悠然先生這段時間一直在祝家幫忙,柳氏命人送了一份厚厚的表禮感謝悠然先生。
悠然先生沒有接受,反而送了一張自己和崇山書院山長的帖子:“祝大人為人心懷天下,矢誌不渝,實為國家之棟梁。
我等代表崇山書院貧寒弟子感激不儘,他日若是貴府遇到麻煩,儘可拿著帖子尋我等或者座下弟子,定當鼎力相助。”
這三張帖子,代表的可都是人脈呀!
維持好了,可保祝家二三十年不敗呢!
柳氏喜滋滋的把這三張帖子鄭重放好,然後就開始安排人搬家了。
她們現在所住的地方是巡鹽禦史的官衙,若是祝文彥還活著,還是在這個位置上,她們自然可以繼續住下去。
祝文彥已經沒了,而且朝廷也派了新的官員來接任,祝家自然要把地方騰出來,之前沒有那麼乾,是因為還需要和朝廷進行交接,如今交接完畢,自然就得趕緊搬走了。
祝家這個主人家要搬走,作為可人的柳家兄妹自然也要搬走,柳清雅就找到柳氏:“姑母何苦再搬來搬去,反正家中事情已經儘數解決,不如就此北上,我們回京城吧。
若是行船快一點,說不定還能趕在過年前和外祖母他們團聚呢!
姑母很多年沒有見到外祖母了吧,想必外祖母也想您了,咱們早一點回去,也好一家子骨肉團聚啊!”
柳清雅這段時間已經琢磨得很清楚,他們兄妹倆在這裡完全就是耗費時間,做無用功。
可若是能夠說服柳氏北上京城,有定國公府在,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柳氏怎麼會任由柳青陽擺布,她笑著搖頭:“京城是要去的,但是不急,我那兩個義子還沒從老家回來呢。
總得等他們來了問問他們的意見,看看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京城,還有就淮揚這邊的是交故友總得道彆什麼的。
清雅是不是想家了?
也是我沒想周到,你們出來這麼久是應該先送你們兄妹先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