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集 吳國崛起_華夏真相集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四十七集 吳國崛起

第四十七集 吳國崛起(2 / 2)

伯駢叩首奏道:寡君薰沐而遣下臣,實欲委國於君侯,請勿見疑。

晉悼公怒息,乃命新軍元帥趙武同伯駢入城,與鄭簡公歃血訂盟。

鄭簡公親入晉軍,與諸侯同會,因請受歃。悼公乃傳令將俘獲鄭人悉解其縛,放歸本國。又傳令諸侯之軍,不得侵犯鄭國,複將虎牢戍兵撤去,以使鄭人自守。

發遣完畢,晉悼公又對鄭簡公道:寡人知爾鄭國苦於南北交兵,欲相與休息。今後從晉從楚,出於爾心,寡人絕不勉強。

鄭簡公感激流涕,當諸侯之麵立誓:晉伯以至誠待人,雖禽獸可格,況某猶為人類,敢忘覆庇之恩若再有異誌,鬼神必殛!

再拜辭去,還於鄭都。

乃儘搜國庫,檢於內宮;來日複遣公孫舍之至晉軍大營,獻樂師三人,女樂十六人,歌鐘三十二枚,鎛磬相副,針指女工三十人;軘車、廣車各十五乘,兵車百乘,甲兵具備。

晉悼公受之,以女樂八人、歌鐘十二轉賜魏絳:卿教寡人和諸戎以正諸華,諸侯親附,如樂之和,願與子同此樂也!

又以兵車三分之一,轉賜智罃:卿教寡人分軍敝楚,今鄭人獲成,皆卿之功也!

二將頓首辭謝:此皆仗國君之靈,與諸侯之勞,臣等何功之有

晉悼公:微二卿,寡人不能至此,卿勿固卻!

鄭國既然歸服,於是十二國再次會盟,儘撤車馬,同日班師。自此鄭國專心歸晉,不敢再萌反複之念。晉國雖已掌握戰略主動權,卻依然沒有對楚國形成壓倒性優勢;晉悼公九合諸侯,連年軍事行動,雖使楚軍疲於奔命,鄭國殘破凋零,也致諸侯疲敝,民生緊迫。

班師回國之後,晉悼公召集諸卿大夫,設酒以待,商討下步對策。

晉悼公:經年以來,屢伐鄭國,智武子所製定疲楚戰略,大見成效,著實可喜可賀。然因連年動兵,九合諸侯,亦使我晉**費不敷,民生凋蔽,如其奈何

魏絳聽罷,起身離座,慷慨說道:臣有一計,未知可否。

晉悼公:今日歡會,不比朝堂議政,卿儘管暢所欲言。

魏絳:若依臣計,自主公以下,大夫私家若有積蓄者,建議全部拿出,貢獻於國,以充軍費。待破楚之後,諸國財賦貢獻大至,再加倍以償,不亦可乎!

此言一出,晉悼公大喜過望,連連稱讚。群臣自然不好提出異議,回家後皆斂私財,上繳國庫。自此公家不禁謀利,私家更無貪婪之民。

晉悼公由是下令:自今而後,祈禱祭祀不用犧牲,改用財幣代替;待賓宴客隻用一種牲畜為享,宮中不再更製新器;公室子侄車馬服飾,皆都按需分配。

畫外音:此令一下,全國立刻掀起節儉禁奢之風。於是集中國內一切可用資源,皆都用於爭霸征伐;又削有餘而補不足,,提高社會風氣,杜絕驕奢淫逸。複借魏絳之口,宣傳維護公族權益資產,反對強宗囤積過量財富,鼓勵非公室貴族財貨流通。彼時霸權政治確立,世卿大族膨脹,尾大不掉。晉悼公新政出台,卻毫無阻礙,卿大夫家族全部順從,在當時列國之中,實為罕事。

經過一年韜光養晦,晉楚兩國皆都稍得喘息,兵強馬壯,再度準備決戰。

公元前563年春,周靈王九年。晉悼公引兵至柤邑(今江蘇邳縣),與吳子壽夢、宋平公、魯襄公、衛獻公、曹成公、莒犁比公、邾宣公、滕成公、薛獻公、杞孝公、小邾穆公、齊太子光會盟。就此從東至西,連同北麵,對楚國形成三麵包圍。

楚共王大感震撼威脅,由是不顧國力困乏,命令尹貞北上伐宋,試圖自中間破其聯盟之圍。是年六月,子囊、子耳駐兵訾毋,包圍宋國,並派重兵攻打西門。

衛獻公救宋,駐於襄牛。子囊攻克蕭邑,子耳攻宋。宋、魯、衛避敵鋒芒,皆都堅守不出。子囊、子耳主動出擊不果,毫無建樹,隻得劫掠一番,複與鄭國司馬公孫蠆訂盟,討一紙空文而歸,敷衍楚王,以此塞責。

畫外音:此時鄭穆公諸子皆死,隻餘公子嘉字子孔,襲子駟之位,官居正卿。因身卑而居高位,又慣用詐術,便致鄭國政局愈亂。當時鄭國六卿,雖曰皆奉正卿為首,實際互不統屬,各行其政,故此司馬蠆偷渡楚營,私自與子囊定盟。

鏡頭轉換,複說吳國。

周靈王十一年,吳子壽夢病篤,召四子諸樊、餘祭、夷昧、季劄皆至榻前,留遺囑道:汝兄弟四人,惟季劄最賢,若立為君,必能昌大吳國。我欲立為世子,奈季劄固辭不肯。則諸樊可繼我位,後傳餘祭,餘祭傳夷昧,夷昧傳季劄,傳弟不傳子孫。務使季劄為君,乃吳國社稷大幸。違吾命者,即為不孝,上天不祐。

言訖而絕,壽止六十歲,在位二十四年。

畫外音:壽夢又稱邗王,史說其名為乘。“夢”之古音讀忙,通於“網”;壽夢之意,就是長久且又牢固的漁網。吳國史上,除開國之祖泰伯、仲庸,壽夢是首位有文獻記載生平事跡吳王,也是在與中原文化隔閡數百年後,第一位重新與中原文明產生聯係君王。

鏡頭閃回,壽夢初即吳侯之位。

壽夢雖生於偏僻蠻邦,但自幼便懷抱遠大理想。即位吳侯之後,所舉首件大事,便是出兵攻打北方郯國,並大獲全勝,迫使其向吳國稱臣。

這次戰爭規模雖然不大,但其意義卻非同尋常。因郯國雖非強國,但卻是當時中原霸主晉之屬國。便因伐郯一戰,壽夢名揚中原,諸侯亦都記起,在江淮之南,尚有一個吳國。

在此之後,壽夢又出奇招,竟無端北上朝貢天子,與周王室攀親。

壽夢到成周洛邑,帶著自己最為喜愛幼子季劄。因其遠祖泰伯、仲庸乃是周文王嫡親伯父,故其父子受到周簡王親切接見,熱情相待。壽夢與季劄始讀《尚書大傳》,由此大開眼界,始知治理國家韜略手段,並習禮樂周製。

季劄接觸到禮、樂之後,便似著魔,此後終其一生研究,再不以承嗣王位及治理江山社稷為意。父子二人將禮樂帶回吳國,壽夢見幼子愛之成癡,複又後悔不迭。

閃回結束。吳王壽夢既薨,長子諸樊率諸弟子侄及滿朝公卿,為父王殯葬已畢。

諸樊升朝,當眾卿之麵,讓國於季劄,並說道:此乃先父之誌,不可違也!

季劄麵紅耳赤,固執堅辭:弟辭世子之位於父生之日,肯受君位於父死之後乎兄若再遜,弟當逃之他國矣!

諸樊萬不得已,乃向眾臣宣布父親遺囑,明示兄弟之間次第相傳之約,方肯即位。晉悼公聞說吳王新舊更迭,乃與諸原諸侯各遣使前往吳都吊賀,通使交好。

周靈王十二年,晉國諸卿凋零,智罃、士魴、魏相等一班宿將功臣,相繼而卒。

晉悼公欲使士匄為中軍元帥,士匄堅辭:伯遊年長於我,不可使後來者居其上也!

伯遊者,荀偃之表字也。

晉悼公聽從其議,乃使中行偃代替智罃之任,執掌中軍,使士匄為佐副。

又欲使韓起為上軍之帥,韓起亦堅決推讓:臣雖年長,但不如趙武之賢!

晉悼公見眾卿相互謙讓,心中大慰,乃使趙武代替荀偃之任,執掌上軍,以韓起為其佐副。欒黶職掌下軍帥印如故,魏絳為副。

新軍主帥出缺,悼公說道:寧可虛位以待人,不可以人而濫位!

乃使其軍吏率官屬卒乘,附於下軍。寧缺勿濫之典,便來源於此。

諸大夫皆曰:君之慎於名器如此!

乃各修其職,不敢稍有懈怠。

秋九月,楚共王熊審薨逝,壽止四十歲,在位三十年。世子熊昭繼立,是為康王。

鏡頭閃回。楚共王即位不久,申公巫臣攜夏姬私奔至晉,在楚國引起軒然大波。

夏姬被喻為東周時期,五大美女之首。楚莊王滅陳,欲將其納入後宮,被申公巫臣勸阻。司馬公子側欲娶其為妻,也被巫臣以此婦克夫為由勸止。

豈知申公巫臣處心積慮,自己欲娶夏姬為妻,終攜其私奔至敵國。

公子側由此暴怒,奏請楚共王:巫臣如此欺君,豈可容其逍遙法外可遣使至晉,以重幣將其引渡回國殺之。

楚共王當時年公十歲,但甚有主見,知道公子側是公報私仇,於是不聽。

公子側又道:巫臣為一寡婦,不惜冒犯楚法,叛逃晉國,欺騙莊王。若不誅滅其族,則何以對舉國卿大夫耶!

楚共王:卿論非也。巫臣諫納夏姬,為先王謀則謂忠,為自己私謀則不忠,並無罪過。雖有叛國之實,但無大害於楚國,亦不至於滅族焉。

楚共王雖然年幼,但保巫臣家族,是欲使其首鼠兩端,心在牽掛顧忌,不能一心事晉。然而公子側為泄私憤,最終與令尹子重合謀,儘滅巫臣之族,將巫臣逼上敵對絕路。於是巫臣向晉侯自請親赴吳國,為吳王訓練軍隊車戰之術,在楚國後背插上一刀。

楚國名將養繇基,在楚晉大戰之前,請令出征,並為證實自己實力,遂當楚共王之麵,引弓發矢,將疊堆披甲射穿七層。

眾臣皆誇讚道:主公有如此猛臣,何愁戰而不勝

楚共王反而怒道:如此賣弄技法,定會死於箭也!

於是儘收其箭,不許逞技。將在謀而不在勇,楚共王可謂得其精髓。

楚共王生有五子,長子昭、次子圍、三子比、四子皙、五子棄疾。

因五子皆為庶出,楚共王憂鬱寡斷,無法決定繼嗣者。由是求助神靈,派祭師手擎玉璧,遍祭楚國名山大川,祈禱神靈從五子之中,挑選一位主持社稷。

祭師歸來,楚共王便將此玉璧藏於祖廟,召五子按長幼之序,進入祖廟祭拜;自己躲於暗處窺視,看誰能接觸玉璧,便可繼承王位。

觀察結果,子昭膝蓋跪上玉璧,子圍臂肘壓住玉璧;子比與子皙無緣接觸玉璧。倒是年幼五公子棄疾,被人抱入祖廟祭拜,兩拜都壓住玉璧。

楚共王在暗處看得清楚,便以為長子、次子及幼子皆可繼嗣,幼子棄疾最受祖先青睞。但依無嫡立長之製,隻得選擇長子昭,立其為嗣。

閃回結束。楚共王既死,康王繼位,傳檄同盟諸侯。

吳王姬諸樊聞之,便趁楚國大喪,命公子黨為帥,率師伐楚。

楚康王聞報吳國來伐,遂遣大將養繇基為帥,引軍出國迎敵,戰於庸浦。

楚人同仇敵愾,養繇基於陣前親手射殺公子黨,吳師大敗而還。

諸樊不甘失敗,乃遣使至晉,求晉侯出兵,為己報仇雪恥。

晉悼公早欲伐楚,見吳國要求聯手擊楚,乃欣然應允,大合諸侯於向邑,謀劃伐楚。

大夫羊舌肹進諫:吳子伐楚之喪,興不義之師,自取其敗,不足恤也。惟秦晉鄰國,世有姻好,卻附楚擊晉,逞凶於櫟邑。晉為伯主,此喪師之辱,理宜先報。倘若伐秦有功,則破秦楚聯盟,楚勢益孤,亦可謂為吳國報仇雪恨矣!

晉悼公:出師有名,卿言甚善。

遂遣使往責吳王,趁喪伐楚不義,拒絕其借兵報仇之請。繼而大會齊國公子弱、宋大夫向戌、魯大夫季孫宿、衛大夫寧殖、鄭大夫公孫蠆,以及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國代表,使範宣子重述蕭魚之盟,鞏固晉國霸主地位。

會盟之後,晉侯卻又替吳國謀劃攻楚之策,要求與會諸侯配合吳軍,襲擾楚國。

諸侯聞此,麵有難色。晉悼公乃授意範宣子,可準許適當減少魯國對伯主貢賦,暗示魯國率先擁護擾楚之議。魯大夫武子季孫宿及子叔齊子,本來黨附於晉卿範氏,自然知趣,於是帶頭支持助吳襲楚。魯國率先提議,終得十二家諸侯全體通過。

晉悼公見唆使諸侯橈楚成功,免去後顧之憂,遂親起大軍伐秦。

秦、晉兩國大戰於棫林,秦師敗績。

既然一戰而勝,起到教訓秦國作用,晉悼公不欲再戰,便要散盟班師。

三軍主帥荀偃因封地中行國與秦國相鄰,常受秦軍襲擾,心有不甘,固請再戰。

悼公雖然不悅,但亦妥協道:寡人止步國境,紮營河東以待;卿率三軍及諸侯之兵,渡河西向,便宜行事,與秦侯約成以歸可也。

荀偃大喜拜謝,乃率軍西征。

秦景公聞報晉軍渡河深入,一麵堅壁清野,一麵步步後退,撤至涇水以西。中行偃追至東岸,秦軍再撤,隨征諸侯便皆不願再進,怠慢之心滋生。

畫外音:棫林一戰,使晉國西疆得以安定,但若再乘勝而進,眾公族皆以秦國偏遠,便不甚上心;中原諸侯又與秦國本無恩仇,故皆不願窮追。此番西征,本應敗秦即止,但因中行偃私心偏重,欲謀自己封國之利,故致眾心不從,以致行動不一,戰事遷延。

秦景公聞報晉師並不止兵,將要渡河來擊,驚怒非常,乃思絕戶之計,使人以毒藥裝入囊中,沉於涇水上流。

魯大夫叔孫豹要討好晉國,不顧深淺,引領本國人馬,會同莒國之師,先濟涇河。於是軍士飲水中毒,多有死者;後續各國聯軍,遂不敢繼續渡河。

鄭國大夫公子蟜見此,對衛大夫北宮括道:諸侯之中,我二國入盟最遲,非同晉侯故友。今既已從盟,敢效彆國袖手旁觀乎

北宮括同意其論,遂命將士自帶清水乾糧,禁飲河中之水,與公子蟜率師渡過涇河。諸侯之師見此,皆都效仿,相繼渡河;中行偃亦率三軍過渡,分彆紮下營寨。

中行偃豎起中軍大帳,擂鼓聚將,並請諸侯計議軍情。

先喚前軍哨探問道:秦軍現在何處

細作回報:相去不遠,距此止有五十裡。

中行偃:傳令各軍,五鼓傳餐,雞鳴駕車,視我馬首所向而行!

諸侯各回本營,傳令本軍,來日出征,隻隨晉軍帥旗而進,不必爭先立功。

晉下軍元帥欒黶素來不服中行偃,聞令大怒,回至本營,對副將魏絳說道:軍旅重事,又遠征伐國,為帥者本應眾謀公斷,方保必勝。即使荀偃善能獨斷,今率四軍之眾,複有十二國兵馬,亦應明示各軍進退方向次序!焉有使數萬之眾,皆視其一人馬首所向者若其迷路,則三軍皆四麵亂撞乎此戰之敗,可預知也。我不願分擔其敗,偏就馬首向東!

遂負氣拔營,率下軍及新軍人馬東歸。

魏絳暗道:荀偃下此亂命,委實敗多勝少。我身為下軍之佐,聽從本帥命令,正是職責所在。豈能違抗頂頭上司,甘冒死罪

於是亦隨欒黶班師,回渡涇河。

中軍巡哨見下軍回師,不敢上前阻攔,隻得回奔大帳,急報主帥。

中行偃聞說欒黶抗命回軍,勃然大怒,但當諸侯之麵,不欲暴露本國將帥之間仇隙,遂努力壓下滿腔怒氣,故作大度說道:作為三軍主帥,出令不明,我實有過。令既不行,何望成功為免失敗,反師可也。

乃請諸侯之師先撤,晉師斷後。諸侯見其虎頭蛇尾,無不驚訝,隻得返師東歸。

下軍戎右欒鍼乃欒黶之弟,見兄長率先抗命撤軍,致中軍元帥也要無功而返,不由氣衝牛鬥,來見範匄之子範鞅。

欒鍼:今為報秦,集十二國兵力以赴,天下皆知。若無功而返,以何還報我主兄欒黶抗命,我豈可隨其皆返不如拚死一戰,庶為兄長稍贖大罪萬一。子能與我同赴秦師乎

範鞅:子以國恥為念,鞅豈敢不從!

二將乃各引本部私兵,馳入秦軍陣營。秦景公聞報,不由大驚。(本集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屠龍倚天前傳 英雄聯盟之我是隊長 帶著超市大逃亡 離婚?不怕!她轉身改嫁京圈太子爺 下鄉的姐姐回來了 廢土開發日記 活人深處 人在北美,朝九晚五 幕後黑手:我的詞條邪到發癲 絕境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