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玄作為漢末大儒,又怎會不認識同一時期的文學大家蔡邕,可以說,當看到蔡邕的時候,鄭玄頗為激動,就連手都止不住的微微顫抖。
“拜見主公,康成公,彆來無恙乎?”蔡邕一邊見禮一邊道。
鄭玄十分的激動的來到蔡邕的身旁,抓住蔡邕的手道:“伯喈,沒有想到咱們還能在此界相遇,真是要好了。”
蔡邕古板的臉上帶著笑意,道:“沒有想到此界不僅儒學昌盛,甚至比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麵還要更甚。”
“居然重活一世,康成公,我等定要當竭儘全力輔佐主公才是。”
兩人短暫的暢聊,楚墨又將宋濂介紹給兩人認識。
蔡邕和鄭玄雖然沒有見過宋濂,但熟讀通史的宋濂又怎會不認識眼前的兩人,隻是礙於不認識,所以就站在楚墨的身側,沒有吭聲。
隨著楚墨的介紹,眾人才開始熟絡起來。
看著楚墨帶來的蔡邕、嵇康和宋濂,鄭玄忍不住點頭,書院有了他們的加入,這下自己終於可以不用如此忙碌了。
楚墨端起茶水抿了一口,道:“正好,康成,如今他們和我剛剛來到,還不了解書院內的情況,就麻煩你給我們講講吧。”
鄭玄恭敬稱是,隨後掃過眾人,輕輕道:“各位,華夏書院坐落於壕州,相對於其他十二州,壕州可以說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像樣的書院,它的創立是不僅是為了培育更多的人才的,更是打破教育的壁壘。”
“如今,雖然華夏書院才剛剛起步,但因為主公的先見之明和計謀,華夏書院也算是聞名整個夏陽王朝,來此求學的人也是連綿不斷。”
“截止到今日,成功加入華夏書院的共有九十九人,個個稱得上太守、刺史之才,用不了幾年時間,便可選拔賜官。”
“當然,還有一些不遠千裡而來的學子和周邊百姓家的孩子,吾也給了他們學習的機會,每隔幾日都會在野外給他們授課一次,不限人數,皆可落座聆聽。”
“當然,這都是書院隻有我一人時的打算,如今有了幾位的加入,我想招收學生的數量可以提升一些了。”
“主公,你可有什麼要說的?”
楚墨聞言,緩緩起身,不緊不慢道:“我剛巧有個不成熟的打算,那就是我不想讓華夏書院變成什麼儒家聖地,我想要的真正意義上的華夏書院,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書院,這裡不僅要教授儒家經典,兵家、醫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也要加入其中。”
“如今壕州缺少的可並不止可以處理政務的儒家人傑,想要將壕州變得富強,編撰律法、判罪罰惡的法家;治病求人的醫家;征戰沙場的兵家等等都不可缺少,你們可明白?”
聞言,明白楚墨話中深意的鄭玄心中猛地一沉,表情卻沒有絲毫的變化。
鄭玄豈會不明白楚墨所講,但自己可是儒家之人,當然更想將儒家發揚光大,儒家之人誰不想去追求那獨尊儒術的成就。
當然,鄭玄也清楚,此方世界,百家爭鳴的局麵將會比獨尊儒術更適合,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先手,搶先讓儒家在華夏書院站穩腳跟。
想到這裡,鄭玄風輕雲淡的詢問道:“主公接下來想要怎麼做,屬下當鼎力相助。”
同時,一旁的蔡邕、宋濂和嵇康也同時恭敬道:“我等也謹遵主公吩咐。”
楚墨想了想道:“如今,諸多先賢還無法降臨此方世界,鄭玄,就由你先在華夏書院建立儒院,你暫代儒院院長,蔡邕暫代副院長,負責招收儒家學子。”
鄭玄、蔡邕神情嚴肅,頓感一個重擔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若是儒院被後來者超越,等諸多儒家先賢來臨的時候,他們有何顏麵去麵對他們啊。
百家爭鳴,不僅是楚墨的想法,更是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