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集 蔡澤相秦_華夏真相集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八十八集 蔡澤相秦

第八十八集 蔡澤相秦(1 / 2)

雷鳴天際,烏雲漸集;鼓角聲聞,大戰在即。

戰神武安君白起與副將王齕堅守壁壘,嚴陣以待,隻等趙軍來攻。

秦帥點兵派將,列陣布軍之時,趙軍營中,主帥趙括也在點兵。

趙括:諸將官,聽我將令!吩咐各軍,四鼓造飯,五鼓列陣,全軍向前推進,隻留三萬兵守壘,勿要一戰全殲秦軍。

於是眾將聽命,依時結束而進,直奔敵陣。

行不五裡,遇見秦兵。兩陣對圓,趙括便命衝鋒。

秦兵稍觸即敗,趙軍追奔二十裡,及於秦壁。

王賁、王陵繞營而走,趙括傳令一齊攻打秦軍營壘,雙方矢石如雨,各都死傷無算。

秦軍堅守不退,諸將迅速各就各位,暗將四十萬趙軍包圍於山穀之中,營壘之前。

王賁、王陵殺回,堵住穀口;司馬錯、司馬梗斷絕趙軍糧道;蒙驁死死把住要道,將趙壘五萬兵與穀內四十萬兵截為兩斷,相互不能接應。

趙括已知中計,急使軍士在秦營前三裡外築成長壘,堅壁自守。

對峙旬月,白起親至陣前,遙呼趙括:賢侄,你已落入網中,此際不降,更待何時

趙括猛悟:師伯果在軍中!某初領大軍,便遇戰神,不亦天意乎

於是使人回複:師伯且退,容侄思之。

因知趙**馬皆在己手,再無後援,一麵固壘自守,苦思突圍之計。

此時秦王已得武安君傳報,知道趙括兵困長平,遂親至河內,儘發民家壯丁,凡年十五以上皆令從軍,分路掠取趙人糧草,遏絕六國救兵。

趙括被秦兵圍困,凡四十六日,軍中無糧,士卒自相殺食,趙括不能禁止。眼見不能坐困待死,乃將四十萬軍,分為四隊,輪番向外衝殺。

奈軍士腹中無食,衝突不出,每次皆被飽食秦軍擊回營壘。

趙括不勝其憤,精選銳卒五千,俱穿重鎧,自己握戟當先,冒矢突圍。終因腹饑無力,不能透圍,最終身中數十箭矢,流血至儘而亡。

趙軍見主帥已死,皆都釋兵投降,馮亭自刎而亡。故壘趙卒,亦都棄械。

白起與趙軍相持期年,本來亦是強弩之末,軍中亦自乏糧。眼見忽又多出數十萬降卒,不由大憂,便與王齕計議:此番大戰,勝則勝矣,二十餘萬降卒,卻如何處置

王齕:若攜此二十餘萬眾還國,未至鹹陽,連我二十萬秦卒,亦都餓死矣。若釋放歸趙,則皆懷今日之恨,此後孰能敵之且若變起俄頃,我皆為異鄉之鬼矣!

白起:上黨已在掌握,然其吏民不樂降秦,而願歸趙!今趙卒死者近半,降者亦二十五萬之眾。我出關秦師三十萬,隻餘十六七萬,尚不如降卒之眾。一旦嘩變,何以防之

伯侄二人計議終夜,天已破曉,終無良策。

白起正冠理袍,向黃山跪倒,淚落如雨:祖師,休怪弟子意狠心毒,妄開殺戒!

乃出帳傳令,命將降卒分為二十營,每營一萬二千人,各使一員秦將統之。每營配以秦軍八千,持戈佩弓監守,各賜牛酒。

趙軍降將:敗軍之將,反以牛酒犒之,此何意也

白起:此餞行酒也。汰選趙軍,精銳能戰者準入秦伍,老弱願歸田者,發回趙國。

趙軍大喜,因不設備,開懷暢飲,儘都醉倒。

是夜,武安君密令秦兵,皆以白布裹首;凡無白布者,儘坑殺之。

可憐趙國降卒,旬月不得飽食,又兼飲酒,皆都醉如爛泥,毫無知覺。秦兵上前,掄開兵器,便如切菜砍瓜。直砍到次日午時,才將二十餘萬趙卒殺儘,一齊推入山穀。

白起下令,止存趙卒年少者二百四十人不殺,放歸邯鄲,借以宣揚秦國之威。

此後旬月之內,血流淙淙有聲,不斷混入溪水。楊穀之水變為赤色,至今號為丹水。

武安君白起命收趙卒頭顱,堆聚於山穀之間,謂之頭顱山。又築石為台,崔嵬隆起,以禱冤魂,號為白起台。此台之下,即是楊穀丹水。

畫外音:五百年後,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夜聞鬼哭之聲不絕。天明淒然長歎,命三藏高僧大設水陸道場,七晝夜不息,唱經超度坑卒亡魂,因名其穀曰省冤穀。通計長平之戰,秦趙兩軍前後斬首三十餘萬級,秦卒與趙兵各半。又屠殺坑埋趙卒二十餘萬,誅戮總數,不少於六十餘萬,埋骨於此。

事件懸疑:長平之戰,秦趙兩軍皆為天下勁卒,可謂戰國時期終極之戰。趙國之敗,果然便如後世史家所說,僅歸罪於趙括紙上談兵,無能之故否

失敗原因:其一,趙國耕地僅為秦國五分之一,又全民皆兵,豐年尚能自給,戰時糧不足用;而秦國彼時已坐擁關中、巴蜀兩大糧倉,無作戰乏糧之患。其二,趙軍精於胡服騎射,但上黨地區群山疊起,趙軍飛騎便不敵秦國重甲步卒。其三,秦趙大戰之時,山東五國騎牆袖手,竟無一國來援。其四,秦國主帥武安君白起,赫赫戰將,稱為戰神;趙軍首任主帥廉頗先在堅守作戰中接連失利,故被趙主懷疑,次任主帥趙括毫無威望,更無幫手。

鏡頭閃回。趙括出身將門,少時便隨父馬服君趙奢在軍中曆練,熟讀兵書。

當年秦趙兩軍閼與之戰,趙奢大勝胡傷,便有兒子趙括與副將許曆謀策之功。

趙攻齊國麥丘之戰,趙括將糧食擲入被圍麥丘城中,致其守軍大亂,終於破城。

趙奢死後,趙括繼承父爵,得到軍中將領一致支持,長平之戰前更無劣跡。

長平之戰,軍中乏糧,後勤實力不足。斷糧四十六日猶能突圍,趙括實非庸才。

長平敗訊報至邯鄲,趙王大悔;因趙母苦諫在先,便不加誅,反賜粟帛慰之。

趙國正在慌亂,探馬來報,說秦武安君聲言欲圍邯鄲。趙王惶懼,群臣鉗口。

平原君自恨當初力主接受上黨之降,今欲救趙,彷徨無計。蘇代正在邯鄲,請命前往鹹陽,勸秦王休兵撤軍。平原君遂出金寶幣帛,以資蘇代入秦遊說。

蘇代入秦,未拜秦王,先往見應侯範睢,至府遞上名刺。

範睢知道來者乃是大師伯蘇秦之弟,不敢怠慢,親迎入堂,揖之上坐,問其何來。

蘇代:自邯鄲而來。明為趙國說客,實為丞相身家性命,更為我鬼穀門繁榮昌盛,免於陷於內鬥,以致毀門絕派,故此不得不來。

範睢:師伯何以出言如此驚人

蘇代:某非大言欺詐。你乃鬼穀門三代弟子領袖,曠世奇才,聽我說罷,自加分辨。

範睢:然。小子惟師伯之命是聽。

蘇代:武安君坑趙降卒數十萬,又將一舉滅趙。上乾天和,下怒鬼神,中敗人倫;隻圖功名,不懼天道,枉顧祖師教訓。然天下皆知,遠交近攻,平滅六國之計,是出於相公者。若平六國,皆似長平一般,則天下人種,將滅過半,冤魂充塞天地,範卿猶能安枕乎

範睢:列國爭戰,適者生存。人生在世,其誰不死

蘇代:此乃自然之理,複說保身之道。武安君用兵如神,平生收奪七十餘城,斬首百萬,雖伊尹、呂望之功,不過於此。今又兵圍邯鄲,趙必亡矣;趙亡,則秦成帝業;秦成帝業,則武安君為佐命元臣,如伊尹之於商,呂望之於周。若果如此,範相何以自處

範睢:白起為將,某為卿相,有何不可

蘇代:秦自商鞅以來,最重戰功。又武安君素好殺伐爭強,恃此蓋世之功,在鬼穀門中複又是你長輩,焉肯容你位列其上即使並肩於朝,亦不免殺身滅家之禍矣。

範睢思索再三,句句有理,遂長跪趨前,問道:然則如何

蘇代:不如便許韓、趙,割地以和。勝趙雖為武安君功勞,但致天下大怨;而割地乃六國所願,又兵不血刃,以為君功。又可趁機解除武安君兵柄,君之相位,則安於泰山矣。

範睢聞言大喜,離席再拜,叩謝全身保位之恩,當下贈以重金。

蘇代遜謝,並催促道:此事利於遽行,不可耽延。如若不然,武安君大功成矣。

範睢然諾,入宮言於秦王:今大王伐趙,奇功已建,可喜可賀。然雖大勝,且坑趙卒四十萬人,我國元氣亦自大損,消耗高於趙國三倍。況秦兵在外日久,勞苦不堪,宜還國休息年餘,再囤糧秣,方能再戰。不如使人告諭韓、趙,使割地以和,則遠勝於以兵相伐。

秦王:諾。惟相國自裁。

範睢領命回府,大出金帛,以贈蘇代,使往說韓、趙二國,割地以降。

韓、趙二王懼秦,皆聽蘇代之計。韓許割垣雍,趙許割六城,各遣使至秦訂約。

秦王:韓止割一城,勿乃太少乎

韓使:然則上黨十七縣,原韓國之地也。

秦王大笑。便遣使傳旨,速召武安君班師。白起正欲進圍邯鄲,忽聞班師之詔,知道必是出於應侯之謀,然而不敢不從,隻得還師解兵。心中大恨範睢,使自己不能成就大功。

秦王親迎至郊,犒賞三軍,大讚武安君功高蓋世,用兵之法天下無雙。

白起見範睢不在王側,趁機私下奏道:長平一戰,趙國再無餘兵矣!邯鄲一夜十驚,若乘勝往攻,不過一月可拔,更滅其國。惜乎應侯不知時勢,主張班師,失此機會。

秦王聞之大悔:既是如此,何不遣使回奏,便回師耶

白起:臣若不回,應侯當奏臣恃功自傲,抗拒王命也。

秦王不答,回宮之後,欲在國內另選未曾與戰生力之軍,複使白起為將,再伐趙國。

白起心中鬱結,為表示不愉,遂以病辭之。

秦王心中亦不悅,乃命王陵為將,率軍十萬伐趙,兵圍邯鄲。

趙孝成王聞報,神魂俱喪,遂親登老將廉頗府門,先為前番臨陣換將之事認錯道歉,然後拜請廉頗複為大將,率城中老弱之卒,以禦秦軍。

廉頗不計前嫌,奮然掛帥,設計防守。並募死士,夜縋城外往襲秦營,王陵屢戰不利。

秦王迭聞敗報,且悔且急,亦親至武安君府上,再請白起出征,以代王陵。

白起奏道:戰場時機,便如空中浮雲,稍縱既有變化。前者趙國大敗之餘,邯鄲家家發喪掛孝,百姓震恐不寧,因而乘之,克期而下。今我軍徒勞往返,又頓兵堅城以下,將過兩載。其痛已定,反為哀兵怒眾,無不以一敵十。廉頗老將,非趙括可比;趙國方獻城納降,秦複攻之,是失信於天下,諸侯必將合縱來救,臣未見秦之勝也。

秦王再三強請為帥,白起再四固以病辭,隻是不從。

範睢聞此,密奏秦王:武安君病未可知,然不肯為將,其誌已堅。不如以王齕為將,其力拔上黨十七城,用兵之能,不在武安君之下也。

秦王屢次被拒,此時已對白起心生殺機,乃從範睢之議,增兵十萬,命王齕往代王陵為帥,圍攻趙都。王齕奉命而往,率兵再圍邯鄲,激戰五月,仍是不能攻拔。

範睢恐秦王見罪,遂先入告:武安君揚言於人,說王不聽我,今竟如何

秦王不信,遂下詔旨,必令武安君再為上將,往邯鄲領兵,替回王齕。

武安君偽稱病篤,不肯接印,亦不上朝謝恩。

秦王大怒,下詔命削武安君爵位封土,遷於陰密;且令立刻離開鹹陽,不許暫停。

白起接詔,才覺著慌,因看出秦王無情,遂遣散府中賓客,臨彆泣言:昔我師祖範蠡曾有名言,狡兔死,走狗烹。吾為秦王攻下七十餘城,而功成不去,故當烹矣。

於是急出鹹陽西門,到至杜郵暫歇,以待家人行李,實為難舍家財。

應侯範睢聞之,複又進言秦王:白起行緩,必是不服,心有所待;且大有怨言,其病非真。我軍中大將,多半是其舊部,若令其遠適他國,必為秦害,惟大王思之。

秦王聞言猛醒,乃遣使出城賜劍,令白起自裁。

武安君歎道:我平生殺人百萬,又坑長平四十萬趙卒。彼有何罪我死固其宜矣!

歎罷,自剄而死。白起用兵之能,固然天下無人可比;但政治才能,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徒留一場歎息。既已引起秦王懷疑,且有抗命之舉,而不及時投往外國,複又滯留鹹陽,是乃取死之道。就此論之,其不如同門師弟樂毅多矣。

秦王既殺白起,複令鄭安平為將,益發精兵五萬,往助王齕,必要攻下邯鄲。

趙王聞此大懼,便與諸卿商議,決定遣使分路而出,求救於山東五國諸侯。

平原君進言:魏國是吾姻家,信陵君與臣素善,其救必至。楚大而遠,吾當親往。

於是揀選門下食客三千,欲得才優者二十人同往。經過篩選,共得一十九人,不足二十之數。時有末坐之客,乃是大梁人毛遂,自請備員,湊夠二十人。

平原君:先生至我門中為客,今有幾歲

毛遂:不多不少,恰便三載。

平原君:賢士處世,譬如錐處囊中,其穎立露。先生處我門下三年,未聞有甚異能,亦不為趙勝所知。此番是去楚國請兵,國之大事,恐不敢有勞。

毛遂:臣今日請處囊中。將儘脫而出,豈特露穎而已

平原君甚奇其言,乃準予同行。

既至郢都,請春申君黃歇轉報楚王。黎明入朝,楚王賜平原君坐,門客俱立階下。

稍作寒暄,話入正題。平原君侃侃而談,言及合縱卻秦之事,楚王畏秦,再三不應。從早至午,平原直說得口乾舌燥,議不能決。

毛遂見此,忽然按劍曆階而上,對平原君說道:合縱利害,片言可決。今自日出入朝,日中而議猶未定,何也

楚王聽出弦外之音,借機發怒:寡人與汝君議事,客何得多言!

毛遂昂然答道:天下大事,天下人皆得議之。臣有一言,王其聽否

楚王顏色稍舒:客有何言

毛遂:昔楚地五千餘裡,自武、文稱王,雄視天下,號為盟主。一旦秦人崛起,數敗楚兵,懷王囚死,鄢、郢儘沒,被逼遷都於此。楚國三尺童子,猶以為羞,大王獨不念乎今日合縱之議,非惟為趙,亦為楚也。

楚王聞言,麵帶愧色,唯唯應諾,便與平原君歃血為盟。隨即當場下令,命春申君黃歇為將,率八萬大軍出都,北上救趙。

平原君告辭歸國,深讚毛遂智勇雙全,自此拜為上客。

鏡頭轉換,按下楚國,複說魏王。

趙國使節到至大梁,向魏安釐王呈遞國書,再三致意,請求發兵救趙。

信陵君心係平原君,也不斷為趙使說項,向魏王美言。安釐王卻不過雙方情麵,隻得同意出兵,並遣大將晉鄙,帥兵十萬救趙。

秦王聞說趙使四出,諸侯救兵將至,心中亦慌,遂親至邯鄲督戰,並使人謂魏王道:秦攻邯鄲,旦暮且下。諸侯有敢救者,必移兵先擊之!

魏王大懼,急遣使者追及晉鄙,戒以按兵勿進。

晉鄙受詔乃止,屯兵鄴下候命。楚王亦接到秦使威嚇,亦赦命春申君屯兵於武關,觀望不進。平原君還至邯鄲,蹺首以望,見魏軍不至,複遣毛遂至魏,請信陵君催促發兵。



最新小说: 讓你低調,你龍袍加身震驚全校? 癌症確診我發癲,前妻後悔瘋狂倒追 找個不會死的老公好難 LOL:那年十七,世界第一 武聖! 滿門忠烈,我為大夏靠山王 邪祟修仙,從變身女修開始 破海征程 綜藝發瘋不內耗,逼瘋彆人我驕傲 大虞明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