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坊這邊,工人宿舍在修建,技能培訓班也在進行場地建設,同時,籌劃招募人手。
做戲做全套,方臨對技能培訓班的老師,並沒有招募秀才之上,最多也就是童生,還有隻是識字的、沒有任何功名的人。
一來,那些秀才之上,多深受八股荼毒,張口閉口之乎者也,方臨怕他們將學生教廢了,畢竟,他是來培養班底的,又不是培養思想教條、墨守成規的窮酸腐儒的。
二來,這也是讓穀、馬、邵、段四家放鬆警惕,讓他們相信,自己隻是暴發戶、底蘊淺、班底少,需要培養一些管事人才,到時,進行一些忠誠教育,也不會顯得突兀。
這段時間,《封神演義》第一部推出。
雖然許多讀者看到並非是《西遊記》第二部,抱怨方臨不乾正事,西遊還沒寫完,就又開新書,這種‘舊坑不填,又開新坑’的做法,實在不當人子,但嘴上如此說,行動上還是實誠地去買了,表示了支持。
甚至,還有外地的鐵杆粉絲,因為彆地分銷商一般要落後兩三日,他們為提早兩三日看到,連夜乘船過來買。
方臨早已打出了金字招牌,《封神演義》的質量也自不必說,論世界觀之宏大,比《西遊記》都猶有過之,乃是這個時代通俗之最……故而,真正銷售起來,火爆不必多說,從茶樓、酒館,到各行各業,再度掀起狂歡。
封神重現了當初西遊的盛況,大街小巷無不談論,成為了又一次的現象級的文化盛事。
一部《西遊記》、一部《封神演義》,也是證明了,方臨在神魔上的造詣不是曇花一現,在神魔樹立起無可超越的兩座豐碑。
也正是隨著他的一部部作品推出、帶動,逐漸實現了當初向蒲知府描繪的藍圖,如今已有‘天下皆出淮安’的說法,淮安成了南方通俗的中心,甚至,因為京師具有政治屬性,相對保守,淮安說是整個大夏通俗的中心也不為過。
……
這一半年間,方臨出門,多有人問起西遊第二部什麼時候出,尤其是《封神演義》推出之後的近日,尤為頻繁。
不過,對這件事情,他自有想法,如今正在通過西遊第二部,對洪泰帝進行拉扯。
因為此點,自然不會那麼快推出,讓洪泰帝得到滿足,當然,也不會過度吊著。
方臨有著分寸,故意留出餘地,寫出不太成熟稿子,其中如一些道家理念、配合情節景象描述的詩詞顯得拙劣,寄去京師,讓洪泰帝有著修改的餘地。
果然,這種參與感,很是能激發起洪泰帝的興趣,興致勃勃參與其中,進行修改。
對於洪泰帝寄過來的改動,方臨不吝誇讚,每每給出正反饋,卻也不是完全附和的應聲蟲,個彆地方斟酌言辭討論。
總之,核心就一點,加強洪泰帝參與創作的感受,務求讓對方體驗更好。
方臨和洪泰帝在信中來來回回討論,如今,兩人已成了實質上的筆友。
——和後世筆友不同,這個時代沒有即時通訊軟件,洪泰帝也不是什麼昏君,公權利用,將信件八百裡加急,因而一來一去大概就是一個月,如是兩三次,就是兩三個月,正因如此,《西遊記》第二部才會這麼慢。
縱使這樣,沒有即時通訊,方臨通過前世心理學、渣女經驗,也對洪泰帝進行了降維打擊,精準拿捏,反複拉扯之下,洪泰帝嘴都被釣翹了,隻看這大半年間頻繁賜來的金丹就知道。
這也讓方臨頗為憂心,洪泰帝這般不加節製地服用金丹,恐怕長久不了,他也有暗示,可洪泰帝卻不以為然,如此他也沒有辦法了,真要直言相諫,隻怕會打翻友誼的小船。
除了這些,方臨就是陪伴田萱、秋秋了。
說來,雖然對女兒精心照料,但這般年齡的嬰孩兒體質較弱,還是會生病,最危險的一次,秋秋發熱,退了升,升了退,持續三日……幸好早有留心,加急從應天請來一位早就關注、盛名在外、宮中致仕的禦醫,才讓女兒過去這一關。
方家門口,用沙子鋪了一片土地,是讓秋秋學走路的,這般摔倒了,也不會疼。
周歲那天,尚在蹣跚學步的秋秋從方臨身上下來,一下子邁開步走了起來。一雙小腳踩在平整的沙土地上,顯得結實穩當,沙子在腳底發出咯吱吱的脆響。
小家夥發現自己會走路了,高興地咯咯笑,回頭喊著‘爹爹’、‘爹爹’,走來走去,心花怒放。
——或許是從小就給她講故事,耳濡目染,這個時候,她已經會一些簡短的話了,如爹爹、娘親、抱抱、吃飯飯、拉耙耙等等。
自打秋秋學會走路從此,乖乖、花花就迎來了暗無天日的苦日子,因為小孩兒麼,力氣沒個輕重,經常會摸著摸著就揪下來一撮毛,家中一貓一狗都躲著她。秋秋還對乖乖、花花格外喜歡,總是喜歡追著它們,然後就經常能在家中看到追貓攆狗、雞飛狗跳的場麵。
不過,乖乖、花花很是通人情,就算有時候秋秋無心對它們造成傷害,它們也不會攻擊,甚至偶爾辛家大公雞靠近,都會過來攆走,猶如兩個最忠誠的護衛。
一歲過後,方臨、田萱打算和女兒分房睡了,給她打造了一個小竹床,在隔壁房間。
秋秋心裡有主意,方臨、田萱將她放在自己小床上,她也不哭不鬨,邊喝著方臨給她製作的羊皮囊奶袋喝奶,邊睡覺。可等方臨、田萱出去,一不留神,她就動作輕的像是貓一樣,自己從隔壁房間走過來,嘴上還叼著個奶袋子,什麼也不說,悄沒聲息地到隔壁,爬上床,貼著方臨、或者田萱躺下。
有時候方母看到,有時候方臨、田萱一會兒才注意到,都是哭笑不得,忍俊不禁。
方臨經常會給秋秋講故事,哄睡抱過去,或許是從小鍛煉,她理解能力極強,許多故事都能聽懂。
比如《葫蘆娃》,第一次講過後,第二次講著,方臨注意到,講到一半時,她不停地捂著自己耳朵,不一會兒露個縫兒打開一點點,似乎在窺探方臨講到了哪裡,這個動作重複了好幾次。
方臨注意到秋秋動作,看到她的小臉蛋緊張的紅紅的,想了一下,才明白過來,搞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她不想聽爺爺被殺死的劇情,一聽到爺爺遇到危險,就要立刻捂住耳朵,但她又惦記講到哪了,要時不時打開小手聽聽危險過掉沒有。
《葫蘆娃》講過不止一次,但爺爺死掉的情節,秋秋隻聽到了第一次。
不僅是《葫蘆娃》,還有《白雪公主》,每當講到白雪公主要吃毒蘋果,主人公麵對危險,她就趕緊捂住耳朵。
……
若是晴好天氣,方臨經常會帶著秋秋出去走走。
從西巷胡同出去,向東三四裡,來到河邊——這是江水從城中穿過,形成的河水,兩旁修建有堤岸。
這裡栽種著許多梧桐,鬱鬱蔥蔥,從河邊堤上的樹下走過,太陽透過樹葉灑在身上、路上,一片斑駁。
這日,方臨帶著秋秋出來,每次出來時,秋秋是喜歡走路的,他時不時快步走到秋秋麵前,回過頭去看她的小臉,秋秋就趕緊把臉彆過去,不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