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名校_蜀山軼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都市言情 > 蜀山軼事 > 第二十二章 名校

第二十二章 名校(1 / 1)

蜀山軼事!

此篇以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記憶,來聊聊廬州城裡幾個名校的那些年的故事,先從小學和初中說起吧。

上世紀八十年代,說到合肥小學的教學資源,毋庸置疑南門小學肯定排在第一。地理位置好,政府也重視,剛剛開始搞電教化教學實驗的時候,合肥市教育係統為數不多的教學用電腦全都分配給了南門小學。

其他小學孩子要想學計算機,必須拿到合肥市三好學生,每年暑假,南門小學會為全市三好學生免費開班。儘管用的還是dos係統,ed、basic語言,簡單的遊戲需要自己編寫小程序,孩子們依然玩的不亦樂乎。

但是那時候的家長們好像還是比較青睞長江路第二小學,長江路第三小學,安慶路第三小學,不僅市內,包括合肥市二環外工廠區的家長,到處托關係找人,哪怕天天風裡接雨裡送,也要把孩子往這幾個學校塞,趨之若鶩。

這倒不是說像市區內永紅路小學,紅星路小學等等其他小學不行,這裡麵有個原因,因為上麵這三個學校考進四十五中、四十六中重點班的比例是比較高的,而隻要能進了這兩所初中的重點班,基本上半條腿已經邁入合肥一中的大門了。

如果能進合肥一中,在那個時候,合肥一中大學錄取率就已經是百分之百了。

八十年代合肥小學畢業考試後還會有一次全市小升初考試,科目語文,數學,自然三門課,滿分250分。如果想上四十五中、四十六中重點班,最低錄取分不能低於235分。四十五中、四十六中每年招生都在240人左右,重點班12個,每班40到45人,如果240分以下考入重點班的,成績隻能算中等偏下。

學校為重點班匹配了最好的師資資源,平日嚴格教學,寒暑假老師還免費為孩子們補課,孩子們一直處於一個緊張學習的環境氛圍內,成績自然不錯。比如1987年四十五中招了一個重點班,大概四十二三人,從初一到初三,基本霸榜全校前50名。1990年中考,參加中考的被一中錄取26人,剩下的都去了六中,八中,還出了個全市總分第一。

1989年,四十五中、四十六中各招兩個重點班。1992年中考,中考滿分560分,或許是卷子簡單了吧,這些孩子們愣是把合肥一中錄取分數線從1991年的480分左右提到了502分。當時有個孩子考了501分,接到成績單全家欣喜若狂,一起去海南旅遊去了,等到回來,一臉懵。

四十五中八十周年校慶上,當年的班主任依然一臉自豪“我一輩子潛心教育,最高興的,就是曾經帶過的兩個重點班,出了兩個中考狀元。”四十五中嚴於管理,老師認真負責的作風一直延續至今。現在孩子多了,校區也多了,但各個校區的模式作風基本都能看到傳承的影子。

四十六中也是如此,不僅教學嚴格,早在八十年代,學校就有了自己的英語角,不亞於現在的各類培訓機構。

八十年代中考,重點高中第一誌願隻能從合肥一中、六中、十中三所中選一個,合肥一中每年全市(含三縣)招生300人左右,六中,十中也差不多。但十中在東市區,離市區有些遠,並且重點高中裡還排在第三,所以感覺自己成績沒把握報一中的學生大多會報六中。

而不管第一誌願填一中還是六中的學生,普通高中第二誌願必定首選八中,因為八中就在距離市中心不遠的長江飯店邊上,師資不錯,學習氛圍也好。因為幾分之差,沒被一中、六中錄取的學生成績又會差到哪去呢?於是,合肥八中的分數線往往比十中還高。由此,現在的一、六、八中格局逐步形成。

當然,那個年代一中、六中、八中也是有初中的,但可能是這些學校更重視高中教學的原因吧,幾個學校初中升入本校的學生比例一直比不過四十五、四十六包括四十八等等學校,於是,逐步就把初中部取消了。

到了本世紀末,教育政策放開了,鼓勵民辦教育。四十五中的老校長退了,想想還得發揮點餘熱,於是找了一幫退休教師,辦了個民辦中學,居然越做越強,後來遷到了濱湖,折騰出了另一個名校——壽春中學。

早年從一中、六中、八中退休的部分教師在一起也辦了個民辦學校,起名叫168中學。於是,又一個名校崛起。



最新小说: 穿越到了異界:無良天仙 青山處處埋忠骨 英雄聯盟之最強導演 韓娛之大爆炸 源秘 一夜暴富!救人後我成了人間錦鯉 剛考上公務員就穿越成皇帝楊辰 一劍之尊 將希望銘刻於劍 幻想鄉的天空就是那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