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通訊被乾擾的緣故。
人類的無線電通訊手段有微波(厘米波、毫米波、分米波)、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
其中,短波是無線電的主要遠程通訊手段。
短波也是唯一不受網絡樞紐和有源中繼體製約的遠程通信手段。
原本它應該是最可靠的無線電通訊手段,在戰爭、自然災難、等等人為或非人為的方式摧毀掉通訊網絡、衛星的時候,隻有短波通訊可以正常收發信息。
在山區、海洋、戈壁、沙漠、極地等人跡罕至的地方,也是主要依靠短波進行通訊。
所以,短波通訊也被稱為末日最可靠的通訊手段。
不過,受電磁乾擾的影響,長波、短波、超長波都被阻塞。
特彆是短波通訊,這種要經過電離層反射的遠程通訊方式,現在是徹底歇逼了。
在失去絕大多數通訊手段以後,阿留申群島的戰場對於指揮中心來說,就像是一片黑暗。
如果說22世紀的戰爭是兩個槍手在大白天拿著狙擊槍隔著十萬八千裡互相對射。那現在就是在一片黑暗中你不知我,我不知你。
硬生生地將通訊水平拉到了一戰時期。
原本目前能用的,還有毫米波、厘米波這些微波頻段。(雷達大多數是厘米波。武安目前的主要通訊手段是毫米波。)
毫米波具有波束窄、數據率高、電波隱蔽、保密和抗乾擾性能好的優點。廣泛應用於雷達、製導、戰術和戰略通信、電子對抗、遙感、輻射測量等領域。
在不依靠衛星的情況下,通過大型基站,毫米波可以達到8-10km左右的通訊距離。而稍小型化的毫米波通訊應用於艦對艦通訊,距離一般在3-4km。
手環、對講機等無線設備的毫米波通訊通常在1km左右。
受電磁乾擾的影響,雖然毫米波通訊的距離略有衰竭,但隻要功率大,多多少少還是能用的。
比如說武裝直升機,其在核大戰前的全盛時期,可以在10-15km左右進行超視距打擊。如果有衛星、地麵人員指引,甚至在幾十公裡之外發動打擊也是有可能的。(準不準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核大戰後,雖然受乾擾了,但還是能夠在1-1.5km左右進行打擊。雖然戰鬥範圍縮水一大截,但至少還能用,還能打的準,打的中。
可自從進入阿留申群島以後,電磁乾擾的強度急劇飆升!就連毫米波這種抗乾擾能力強的波段也受到了劇烈乾擾。
原本還能在近距離進行短程無線電通訊,現在是徹底用不了了。目前的通訊手段就全靠最原始的方式,讓海豚、單兵、小型艦艇去進行傳訊。
而飛機、直升機、戰艦等載具的火控雷達、主動防禦係統、預警係統等等一切依靠無線電波的設備也徹底用不了了。
要不是軍用設備基本上都還設置有手動模式,以及AI係統還能正常運轉,否則現在恐怕所有的設備都要趴窩了。
在沒有雷達的情況下,隻能依靠AI的圖像識彆進行一定準度的打擊,那些帶跟蹤功能的導彈,由於其內含芯片,又沒有做過多的電磁防護手段,所以也用不了了。
因此,戰爭的通訊模式成為了一戰水平,戰爭的打擊手段成為了二戰水平。唯有武器的威力還保持在22世紀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