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集 黃天當立_華夏真相集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七十五集 黃天當立

第七十五集 黃天當立(1 / 2)

河北冀州,燕趙大地。

張角、張寶、張梁兄弟三人分路雲遊,到處收徒布道,施符治病。宣傳太平道時,雜揉“黃老”思想,並將此學說化為教義,廣泛向信徒宣傳。

太平道教義宣稱,在天上皆有鬼神,時刻監視世人行為,並根據人行善惡以增減壽命。由此要求人們多行善事,少做壞事。鄉裡無知愚民聞此,無不趨之若鶩。

張角常持九節杖,在民間以符水、咒語之術,為人治病。並以此為掩護,廣泛宣傳《太平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學說。

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麵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經過十多年努力,太平道發展到中國多地,教徒達到數十萬眾。

張角眼見徒眾大集,於是自稱太平道教主,又稱大賢良師,到處布道,並給人施符治病。施術之時,先令病者跪拜首過,或時病愈,眾人神而信之,以此太平道迅速風靡河北。

閃回結束。時光荏苒,悠忽十年已過。

十年以來,張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轉相誑誘,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而病死者,亦以萬數。

太平道所行之處,郡縣官吏不解其意,反言張角是以善道教化百姓,實為聖賢之舉。

帝師楊賜看透其間微妙,上書言道:張角誑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急下州郡捕討,恐更騷擾,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諸官,簡彆流民,各護歸本郡,以孤弱其黨,然後誅其渠帥,可不勞而定。

表章雖上,時逢楊賜罷職去位,事遂留中不發。

司徒掾劉陶乃是楊賜弟子,深以恩師之論為然,複上疏言:張角等陰謀益甚,四方私言,皆雲張角竊入京師,覘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州郡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宜下明詔,重募角等,賞以國土,有敢回避,與之同罪。

靈帝殊覽奏,不以為意。但因欣賞劉陶文采飛揚,遂詔命其次第《春秋條例》。

張角便趁朝廷放任之機,遂置天下部眾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在各方及諸郡傳其訛言道: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又命徒眾各以白土為筆,在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寫作“甲子”二字於門牆之上。約定來日聽從總壇號令,以為攻擊目標符號。

畫外音:隻因漢靈帝失於大意,不予禁止,太平道因此得以盛行天下,蔓延不可遏製。因太平道以《太平經》為主要經典,奉祀“中黃太一”為至尊天神;教中綱領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組織、宗教儀式、活動內容、傳教方式等,皆據《太平經》而來。

鏡頭轉換,按下江湖,複說朝堂。

字幕:光和六年,宦官勢力達到極盛。一年之中,中常侍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粟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寧典等皆都封侯,貴寵無比,時人稱為“十常侍”。

靈帝對十常侍視若親人,須臾不能使離左右。若有朝臣進諫,則必當眾對人言道:張常侍是我阿公,趙常侍是我阿母。世人皆奉父母至孝,我何獨不能哉

於是滿朝文武皆都緘口,十常侍依恃帝寵,愈加無所忌憚。

乃自宮外京城之內,各起高宅大第,規模皆都同於皇宮;又使父兄子弟出任州郡牧守,殘害百姓,貪暴胡為,無人敢問,天下怨聲四起。

八月,靈帝大興土木,起四百尺觀於阿亭道。

冬十月,太尉許彧罷職,以太常楊賜為太尉。

楊賜便奏黃琬治亂之才,命為議郎,繼任青州刺史。黃琬已看出天下將亂,但鬼穀門徒大都禁錮隱居,或藏匿江湖之中,自己獨木難支,亦無善計阻之。

便在此時,漢靈帝依然驕奢淫侈,不以朝政為意,時或出京校獵,因久不回。因曆函穀關西去,狩於廣成苑;至十二月年底之前方回鑾還都,卻不處理政務,又臨幸太學講經。

時有桓典為侍禦史,為政不避權貴,宦官大都畏之。

字幕:桓典,字公雅,譙國龍亢人,故太傅桓焉之孫。複傳祖業,以《尚書》教授潁川,門徒數百人,舉孝廉為郎。

當沛相王吉以罪被誅之時,故人親戚莫敢至者。桓典獨棄官收斂歸葬,服喪三年,負土成墳,為立祠堂,儘禮而去。其後以侍禦征辟於司徒袁隗府,舉其高第,得拜侍禦史。

是時宦官秉權,正在炙手可熱之際,獨桓典執政無所回避,便如當年陽球一般。因桓典常乘驄馬過市,京師權貴畏憚,相互為語:行行且止,避驄馬禦史。

鏡頭轉換,按下朝堂,複說江湖。

字幕:光和七年,因本年閏月,改元為中平元年。

春正月,張角授命親傳弟子馬元義:命你為淮南大方渠帥,收荊、揚二州黨徒數萬人,與為師約期而會,先於鄴城發動起事。

馬元義:喏,徒兒謹遵師命。

於是前往淮南聯絡黨徒,又數度往來於京師之間,結連中常侍封諝、徐奉等以為內應,約以三月初五甲子日為期,內外俱起,依照白堊土所書“甲子”符號,攻打京師。

然在二月十五日前後,太平道信徒濟南人唐周上書官府,告發起義之事。

靈帝聞報大驚,於是便命國舅何進,率左右羽林軍五營駐紮都亭,修理器械,保衛京師。

何進乃率軍備戰,並依唐周所供線索緊急捕捉馬元義,將其押赴京師。

靈帝命將馬元義車裂於洛陽,何進因功進封慎侯,複領車騎將軍,全麵負責平叛事宜。

何進就此兵權在握,於是緊急動員各地屯兵,捕殺太平道信徒一千餘人;又派人馳書通知冀州刺史,迅速捕捉張角及其家人。

馬元義死難之事報到冀州,張角被迫提前發難,派出數十路徒眾馳檄諸州,命令全國三十六方一時齊發。

因命部眾皆都頭裹黃巾,取其“黃天當立”,以土德將承火德,奪取天下之意。

由是東漢末年著名黃巾起義,就此拉開帷幕。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先在北方冀州起事;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

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遍地狼煙。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漢靈帝聞說太平道如此厲害,忙於三月戊申日下詔:以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鎮守京師;自函穀關、大穀、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複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中郎將皇甫嵩趁機上表諫奏:值此國難當頭,朝廷急切用人之際,臣請解除黨禁,詔宣被錮士人共赴國難;儘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以提升士氣。

靈帝不決,問於中常侍等。

呂彊率先上言:皇甫將軍之言是也,望陛下納之。今黨錮久積,儒士十數年來不能入仕朝廷,光耀門楣,今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

漢靈帝由是意決,遂接納皇甫嵩提案,決定解除黨錮之禍。來日升殿,當眾下達詔命:定於壬子日大赦黨人,並發還各徙徒、親屬及黨眾。要求各公卿捐出家中私藏良馬、勁弩,推舉眾將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者,限期到公車署接受麵試。

春三月初,漢廷大發天下精兵,分路出擊。

傳旨官: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命北中郎將盧植,率軍攻打冀州張角,與黃巾軍主力周旋,以上將宗員為副;左中郎將皇甫嵩及右中郎將朱儁,各領一軍,控製五校、三河騎士及招募兵勇共四萬多人,討伐潁川一帶黃巾軍;騎都尉曹操為合後,候命聲援各路兵馬。

大軍臨發,朱儁上表,請招募下邳孫堅為佐軍司馬,以為自己副將。

漢靈帝不知孫堅是謂何人,但見是朱儁點名推薦,當即準奏,遣使往淮南下達任命詔書。

孫堅奉旨,同時複得恩師朱儁手書,遂帶同鄉裡少年及募得商旅子弟,並本部淮水、泗水精兵,共千餘人眾,出發渡淮北上,來與朱儁合兵。

庚子日,太平道黨徒張曼成攻殺南陽郡守褚貢,在江淮一帶響應張角。由是黃巾軍勢大盛,官軍屢戰不利。

四月,朱儁軍被黃巾賊首波才所敗,因與皇甫嵩撤至長社防守。波才乘勝而進,率軍圍城,漢軍屢戰不利,又糧草缺乏,因此士氣低落,鬥誌全消。

與此同時,汝南黃巾軍在邵陵打敗太守趙謙,廣陽黃巾軍殺死幽州刺史郭勳及太守劉衛。

漢靈帝聞說叛軍勢大猖獗,憂懼不已,手足無措。

侍中向栩、郎中張鈞趁機上書,向皇帝進奏:張角撮爾樵夫,能聚眾數十萬起事造亂者,根源皆在宦官攬政,朝廷上下不通之故也。又諸宦官父兄子弟、姻親賓客,遍任州郡地方官職,隻知侵害百姓,胡作非為,百姓之冤無處可訴,這才入於邪教,鋌而走險。目下之計,宜立斬十常侍之首,懸於京師南門之處,叛軍定會自行散去,不必再動兵戈。

靈帝覽奏不答,惟搖頭歎息而已。其後未久,向栩、張鈞二人都受十常侍讒害,反以勾通黃巾亂民之罪,下獄而死。

鏡頭轉換,分彆敘述各路戰場。

大將軍何進聞說皇甫嵩被圍長社,驚懼不已,急派騎都尉曹操率軍救援。

曹操領命引軍而進,因路遇大風,難以行軍。隻得下令依山背風,穿林而行。

此時長社城中,皇甫嵩因見刮起大風,便心生一計。傍晚之時,遂命士兵手持火把,暗地出城,利用黃巾軍營寨周圍雜草叢生,順風放火。

正當黃昏之際,風勢愈猛。於是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將黃巾軍燒得七零八落,丟盔棄械四散逃竄。官軍大呼進攻,城上亦舉出火把響應。

皇甫嵩下令副將擊鼓助戰,親自突騎衝入敵陣,大施神威,勢不可當。

黃巾軍大亂,四處奔走,不辨東西南北。正遇上曹操援軍到來,迎頭又殺一陣。

潁川黃巾軍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麵夾擊,難以抵敵,被斬殺數萬,就此元氣大傷。

六月,南陽太守秦頡與本地黃巾軍戰鬥獲勝,斬殺賊首張曼成。南陽黃巾軍便以趙弘為帥,複聚眾十多萬人,占據宛城,負隅頑抗。

皇甫嵩與朱儁軍繼續進擊汝南,追擊波才到陽翟;又在西華大敗彭脫,就此轉入反攻。

潁川及南陽黃巾軍大敗,餘部聚於豫州,商議欲逃宛城,投奔趙弘。未及逃走,佐軍司馬孫堅率淮左軍馬突然殺至,登城先入。眾人蟻附推進,大破敵軍,成功討平豫州。

按下江淮,複說河北。

盧植在冀州數戰,大破張角,斬殺萬餘。張角撤到廣宗,盧植揮軍殺至,設圍數重,建築壁壘、挖掘壕溝,製造雲梯,將可攻下城池。

便在此時,朝廷派遣宦官左豐前來視察河北軍情,一路索賄,對帶兵將領敲榨勒索,無所不用其及。部將皆勸盧植賄賂左豐,以求邀功請賞,盧植不肯。

左豐惱羞成怒,就此返回洛陽,向朝廷誣告盧植作戰不力,養寇自重。靈帝聽信諂言,命用囚車徵召盧植回京問罪。

因臨陣易帥,朝廷唯有下詔,重新部署諸將:命皇甫嵩北上東郡;朱儁進攻南陽趙弘;以董卓代替盧植,進攻廣宗張角。

鏡頭閃回,董卓再次登場。

延熹九年,鮮卑人與羌人聯合入塞。朝廷拜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負責平定幽、並、涼三州叛亂。董卓因此奉命出任軍司馬,接受張奐調遣。

永康元年冬,羌人進犯三輔,張奐派董卓、尹端出擊。董卓展其神威,大破羌兵,斬其首領數人,俘虜萬餘部眾。

張奐凱旋班師,表奏董卓殺敵之功,朝廷覽奏大悅,便拜董卓為郎中,賞賜縑繒九千匹。董卓尺帛不受,全部分給下屬官兵。

其後董卓相繼出任並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被免。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後出任並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當時張奐罷官,被朝廷禁錮終身,隱居於弘農華陰。董卓聞知,委托兄長董擢贈縑百匹,以示不忘舊主。張奐厭惡董卓為人,拒絕不受,原封退還。

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爆發。北中郎將盧植大戰河北,正在節節勝利之際,卻遭宦官左豐誣陷,被朝廷罷免。由此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

閃回結束。董卓接詔,就此上任,率部奔赴冀州戰場。

董卓到達河北,不去廣宗迎戰張角,卻引軍圍攻下曲陽縣。因兩月不克,反損兵折將。

朝廷聞報,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罷免董卓,押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按下河北,複說南陽。

皇甫嵩引軍北上冀州,朱儁自覺勢單力孤,便與荊州刺史徐璆、南陽太守秦頡合兵一處,共計一萬八千兵馬,圍攻宛城趙弘。因宛城牆厚池深,官兵百日不克,反而損兵折將。

消息傳至洛陽,朝中便有宦官提出奏議,請徵朱儁回京問罪。幸而司徒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罷,詔命限期破賊,以將功贖罪。

朱儁奉詔大驚,乃引兵急攻宛城,日夜不休。數日之後,終將趙弘射殺,但其城未破。

趙弘既死,黃巾軍共推韓忠為首,繼續死守。

朱儁因見自己兵少,難克艱城,便思一計。

於是下達將令,退兵五裡,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同時堆砌土山,以觀望城內動靜。一切準備就序,即命副將引領一軍,高舉自己帥旗,鳴鼓呐喊,佯攻西南城隅。

韓忠果然中計,因謂官兵發動強攻,因此將主力全部調往西南,全力防守。

朱儁見賊軍主力被引往西南,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一場苦戰,官軍偷襲成功,攻入外城。韓忠這才知道上當,唯有收攏敗兵,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再無鬥誌。韓忠見此,遂遣使者墜城而出,向漢軍乞降。

漢軍諸將會商,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謂朝廷限期破敵詔命迫促,可受其降,以免受罰。

朱儁卻道:若允其降,百姓必以有利為賊,無利乞降為念,則禍根不除,必遺來日之憂。

便不接受其降,斥退來使,下令急攻。但正如諸將所說,宛城堅固異常,數戰不克。

朱儁登上土山觀望城內,知是黃巾軍因無退路,故而儘力死戰,所以未能攻克。由是大悟,遂下山還營,命令諸將:解開圍城一角,使賊自走。我等隨後掩殺,無有不勝之理。

諸將稱善,一齊領命,於是撤去西南之圍。

城內早已糧儘,韓忠聞說西南圍解,果然率眾儘出,惶促逃奔。不料離城不遠,便即落入官軍圈套,被朱儁伏兵四起,殲來大半。

韓忠就此喪膽,率殘部拚力衝出重圍,複向北逃竄。朱儁揮令諸將,必須全殲此寇,毋使落網。南陽太守秦頡一馬當先,率部向北追擊數十裡,複斬殺黃巾軍萬餘。

韓忠走投無路,隻得下馬棄械,跪地投降。



最新小说: 東北江湖之冰城焦元南 戀愛腦女婿香嗎?老卿家有倆 紅妝粟裹 蒼涼晚出行,神鬼退避 人麻了,係統讓我追前女友宿友 雨夜三更人,第一部,暗流湧動 穿書女配:遠離男女主我又爽又颯 你真以為一根香蕉就把我搞定了? 穿越天龍活到笑傲的魔頭 蒼山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