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一個看待校園霸淩非常重視的國家。
這裡重視校園霸淩的背後,其根本的原因在於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
且很多已經釀成了足以震驚世界的案例。
在一個急速發展、擴張和膨脹的國度裡,讓很多思維跟不上國家發展腳步的一群人,逐漸被這個社會疏遠、冷落甚至淘汰。
逐漸的,部分群體會被孤立。
成年人在社會上被孤立,他們的孩子在校園被孤立,甚至淩辱。
巨大的社會壓力下,讓很多成年人的心理變的扭曲,急需把那些壓抑去釋放。
大時代的美國背景下,不僅僅是校園的孩子們分成各個膚色的派係,貧富間的派係,像是成年人x侵兒童,分肢,活埋以及關押在地窖成為玩物這種現象更是屢屢發生。
而美國正府的主要精力和資源全部向後者傾斜。
這就導致了校園裡學生之間的普通“摩擦”無人問津,甚至成了常態。
尤其是5——12年級之間。
也就是初中和高中。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們還沒有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完整的認知。
無論是世界觀、價值觀又或者是人生觀。
這些概念在他們的腦子裡很模糊。
很容易會因為一些小事情的煽動變的情緒話。
如報紙上的一篇文章,電視上的一個畫麵,又或者是同學們的三言兩語。
這些片麵、零碎的訊息,可以迅速的在他們的腦海中形成一種對立情緒。
甚至是仇恨。
在美國,往往像是這樣的學校,無論是貴族學校還是普通學校,都夾雜著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膚色的學生。
他們如同某些社會組織一樣,先是會以同種膚色劃分派係。
如白人和白人成群結隊,黑人和黑人成群結隊,黃膚和黃膚成群結隊。
然後就是國家。
儘管他們隻是未成年的學生,但是腦子裡已經有了所謂“集體榮譽”的概念。
而在這些學堂裡,身為美國本土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富有家庭,父母是高官或者是富豪的學生們,就顯得足以優越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大概講的也就是這個意思。
富人孩子們形成一個群體,普通人孩子們形成一個群體。
而在這裡最不受待見的,要數黑皮膚的和那些“亞洲”人了。
加上華美之間因為戰略、經濟以及國際上的布局發展所導致的因素,媒體作為“立場”方,自然是大力宣傳關於華夏“醜陋”和“不堪”的一麵。
但凡出現在美國媒體報道上關於經濟的新聞,那都是華夏某些山區最貧窮的一麵。
但凡是報道關於軍事的新聞,幾乎全是停留在十年前的東西。
至於民生和常態,那就自然不用說了。
什麼臟亂差,人性差,貧窮,種族劣根以及各種負麵的報道更是滿天飛。
就更不用說哪裡地震了,發大水了,又或者是搶劫犯和一些變態們做出了一些變態的事情了,添油加醋的多報道一些,那麼華夏的形象在美國人民的心中自然也就那麼定格了。
在他們的想象裡,華夏以及華夏人,便就是他們“想象”中的那樣了。
任何國度都有小腦被裹住的居民。
他們隻能憑借媒體為他們做出判斷,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大人如此,小孩子們就更不同說了。
於是一種有趣的現象便這麼誕生了。
歧視。
這是一種來自“血統”裡的優越和高傲。
他們把這種優越感和高傲稱之為——自信。
民族自信。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
富人去看窮人的時候,其角度永遠都是俯視的。
就算表麵上不表現出來,但內心一定是捂著鼻子的,是嫌棄的。
就像華夏人在東南亞,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男人無能,覺得那些落後國家的女人廉價,從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一個道理。
這是人性的邏輯。