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 曹節誅武_華夏真相集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七十二集 曹節誅武

第七十二集 曹節誅武(1 / 2)

鏡頭轉換,青州平原郡。

平原相史弼獨坐衙中,手中持觀朝廷邸報,目含憤懣之色。

郡丞登堂,小心問道:朝廷詔命天下,舉告鉤連黨人,催迫甚急。今聞各郡國所奏黨人相連及者多至百數,唯我平原獨無所奏。天子震怒,已遣欽差特使,前來問罪矣。

史弼:此非天子震怒,是閹豎震怒也。我郡並無黨人,豈可誣奏

郡丞:然則欽差從事今已坐於傳舍,立召本郡諸吏前去問話,大人將如何答對

史弼:他有來言,我有去語,問便問罷,怕他不成!

於是便即召集闔衙諸吏,前往傳舍,來見天使,登堂施禮:參見從事大人。

天使橫掃平原郡諸吏一眼,最後盯住史弼,陰惻惻問道:天子明下詔書,疾惡黨人,旨意懇惻。青州六郡,其五郡皆有黨人,你平原以何治郡,而得獨無

史弼不卑不亢,施禮答道:先王疆理天下,畫界分境,水土異齊,風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無,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誣陷良善,淫刑濫罰,以逞非理,則平原之人,戶可為黨。我為平原相,職責所在,有死而已,欲我構陷良善,所不能也!

天使聞言大怒,立即命令儘收平原郡僚屬下獄,並具折上奏,說史弼不遵帝旨。

來日聖旨詔複:既逢黨禁中解,可即釋放平原郡僚屬,隻命史弼罰俸贖罪可也。

平原諸吏獲釋,因此遍傳郡相史弼恩德。因其違旨不舉,郡中士人得脫此難者甚眾,也將史弼視為聖賢,感戴不已。

鏡頭轉換,京城洛陽。

黨錮既解,竇武遂向朝廷推薦四位名士,分彆乃是沛人朱寓、勃海人苑康、會稽人楊喬、陳留人邊韶。桓帝召集四士廷對,對四人才華稱讚不絕,甚為滿意,皆都委以官職。

又見楊喬容儀偉麗,桓帝愛其才貌,欲以公主妻之。楊喬固辭不得,絕食七日而死。

鏡頭轉換,蜀中巴郡。

雖然已至八月仲秋,巴郡依舊酷暑不減,熱浪逼人。

有郡人為避暑熱,欲就村頭池塘洗浴。因見池水混濁,便戲言相恐:此池中必有黃龍!

由是訛語相傳,不一日便即傳遍全郡。

太守聞之,信以為真,便欲以為祥瑞,上報朝廷。

郡吏傅堅諫阻:此鄙夫走卒戲語,焉能當真,以此戲弄朝廷

太守不聽,終於呈表上報。不料奏表發出未久,便聞桓帝駕崩噩耗。

鏡頭轉換,延熹十年冬十二月,洛陽皇宮。

桓帝因為荒淫過度,忽至病篤,駕崩於德陽前殿。享年三十六歲,在位二十二年。

因是突發暴疾而崩,又無繼嗣太子,由是天下無首,朝野大慌。

皇後竇妙執掌朝政,下詔書道:夫民生樹君,使司牧之,必須良佐,以固王業。前太尉陳蕃,忠清直亮。其以蕃為太傅,錄尚書事。

當時新遭大喪,國嗣未立,諸尚書胃懼權宦,俱都托病不朝。

陳蕃見此,便以私書遞送諸部尚書,責以大義:古人立節,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於義不足,焉得仁乎!

諸尚書惶怖,於是皆起而視事。眾請皇後竇妙臨朝稱製,將大行皇帝劉誌葬於宣陵。

因桓帝無嗣,皇後之父竇武議立新帝,乃召侍禦史劉鰷問道:卿觀宗室之中,可有賢德能繼帝位者否

劉鰷答道:章帝第五世孫、解瀆亭侯劉萇之子劉宏,少年老成,聰明睿智,堪為皇嗣。

竇武聞罷,入見女兒,將劉鰷之薦說之。父女決策,確定迎立劉宏。竇武遂與中常侍曹節率中黃門、虎賁、羽林千人,將劉宏自封國迎至京師即位,是為漢靈帝,年僅十二歲。

因皇帝年幼,竇皇後臨朝聽政,稱皇太後;以父竇武為大將軍輔政,效竇憲、梁冀故事。

字幕:竇武,字遊平,名臣竇融玄孫,定襄太守竇奉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竇武來曆。

竇武出身豪門,年輕時以善習經術有德著名,曾在大澤中教授門生,名聲著於關西。

延熹八年,竇武長女竇妙被選進宮中,封為貴人,竇武因此升為郎中。同年冬,桓帝立竇妙為皇後,竇武隨之升任越騎校尉,封槐裡侯,食邑五千戶。

延熹九年,竇武拜為城門校尉。期間征召名士,廉潔奉公,妻子衣食僅夠吃穿而已。

當時朝廷對西羌連年用兵,糧食歉收,人民饑餓。竇武將所得賞賜全部分給太學生,又用車載糧食飯菜,在道路上施給貧民。

竇武侄子竇紹,任虎賁中郎將,性情疏懶奢侈。竇武經常嚴厲訓誡,但見其不肯覺悟,於是上書請求撤職,又自責不能訓導竇紹,應首先獲罪。

從此竇紹遵守節製,事情不論大小,凡非法之行都不敢做。

當名士李膺、杜密等人因黨事被逮捕審訊,竇武上書切諫,為李、杜等黨人伸冤。因其高風亮節,被太學生及清流之士標號,與劉淑、陳蕃合稱“三君”。

閃回結束,靈帝即位,竇武就任大將軍輔政。社稷得安,竇太後下詔表彰陳蕃:

蓋褒功以勸善,表義以厲俗,無德不報,《大雅》所歎。太傅陳蕃輔弼先帝,出內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華首彌固。今封蕃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

陳蕃上疏辭讓:使者即臣廬,授高陽鄉侯印綬,臣誠悼心,不知所裁。臣聞讓,身之文,德之昭也,然不敢盜以為名。竊惟割地之封,功德是為。臣孰自思省,前後曆職,無他異能,合亦食祿,不合亦食祿。臣雖無素潔之行,竊慕君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若受爵不讓,掩麵就之,使皇天震怒,災流下民,於臣之身,亦何所寄顧惟陛下哀臣朽老,戒之在得。

竇太後不許,陳蕃固讓,竟不受侯爵之封。

劉宏即位為帝,詔改元次年為建寧元年。竇武因功被任為大將軍,封聞喜侯;與太傅陳蕃、司徒胡廣,共錄尚書事。子竇機封渭陽侯,任侍中;侄竇紹封雩侯,遷步兵校尉,掌管北營五軍中一軍;竇紹之弟竇靖封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由此竇氏掌權。

陳蕃常有翦除宦官之意,朝會時悄對竇武說道:中常侍曹節、王甫等操弄權柄,實為罪禍魁首。今不誅殺,後必成患。

竇武聞言,點頭稱是。陳蕃見與己誌同道合,不由大喜,推席而起,自去上書太後。

二人計議既定,竇武於是大聚同黨。遂招引親信尹勳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又征召李膺、劉猛、杜密、朱寓等一班君子黨名士,齊集朝廷;複邀請越巂太守荀翌為從事中郎,征召潁川陳寔為掾屬,共同商定計策。天下士人聞風,無不振奮。

不料竇、陳之謀,早被宦官集團探知,由此引起警覺。

中常侍曹節、王甫等,因知桓帝乳母趙嬈早晚侍候太後,便與趙嬈勾結,以討好太後。竇太後由此信任曹節等人,引為心腹,並多次封爵授官。

曹節及其爪牙大都貪婪暴虐,素為朝野臣民痛恨。陳蕃認為譾除其黨,乃是順從民心之舉;又自忖對太後昔有擁立之恩,此事必成,於是便向太後上疏。其疏略雲:

臣聞言不直而行不正,則為欺乎天而負乎人。危言極意,則群凶側目,禍不旋踵。鈞此二者,臣寧得禍,不敢欺天也。今京師囂囂,道路喧嘩,言侯覽、曹節、公乘昕、王甫、鄭颯等與趙夫人諸女尚書並亂天下。附從者升進,忤逆者中傷。方今一朝群臣,如河中木耳,泛泛東西,耽祿畏害。陛下前始攝位,順天行誅,蘇康、管霸並伏其辜。是時,天地清明,人鬼歡喜,奈何數月複縱左右元惡大奸,莫此之甚。今不急誅,必生變亂,傾危社稷,其禍難量。願出臣章宣示左右,並令天下諸奸知臣疾之。

竇太後覽奏不悅,說道:此翁老矣,因何容不得幾個宦豎!

百官聞說此奏,則無不震驚。

鏡頭轉換,靈帝即位當年五月,京師發生日食。

竇武便借天象生變為由,認為群陰剝陽之兆,先下手誅殺中常侍管霸、蘇康;還要誅除曹節等人,乃奏請太後允準,竇太後猶豫未決。

遲至八月,劉瑜寄書大將軍竇武、太尉陳蕃,提醒立即動手,以防意外之變。

竇武警醒,遂罷免黃門令魏彪,以小黃門山冰代之,並將長樂尚書鄭颯關進北寺獄。

陳蕃建議立殺鄭颯,竇武不從,命山冰等人審之,供辭連及曹節、王甫等宦官。竇武大喜,欲再加追審,將其餘黨一並上奏收捕。

是夜竇武歸府住宿,將奏疏草稿遺落宮內省中。宦官朱瑀暗探消息,見到案上所寫奏章,不由大驚失色,破口罵道:宦官放縱非法,當然該殺。我等何罪,何以非要一起族滅

因此回到內宮,立即召集親信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並強壯宦官十七人,揚言大呼:陳蕃、竇武奏請太後廢帝,大逆不道!

曹節聽說,驚慌失措,於是挾持靈帝,關閉宮門,脅迫尚書官屬寫詔,任命王甫為黃門令,持節到北寺獄收捕尹勳、山冰等人。

山冰不受詔旨,欲要反抗,王甫乃殺山冰、尹勳,並釋放鄭颯。接又劫持竇太後,奪去璽書,並使鄭颯等持節帶兵,前去收捕竇武等人。

竇武見事不妙,急馳入步兵營,射殺使者,召集北軍數千人,屯於都亭,對軍士下令道:黃門宦官反叛,挾持帝後。爾等隻管儘力誅殺叛賊,皆有封侯重賞。

王甫既然奪到璽印丹書,便即矯詔,令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假節。複聞當時護匈奴中郎將張奐剛剛率軍回師,便命其與周靖率五營軍士,討伐竇武。

張奐見有天子符節及太後璽書,因不明真相,便為宦官所用。

當天深夜,王甫率領虎賁、羽林、廄馬芻、都侯、劍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門,與張奐部隊會合。次日早晨,兩軍對陣於禁闕之下。

王甫見手下軍士逐漸增多,信心大增,命周靖對竇武部下軍士喊道:竇武造反,是屬滅族之罪。你等都是禁兵,應當保衛宮省,為何隨其反叛念你等被騙無知,先投降者有賞!

營府軍士素畏宦官,又不明真相,於是聞聲而降。未到中午,竇武手下軍兵幾乎散光。

最後竇武被圍,眼見求生無望,隻得自殺,被梟首於都亭。由是王甫揮兵大索,將竇武宗親、賓客、姻屬全都殺害,家屬流放日南郡。

竇太後此時權柄儘失,也被軟禁於雲台。回想此事皆因自己遲疑不決引起,後悔不及。

竇武暴屍街頭,群臣避之不及。隻有胡騰曾任大將軍府掾屬,獨為竇武殯斂行喪,因此也被禁錮。竇武之孫竇輔,後經胡騰與令史張敞竭力幫助,終於得以生還。

曹節聞說既殺竇武,又發太後矯詔,明定其謀逆大罪。

陳蕃聽說變亂陡生,率領屬官及學生八十餘人,一起拔刀衝進承明門,振臂高呼:大將軍忠誠衛國,宦官造亂,怎反說竇氏不守臣道

王甫時從宮裡出來,聽到此語,斥責陳蕃:先帝剛剛去世,陵墓還未修成,竇武有何功勞,兄弟父子三人封侯另私納宮女多人,飲酒作樂,一月之內搜括財富億計。大臣如此,是謂臣道乎公乃國家棟梁,帶頭徇私枉法,結成朋黨,擾亂朝綱,有何麵目在此賊喊捉賊

於是命令禁軍,立刻逮捕陳蕃。

陳蕃拔劍大喝:我乃三世老臣,三公首輔,哪個敢來拿我

兵士聞此,不敢靠近。王甫於是再調禁衛,儘捉陳蕃徒眾,關進北寺獄中。

宦官隨從騎士對陳蕃又踢又踩,罵道:死老鬼,你今自身難保,還能裁減我部眾,剝奪我額外收入乎

陳蕃滿臉流血,一聲不響。由是當天殺害,家屬流放比景,宗族、門生、部屬免職禁錮。

陳留人朱震時為銍縣令,聽到消息,棄官前往洛陽,收葬陳蕃屍體,並將其子陳逸藏在甘陵境內。事情被人發覺,朱震被捕入獄,全家皆被關押。

朱震受儘嚴刑拷打,寧死不說逸的去向,陳逸因而得以逃脫。

畫外音:陳蕃幼時所發“大丈夫當掃除天下”雄心壯誌,由此悲壯結局。後世亦有人雲:“一屋不掃,則何以掃天下”恐此翁地下有知,亦當無言可對。

字幕:便在陳蕃、竇武悲壯謝幕之際,正有一顆軍政新星冉冉升起。

鏡頭閃回,董卓登場。

字幕:董卓,字仲穎,隴西郡臨洮縣人。父名董君雅,曾擔任豫州潁川郡輪氏縣尉。

董君雅在潁川任期間,生下董卓、董旻二子,故此分彆取表字為仲穎、叔穎。

董卓隨父離職返回家鄉,喜愛行俠仗義,曾到羌人部落遊玩,與諸多羌人首領結交。在家耕種期間,羌人首領前來看望,董卓則殺耕牛款待。

羌人首領非常感動,回去後湊集上千頭各種牲畜,贈給董卓,以為報答。

董卓成年之後,就在隴西郡府擔任官吏,負責地方治安。

匈奴人經常騷擾邊境,劫掠百姓,涼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為從事,使其禦敵。

董卓武藝超絕,力大無雙,擅長佩戴兩副箭囊,騎馬飛馳,左右射擊。由是便領涼州刺史之命,領兵大破匈奴,斬獲千計。就此聲名雀起,始為世人所知。

並州刺史段熲聽聞董卓之名,將其薦入朝廷公府,擔任羽林郎。因董卓粗猛有謀,屢建戰功,其後曆任廣武縣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

然而花無長開,月無長圓,正當董卓仕途通暢之時,卻因公事出錯,免職還鄉。

閃回結束,鏡頭複轉,張奐班師回到洛陽,當日遭遇政變。

隻因不明真相,張奐便被宦官曹節利用,信其矯詔,率軍士圍攻竇武,迫使竇武自殺。

其後陳蕃被誅,竇太後幽禁南宮,曹節、王甫等宦官得勢掌權,挾天子以威令天下。事變之後論功,張奐便被升任少府,又拜大司農,以功封侯。

張奐深恨己為曹節所騙,堅決辭讓封侯。

建寧二年夏,災異屢現於京師。有青蛇見於禦坐軒前,又大風雨雹,霹靂拔樹,不一而足。靈帝下詔,使百僚各言災應。張奐為贖前罪,乘機上疏。其疏略雲:

臣聞風為號令,動物通氣。木生於火,相須乃明。蛇能屈伸,配龍騰蟄。順至為休征,逆來為殃咎。陰氣專用,則凝精為雹。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或誌寧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讒勝,並伏誅戮,海內默默,人懷震憤。昔周公葬不如禮,天乃動威。今武、蕃忠貞,未被明宥,妖眚之來,皆為此也。宜急為改葬,徙還家屬。其從坐禁錮,一切蠲除。又皇太後雖居南宮,而恩禮不接,朝臣莫言,遠近失望。宜思大義,顧複之報。

天子覽奏,不敢自專,因問黃門常侍。中常侍皆都極力阻止,奏請轉任張奐為太常卿。

張奐又與尚書劉猛、刁韙、衛良聯名上奏,同薦王暢、李膺可參三公之選。曹節等愈加痛惡,遂迫天子下詔切責。張奐等自囚於廷尉待罪,數日得出,以三月俸祿贖罪。

司隸校尉王寓是宦官黨羽,欲借公卿薦舉自己,百僚畏憚,莫不許諾,唯張奐獨拒。王寓大怒,遂誣陷張奐以黨人之罪,奏請禁錮罷歸田裡。

從此之後,張奐結束仕宦生涯,回到弘農,閉門不出。後收弟子千人,講誦儒經,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字。



最新小说: 熱血傳奇之我們的輝煌歲月 小天師直播籌香火,神明顯靈了 四合院:大家都說我是個好人 重生下鄉,嬌知青嫁糙漢成萬元戶 我在都市賣妖肉 西幻:王女她要拯救世界 數奇不遇 舔人就變強,仙子太多遭不住了! 無限升級之最強武魂 玄幻:徒兒你太厲害了,下山禍害師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