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前元三年,劉武入朝麵君。
兄弟相見,設宴歡聚。景帝酒醉,一時興起許道:朕千秋萬歲之後,傳位於弟。
劉武聞此,口內雖然遜辭,心中暗喜。母親竇太後聞知,也是大為喜悅。
雖是酒後閒話,但所謂君無戲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隻因景帝醉後一諾,立刻便由宮中秘聞,迅速傳遍朝野諸侯,成為眾人皆知。
吳王劉濞聞知此訊,惹起新仇舊恨,拍案怒道:我高祖自斬蛇起義,驅逐暴秦,又與項王激戰四年,千辛萬苦打下江山,任由旁支子孫輕易許人哉不殺劉啟小兒,誓不為人!
鏡頭閃回,敘述吳王與景帝恩怨。
景帝劉啟為太子時,吳王劉濞遣世子劉賢入京,以為人質。
劉賢因與太子劉啟年歲相當,因而時常一起玩耍,喝酒競射,並下六博之棋為戲。劉賢生性輕佻剽悍,又仗父親勢力,平時驕矜異常。與劉啟博弈,常因棋路相爭,態度不敬。
這一日二人酒罷弈棋,又起爭執。劉啟一時怒起,順手拿起棋盤擊打劉賢,不料失手將其打死。漢文帝倒也不以為意,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埋葬。
閃回結束。從此劉濞怨恨劉啟,誓欲為子報仇。
再次閃回,敘述吳王劉濞來曆。
吳王劉濞,乃是漢高祖劉邦次兄劉仲之子,生性豪強,為人勇猛。
淮南王英布叛亂之時,漢高祖親征平叛。劉濞當時年僅二十,便以騎將身份,跟隨三叔劉邦征伐淮南,在蘄縣之西一舉擊破叛軍,迫使英布逃亡被殺。
當時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沒有後嗣。高祖認為東南之地與漢廷懸隔,非猛壯藩王難以統治,故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
吳地豫章郡產銅,吳王劉濞到任之後,便招致天下眾多亡命之徒,盜鑄銅錢。另外吳地濱海地區產鹽,吳王遂又煮海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獲利頗豐。
吳國所鑄銅錢,與鄧通錢一並流通天下,由是經濟富足,實力日漸強大。隻因國庫豐盈,吳國境內由此不征稅賦,軍卒民夫而且一律給予傭值。國人由此支持吳王,惟命是從。
世子劉賢被殺,吳王從此稱病不朝。
秋季遣使進京朝覲,漢文帝問:吳王何病,不能來朝
使者答道:隻因心傷世子之死,吳王故此稱病。請陛下捐棄前嫌,給其改過機會。
漢文帝:準卿之奏。賜給吳王幾案手杖,念其年老,許以不再朝覲。
吳王拜受文帝之賜,聞說可以不必朝覲,由此以為朝廷軟弱,愈發驕橫。
閃回結束。漢景帝劉啟即位,許諾梁王劉武可為皇太弟。吳王聞之,怒不可遏。
恰在此時,晁錯升任禦史大夫,開始謀劃削藩。
景帝二年,晁錯上《削藩策》,上陳諸侯罪過,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
楚王劉戊來朝,晁錯上奏:薄太後國喪之時,楚王在其國中宴樂**,請求誅之!
漢景帝下詔:赦免楚王死罪,削減東海郡,以為懲罰。
晁錯:趙王劉遂有罪,奏請削其河間郡;膠西王劉昂賣爵舞弊,請削其六縣。
漢景帝:準卿所奏。
晁錯:吳王劉濞,懷其殺子之恨,圖謀不軌。經營吳地四十餘年,私自鑄錢,又煮鹽販賣,還招納逃犯,謀反之心已顯。宜削奪吳國會稽、豫章兩郡,以為薄懲。
漢景帝:準卿所奏,即可下詔。
數道削藩聖旨陸續下達,受削諸王皆都大嘩,既懼且怒,尤恨禦史大夫晁錯。
吳王劉濞早懷反意,見削自己兩個大郡,不肯奉旨。於是派出使者,與膠西王劉昂相約反漢,事成之後,平分天下而治。
劉昂一說即從,並與齊國諸王相約,共同反漢,響應吳王。
劉濞又派人前往楚、趙、淮南,通謀相約起兵。朝廷正準備元旦慶典,毫無防備。
漢景帝三年正月,新年剛過,春寒未消。
吳王劉濞下達屠殺令:吳國境內,朝廷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儘行誅殺,一個不留!
於是鐵騎四出,屠刀揮舞。江南早春,本是一派鶯歌燕舞,頓時化作腥風血雨。
聞說吳王起兵,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六王群起響應,一齊公開反叛。
吳王大喜,於是下達募兵號令,征募國內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子,全部入伍。數日之間,便聚徒眾三十餘萬人。繼又派使四出,分彆與匈奴、東越、閩越貴族勾結。
七國大軍聚集,發布聯合檄文,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西向。
鏡頭特寫。隻說吳國戰旗獵獵,一路西指。
吳王起兵會稽,北上廣陵,命置糧倉於淮南東陽,向西渡過淮河,先與楚兵會合;並遣間諜遊軍,深入肴澠,探聽朝廷動向。
當時七國叛軍布置,以及進軍線路,已經十分明晰。吳楚聯軍渡淮向西,乃是叛軍主力;膠西等國叛軍共攻臨淄,齊王劉將閭據守;趙國則約匈奴精騎,聯手犯漢北境。
由於劉濞謀定而動,故此七**隊進展順利,一路勢如破竹。
於是烽煙四起,警報紛傳,皆入長安。
聞說七國亂起,漢景帝大驚,與晁錯商量出兵平叛事宜。
晁錯:叛軍勢大,各路守將必定不敵。為保必勝,臣請留守京師,陛下禦駕親征!
景帝覽奏,問於群臣。眾議紛紛,久而不決。
晁錯屢次上書促戰,見天子不下決心,於是大慌,就與下屬丞史商議。
晁錯:亂勢已起,天子不下詔命征伐,此必是朝中有人相阻,我將奈何
丞史:大人以為何人,阻攔平叛大計者
晁錯:吳王今舉七國之兵反叛,若無內應,豈敢孤注一擲我觀滿朝文武大臣,隻袁盎曾為吳相;入朝之後,又多次收受劉濞恩惠。袁盎必定知其預謀,我欲上書彈劾,如何
丞史:此時正當上下一心,一致對外。無憑無據,豈可捕風捉影,先自內訌起來
晁錯聞此,也覺證據不足,一時猶豫不決。
未料二人內室密語,卻被廊下從吏聞之,立時出府,報與袁盎。
袁盎非常惶恐,連夜求見國舅竇嬰,說道:吳王反叛原因,實為世子曾被天子誤殺,又不服削藩之故,與微臣有何相乾晁錯欲要誣臣,某請麵見天子,當庭對狀!
竇嬰以為言之有理,遂入宮稟告景帝。天子聞此,即命召見二臣,當麵對質。
袁盎領旨進宮,發現晁錯已經在場,遂跪叩上奏:請求陛下屏退旁人,容臣密奏。
景帝準奏,命晁錯暫且退出。
袁盎見無旁人在場,便即獻策:吳楚叛亂目的,在於誅殺晁錯,並求複其封地。依臣之計,隻要陛下舍一晁錯,赦免七國謀反之罪,複其故封,則兵不血刃,叛亂自平矣。
景帝:賢卿且退,容朕思之。
袁盎:古語有雲,當斷不斷,必生禍亂。陛下聖明,尚請乾綱獨斷!
於是大拜四拜,起身出宮,自還己府,暗地運作。景帝此後苦思數日,終命袁盎為太常,命其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以誅晁錯為由,與吳王談和。
袁盎去後未久,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以息七國之亂。
景帝最終批準眾臣之奏,詔命腰斬晁錯於東市,誅夷三族。又傳首七國,詔命罷兵。
事件懸疑:世人皆知,漢景帝聰明睿智,並非昏君,且明知晁錯主張削藩,乃是一片忠心為國。因何便就輕易聽信眾臣讒言,不但下令腰斬忠臣,而且夷其三族
曆史真相:其實此乃帝王之術,舍車保帥之舉,並陷七國於不忠不義之地,以保朝廷必勝。當時吳王是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起兵,天下諸侯不明真情,皆欲進京勤王。漢景帝無由自辯,隻有忍痛割愛,殺掉晁錯。晁錯既死,吳王若繼續進兵,就等於承認己是亂臣賊子;但若就此退兵,更是死路一條。犧牲晁錯一家,以換取諸侯支持,此為真相。
袁盎奉命出使吳國,說明天子準許諸王所請,必殺晁錯,就此勸說吳王罷兵。
吳王自然不肯罷兵,自尋死路。並以深念舊情為由,欲將袁盎留下,命為領軍。
袁盎這才知道自己是被天子利用,至此進退兩難。因思自己家眷皆在長安,豈敢從叛造反於是毅然拒絕,堅執不肯。
吳王聞此,立即反目,便派都尉:你領兵五百,將袁盎及其隨從,殺之祭旗!
都尉領命,回營召集手下校尉,安排任務:來日五鼓出發,圍剿袁盎及其部眾。
安排已皆,校尉各散,依令回營準備兵馬。
諸校尉之中,卻有司馬何顒,曾是袁盎從史,並受袁盎活命之恩。因見故主將遭大難,於是知恩圖報,還至家中,便定相救之計。
計議已決,乃喚出十名家仆,儘出庫中美酒數十壇,裝在車上,載往北門。
北門守將聞報,下城迎住,問道:何司馬將此美酒,意欲何往
何顒:奉都尉將令,謂將軍等守城辛苦,特命我等部將,齎此美酒,犒賞眾軍。
北門守將:是四門皆賞,還是獨賞北門
何顒:自是四門皆賞,由末將來犒北門。
北門守將:既是如此,多謝將軍。吩咐眾軍,開壇暢飲!
於是下令搬酒下車,開壇給散眾軍。
何顒大喜,殷勤相勸,灌醉守城士兵,乘夜割開營帳,救出袁盎,縱其逃出城去。
袁盎得救,率引隨從倉惶出逃。出城後摸黑向前,步行二十餘裡,至天亮之時,遇到梁國騎兵。梁國哨騎攔住,問詢來者何人。袁盎由此出示天子符節,向梁軍說明身份,借馬逃離。由是向西疾馳,三日三夜,回到長安,將出使吳國情況,報告景帝。
漢景帝:晁錯已死,七國不肯罷兵,卻是為何
袁盎:此非為必誅晁錯,抗拒削藩是也。
君臣正說之間,哨馬斥侯入報:吳王劉濞自稱東帝,重聚七國大軍,將欲西攻洛陽!
漢景帝大怒:黃門宮監,擊鼓撞鐘,召集眾臣,升殿朝議!
於是鐘鼓齊鳴,淨鞭三響,天子升朝,群臣皆集。
漢景帝下詔:晁錯既死,七國之兵不退,是為叛亂謀反,若不以武力鎮壓,王綱儘墮!赦命太尉周亞夫為南路總帥,率三十六位將軍,領兵十萬南出,抵禦吳楚聯軍!
周亞夫:喏!為臣領旨。
漢景帝:敕令曲周侯酈寄為北路之帥,領兵三萬,攻打趙國!
酈寄:喏!為臣領命。
漢景帝:敕令欒布為東路之帥,領兵五萬,攻擊齊地諸叛!
欒布:喏!為臣遵旨。
漢景帝:敕令大將軍竇嬰,引三萬兵馬駐屯滎陽,監視齊、趙動向。
竇嬰:喏!為臣遵旨。
安排已畢,四路皆出,兩軍交鋒。
吳楚聯軍東進,行至梁國,遭到梁王劉武頑強抵抗。吳楚聯軍並力攻城,攻下梁國南麵棘壁。梁王漸漸不支,遂遣使入京,向朝廷告急。
天子議於諸將,周亞夫上奏:吳楚聯軍勢大,一時難勝。若依臣計,建議用梁王拖住吳、楚主力,尋機切斷對方補給,然後伺機擊潰叛軍,此為上策。
景帝回複,詔準其計。於是周亞夫繞道進軍,走藍田、出武關,迅速到達雒陽。
梁國被叛軍輪番急攻,梁王複向周亞夫求援。
周亞夫不理梁王告急,卻派軍隊向東,屯兵於梁國以北昌邑,堅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亞夫仍按兵不動。梁王無奈,隻得上書給兄長漢景帝,請求援兵。
景帝下詔,命周亞夫進兵增援,周亞夫不為所動。
梁王萬般無奈,隻得任命韓安國與張羽為將,拚死抵禦,與吳楚聯軍僵持。
梁國防守嚴密,吳兵無法西進,轉而奔向周亞夫軍。
周亞夫堅守壁壘,不肯與戰;卻暗派輕兵南下,奪取泗水入淮之口,斷絕叛軍糧道。
吳軍斷糧,士兵陷入饑餓;又正麵挑戰未果,士氣銳減。吳王終於沉不住氣,於是冒險出擊,夜襲朝廷軍營,佯攻東南,實擊西北。
周亞夫料敵機先,命在東南虛插旌旗,將主力皆都調至西北,嚴加守備。
吳兵久而未能攻破,漸至懈怠。
周亞夫見此,乘機引兵出擊。吳兵大敗,士兵多半餓死,其餘或者投降,或者走散。官軍獲勝,周亞夫乘勝追擊,就此大破吳、楚聯軍。
吳王率麾下數千人乘夜逃走,渡過淮河,逃至丹徒,退守東越,一麵派人招集殘兵。
漢景帝聞報,立即派出間諜,來見東越王,許以重利,使殺吳王。
東越王接受漢使之命,乃以慰勞軍隊為名,誘騙吳王出城。
吳王早已斷糧,聞說東越王犒軍,毫無懷疑,立即引軍出城,列陣以待。
東越王親率五千禁衛到至,縱馬上前,口中高呼:吳王何在想煞孤家矣!
吳王聞聽,鼻中發酸,甚為感動,急縱馬迎上:小王在此,多謝王兄掛懷。
眼見將要馬打對頭,東越王忽然催馬縱前,同時回手綽起矛戟,探身刺出。可憐吳王劉濞,毫無防備,被一戟刺透前胸,死在馬上。
東越王揮令眾軍齊上,衝擊叛軍。吳軍失其首領,又腹中無食,難以抵抗,就此潰散。楚王劉戊走投無路,長歎一聲,就馬上抽出寶劍,刎頸自殺而死。東越王遂割吳王及楚王兩顆首級,獻於漢使,命其還報天子。欲問後事如何,且看下集。(本集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