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不會喜歡啊!正經人誰能接受這樣的生活?”俞知國聞言,急忙搖了搖頭,隨後他又是話鋒一轉,“可是,章毅說,底層人活著就僅僅隻是為了活著。
那些廢土上的人,生活的其實連底層人都不如呢。而且他還說......你不也同樣搞極刑麼?而且......”
最後那段話是越說越小聲,幾乎都變成了自言自語的嘀咕。不過林少瑾還是聽到了。
那句話說的是——而且,其實論起來,天空之城才有合法的修訂適應地方的法案的權力,武安是沒有的,所以,真論起來,武安才是違規的那個。
“唉。”聽到這話,林少瑾不由得長歎一口氣,“俞知國同誌,我還是那句話,這就是偷換概念。
他說,他小時候生活條件差,所以天空之城的人就得向他看齊。所以,廢土的居民們,隻要能活著就好了。
但,這句話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以過去的時代眼光,去判斷當下的事物發展。
我也同樣是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甚至說,我比章總工他對‘底層’這個概念了解的更深刻一些。
先說說關於章毅的“苦難”理論。
俞知國同誌,我舉個例子。難道說,就因為19世紀的工人們每天都要上16個小時的班次,所以在20世紀,上14小時班次就要感恩了嗎?
19世紀的工人一天能買得起一杯牛奶和一片麵包就是好日子了,可在20世紀,這算個屁?人民想要的不隻是麵包了。
當時19世紀的社會還有雇傭童工的行為,以及鞭撻工人的行為。而在這麼多困苦的社會環境下,人民還能繼續生活下去,
所以我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人民,就應該這樣過日子嗎?
又或者說,就因為12小時班次已經比16小時班次更人性化了許多,所以我們就要放棄8小時班次,就這麼接著繼續上12小時班次算了吧?
當然不能就這麼算了,一切都是要向著更好的方向去進步的。”
“嗯,我大概懂了。”俞知國點點頭附和道。
林少瑾見狀,繼續說道:
“那我再說說,章毅模式為什麼一定會失敗。
你覺得為什麼現代社會不會再退回19世紀、20世紀那種生活狀況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生產力和教育的問題。
以及,習慣的問題。
當好日子過久了,自然就不會再想過窮苦日子了。誰能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自然會擁護他。誰讓人民受苦受難,那人民就一定會將他拉下高台!
19、20世紀的人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且因為社會生產力的問題。那時候基本上所有平民老百姓都是這麼個苦日子,有的甚至比工人更苦。
所以他們是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的,可這事要是放在21世紀,誰要把16小時工作製拉出來,那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21世紀的人,早就習慣8小時工作製,另加4小時加班時間了。工作製度都受不了,更彆說讓他們領取19世紀那種極低的薪酬待遇了。
核大戰前,22世紀的滬杭薪酬待遇,還有滬杭人民的生活狀況,我都是有了解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