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瑾認真聽完兩人的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要在地表建造房子,首先要做的是將地麵上的建築垃圾都清理乾淨,而必然要借助到大型的工程機器和相關的作業車輛。
很不幸的是,武安除了軍用的車輛和武器,就隻有少量的機器人可用。
並且就算是解決了機器的問題,擺在眾人麵前的還有建材的問題。武安可沒有能力生產鋼筋混凝土之類的東西。
首先是生產機器的問題,其次是滬杭也沒有混凝土相關的礦產資源可開發,早在一百年前滬區就逐漸禁止采礦作業了,現在可沒人知道那些地底的礦藏到底在哪。
鋼筋倒是還有機會生產,廢土上什麼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廢鋼。
而另一個方案,也就是疏通和維護地鐵通道積水,這個方案最大的難點是缺乏充足的電力。
林少瑾早先也派遣過許多人去廢土上回收那些新能源汽車等一切可能存在金屬氫電池的電器上的電池,可惜的是大多數的電池都被核爆連帶著一起殉爆了。
沒錯,就是殉爆,金屬氫的本質是被極度壓縮的氫,一顆金屬氫電池爆炸的威能可比所謂的C4炸彈的能效大得多。
為了解決電力問題,林少瑾之前還想依靠柴油或者汽油發電機,不過他的這個想法一提出來就被吳振華否了。
沒彆的,因為在22世紀就是把滬杭翻個遍,也找不出一滴柴油或汽油的!
“對了,我想問一下,22世紀建造樓房一般是一個什麼樣的流程?”林少瑾忽然眼睛放光,似乎是心中有了什麼主意。
許德辰一看他這個表情,便知道林少瑾應該是有了什麼想法,不過他也不急,沉穩地回道:
“先是把場地做平整,然後打地基、回填。最後將工廠加工製作好的構件和配件運到現場進行組裝就好了。通常現場都是由機器完成大部分的繁重工作......”
正如許德辰所言,在22世紀除了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幾乎所有的地表建築都是在工廠完成百分之90的工作。
房屋就像一塊塊積木一樣從工廠中生產出來,運輸到施工現場交由大型工程機械和吊裝無人機進行拚裝。工人隻需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完成定製內部裝修的工作即可。
甚至有的時候裝修的活都在工廠搞完了。
如果是一些小的彆墅類的房子,可能就直接用3D打印技術整體打印出來,壓根就用不到組裝了。
然而,不管是前一種方式還是後一種方式,都不是現在的武安所能具備的生產能力。這也是許德辰和吳振華兩人發愁的根本原因。
“對,對,對,就是這個!”林少瑾左手為掌,右手為拳,做著搗蒜一般的動作,“你們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了!其實如果隻是建個幾萬人住的房子壓根就用不到混凝土和鋼筋!
也不需要搞這麼複雜!”
“你有其他辦法?”吳振華和許德辰異口同聲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