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290名動四方雷重雲
青光烈焰,開始包圍那枚閃動幽藍火光的地魄炎心,雙方初時涇渭分明,靜靜燃燒。
其後隨著雷俊的法力開始煉化地魄炎心,其色澤開始靠攏周圍青色的九淵真火。
在這個過程中,雷俊也漸漸開始煉化絲絲九淵真火,並在自己體內宇宙神庭內景中,蘊生出點點青色的火焰。
初時光焰搖曳不穩,恍若燈火,甚至時不時熄滅。
但到得後來,青色的光焰在雷俊神庭內景中,逐漸穩定,規模亦開始變大。
升騰的青色光焰,徐徐勾勒出一枚符籙,漸現雛形。
雷俊見了,暗自點頭。
這地魄炎心果然靈秀,確實是極有助於天師府傳人修持火法地書法籙的天材地寶,堪比辰胎星屑之於命功人書法籙。
他靜心修持,火法地書法籙很快有了端倪。
但凡事就怕比較。
眼下,人間道國的威脅令人如芒在背。
紀川不似他想得那般複雜,隻是此刻恭喜雷俊之餘,同樣滿心感慨。
反倒是早先步入低穀的天師府,如今已然能看見些許複興的曙光,人才輩出,否極泰來。
道門三大聖地之間同氣連枝,方是應對之道,即便如此,未來如何,仍難預料……龍濤心下歎息。
再往下,就龍濤所知,自家純陽宮那邊還有一個潛力雄厚的後起之秀,這兩年正在閉關,嘗試結嬰,為衝上七重天修為而努力。
府內眾人感覺雷長老威嚴日漸隆重的同時,天師府外其他人,亦陸陸續續收到風聲。
純陽宮還要直麵西域佛門虎視眈眈。
但隨著天師府年輕一輩人才輩出,令人感覺純陽宮便是不遭逢連番大劫,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可能被天師府反超。
他不自禁想起當年初識之時。
認真修煉之餘,不影響雷俊日常生活,協助處置府裡事務。
因緣際會,總是難說。
初時還以為是龍虎山天師府驟然遇襲。
這還是先前純陽宮連番遭劫,有天才先後夭折的情況下。
前些年,純陽宮隱約有道家第一聖地的勢頭。
但觀察下來又覺得不像。
人間道國要重建天庭功曹,向上追溯,便是符籙派源流,如今反而囊括丹鼎派和煉器派多人。
蔣漁天縱之才,身懷純陰仙體根骨資質,年紀輕輕便結嬰成功,修成上三天修為,但當下還在苦苦追趕唐曉棠。
他們年輕一輩的人才儲備已經相當出色。
蜀山派紀川和純陽宮龍濤眼下就在信州龍虎山,於主峰之外開辟洞府。
如此巨大的變故下,縱使純陽宮這樣的道門聖地,亦如履薄冰。
紀川二人驚疑不定打聽下,方知事情真相。
以年齡論,作為道家丹鼎派聖地,純陽宮亦不缺少年輕天才。
人間道國諸事,正是其中一重體現。
嶽西陵已成就道家丹鼎派八重天嬰變的境界。
道家三大聖地中,符籙派傳承和天師府的曆史最為悠久。
主峰上天師府萬法宗壇有大動作,他們第一時間便有覺察。
一著不慎,便有傾覆的危險。
讓龍濤禁不住懷疑,天師府同符籙派在這個年代,氣數興盛。
可是,他同天師府這邊許元貞的差距,卻仿佛更大了。
純陽宮長老龍濤看著雷俊,心中無限感慨。
而此刻雷俊更是直接衝上八重天境界。
天地靈氣潮湧,時代的大潮仿佛也迎麵而來。
純陽宮連番遭劫之下,局麵不同於以往,眼下也落入低穀。
這還沒算早亡的李正玄。
但架不住天師府這邊左一個雷俊,右一個張靜真。
震驚過後,二人各自通知聯係師門,同時登門拜訪,恭賀雷俊。
這叫人生不出比較競爭之心,隻能感慨氣數不如,唯有當前積蓄,以待將來。
她年齡雖比唐曉棠要來的小,但相同年齡段時,她修為進步速度,每每皆落後唐曉棠一拍。
他既然公開承繼正法最後一卷,消息不做保密,天師府便索性作為喜事,知會廣傳天下同道。
“二位太客氣了。”雷俊態度一如往日,淡泊平和。
彼時不論是紀川本人還是他師父何東行亦或者他父親紀東泉,都不曾料到,雷俊能在這麼短時間裡就達到如此高度。
不僅他紀川遠遠遜色,如今就連七重天境界的何東行與紀東泉,也都已經被這個龍虎山的晚輩超越。
而這一切,隻發生在短短二十餘年間。
對世俗凡人而言,二十年非常漫長。
但對修為臻至一定境界的修士而言,二十年時間隻是人生曆程中的一個階梯。
而雷俊這一步跨出,成就超過無數人想象。
“實不相瞞,沒料到你這麼快踏出這一步,我手頭連點合適的賀禮都來不及準備。”
紀川同雷俊熟悉,相處更少拘束,這時坦然道:“我已聯係蜀山那邊,晚些時候補一份合適的禮物送來,容我們那邊仔細準備下。”
龍濤頷首:“本派已有籌備,不日便將送達。”
同為道門高功法師,八重天修為相較於七重天修為,又自不可同日而語。
似早先純陽宮嶽西陵修成丹鼎派八重天嬰變境界,還有蜀山派章太岡修成煉器派八重天仙遊境界時,出於禮節,天師府方麵便都準備了賀禮。
是以雷俊亦不矯情推辭,乾脆地應下:“如此,多謝二位,也多謝蜀山派和純陽宮的諸位同道。”
再聊片刻,賓主儘歡。
紀川、龍濤告辭離去。
雷俊則繼續如往日一般生活和修行。
接下來倒是唐廷帝室的速度,比蜀山派和純陽宮都還更快一步,很快便有些天材地寶作為禮物,送來龍虎山。
雷俊平靜收下,謝過居中作為橋梁的上官寧和張靜真。
不過,稍晚則有另一件較為意外的“禮物”送給雷長老。
源於天書暗麵宇宙。
源於羅睺。
黃天道的康明。
或者說,人間道國的“溫照乾”。
雷俊看著天書暗麵呈現的文字,陷入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