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天,養狗處陸陸續續有人上門,祝卿安和柳氏經過仔細的篩選,最終確定兩個可以千金買骨的人選。
一個是最先上門的周祿,他當時的窘迫,倒不是因為得罪上頭的大太監,所以過得不好。
而是因為他在宮外頭的屋裡,安置照顧他的乾爹,周祿乾爹是宮裡的老太監,在養狗處養了大半輩子的狗,原先是養狗處的大太監。
但因為對一條弱小的小黑犬沒有上心,導致這條小黑犬被下頭的小太監虐待。
後來,這條小黑犬有了主人,它的主人覺得大太監玩忽職守,於是大太監就倒了黴,被打了十個大板趕出宮。
大太監年紀不小,因為是做錯事被趕出宮,身上的積蓄也不被允許帶走,又傷又老,差點就死了。
是周祿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去安置乾爹,這才保住老太監一命。
這幾年,老太監一直都是周祿在奉養,但他因為是老太監的乾兒子,屬於被連坐的人。
在養狗處受到排擠,這幾年在宮裡的日子也不好過,每月的那點錢都花在老太監身上。
沒有錢去打點上頭,周祿的處境才每況愈下。
而另一個人也是一個太監,同樣在養狗處乾活,叫陳喜,年紀尚輕,隻有十多歲。
陳喜比之周祿還要倒黴些,他一進養狗處乾活,就因為不小心踩到新上任大太監乾兒子的腳,那乾兒子也是不饒人,竟然要陳喜跪下舔乾淨鞋麵。
年輕氣盛的陳喜不從,於是他的苦日子就開始了,什麼臟活累活都得他乾,平常還被人捉弄消遣取樂。
這樣的日子,陳喜過了好幾年,苦痛沒有消磨他的意誌,反而挑起他心中的野心,一心一意就想往上爬。
周祿和陳喜兩人的處境正需要祝家這把梯子脫困,柳氏和祝卿安商量過後,決定把馴狗的技法和周祿合作。
周祿這人年紀較大且記恩,和養狗處的人恩怨不深,適合在養狗處慢慢深耕。
陳喜可以拿錢讓他脫離養狗處,廣撒網積一個善緣,至於將來他能到那一步就不好說了,也許時來運轉一步登天,也許處境更加惡劣也不一定。
做好決定,柳氏和祝卿安等到這兩人再次上門時,就隱晦透露出她們的意思,不出意外,兩人沒有多做思考,就抓緊這根突如其來的救命稻草。
祝家和養狗的很快就達成合作,周祿因此在養狗處有一點權力,日子在慢慢變好。
不用柳氏和祝卿安再說什麼,他就自發努力想要的更多。
而陳喜拿著祝家資助的錢財疏通,很快就離開養狗處,去了內廷,成了禦花園打理花木的粗使太監。
至於他能不能再進一步,除了錢上點給力之外,也得靠他自己是否足夠機靈應變。
這兩個人將來如何尚未可知,祝家除了給錢,其他的就隻能靠他們自己。
很快,祝卿安就顧不上這兩個人如何掙紮浮沉,獸醫確診給馬場裡的狗懷上時,已經是中秋佳節,祝家幾個主子在過完中秋後,就大包小包匆匆忙忙離開了京城。
不知不覺祝家守孝快要三年,等到九月底就出孝了。
在此之前還有個重要的儀式要舉辦,那就是除服禮!
首先得祭祀,去墳前和祠堂祭祀祖先,向祖先稟告守孝期滿,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恩。
祭祀完,就可以更換服飾,脫去守孝期間所穿的素服,換上正常的彩色衣物,象征著守孝結束,生活回歸正常。
然後還要宴請親友,邀請親朋好友參加,共同見證除服這一時刻,也表示對親友在守孝期間支持的感謝。
最後一步,宣讀祭文,由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宣讀祭文,回顧守孝期間的經曆,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對未來生活的期許。
當年在淮揚,祝文彥去世,祝家屋裡沒有一個男丁,隻能有魯家兄弟這對義子扶靈回鄉。
後來因為執著要報仇雪恨,柳氏沒有帶著家小回老家守孝,而是選擇來京城。
這些年不回去,也是因為當初鬨翻臉,如今卻是不同,早在柳氏二度冊封“淑敏”超一品的誥命夫人時,先前在淮揚鬨翻臉的祝氏以及姻親故交都送來賀禮,意圖重新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