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將要去拜訪的人,亦非常人,乃是一位在種花家曆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
相傳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雙慧眼能夠洞穿陰陽兩界,雙手更是能夠逆轉五行。
真乃神人也!
此人的生死亦是如謎。
相傳有人在盛唐之後的宋時見過他,也有人在元時見過他,甚至在幾近千年以後的明朝,都有人說見到過他。
可謂是鬼神莫測,如夢似幻神仙般的一個人物。
就算是後世無比神秘的鏘刀門,據說都是由他所創。
簡直和鬼穀子、老子等人一樣,總是引得後人們無數猜想與遐思。
孫思邈去的很不是時候,此人此時正在宮中當值,並不在府內,負責接待他的人名叫袁客師,乃是此人唯一的兒子。
“師叔公,快請上座,父親若是知道您老今日會來,他定不會出門的。”
這句話,雖說隻是一句簡單的普通的客套話,卻也有挑人道理的嫌疑。
古人訪親尋友,一般都要先行送上拜帖,與對方約定好上門的時間之後,才會親自登門拜訪。
像孫思邈這樣冒冒失失,一聲不響就登門的人,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這樣做,通俗一點兒,也可以說是很不禮貌。
不過孫思邈是什麼人?
他可是活了一百多年的精神小夥兒呀!
精神小夥兒怎麼可能會因為小輩的一句話就生氣呢?
所以,“無妨,老朽有的是時間,等等便是。”這句話,孫思邈說的很自然,也很隨意,就仿佛他真就是一位很閒很閒的閒人似的。
可惜袁客師卻不這麼想。
他覺得:
‘您老的時間,何時變得如此寬裕了?可我從我父親那裡聽到的,可都是您很忙的話語啊!’
這樣才對嘛!
這年頭,還有誰喜歡說實話!?
袁客師恭敬的奉上新茶,不敢有一絲懷疑表露。
人生九怕,其一便有給長輩們作九陪。
何為九陪?
三乘以三嘛!
那叫一個難受加尷尬呀!
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翼翼,陪笑的時候,一定要唯唯諾諾。
話不敢多說一個字,笑也不敢放肆開懷。
而且那笑容,相比起閣樓院館裡麵陪笑的姑娘們,還要虛假難看。
就連坐著的姿勢,都要比他在自己父親麵前坐的端正。
就怕一不留神身子晃了一晃,就會引來一頓鋪天蓋地的數落。
好在孫思邈不是個愛挑理的人,更好在他爹回來的快,如若不然,他都快要忘記此時是何年何月,他已經都二十多了。
如釋重負的袁客師返回到他的書房,繼續研讀他爹嘔心瀝血著下的《易鏡玄要》,將艱難困苦留給了他能掐會算的爹。
(袁天罡所留下的書有很多,隻是這一卷書卻沒有留存,筆者將之寫在這裡,沒有彆的意思,隻當是一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